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逍遥秀才 > 分节阅读 52

分节阅读 5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楚绍瀚为官多年,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他在秦飞等人离去后也写了一封奏折详细叙述了苏州所发生的事情。

翌日,天不亮,三匹快马便先后从苏州西门疾驰而出往京城而去。

苏州离南京不远,也就四百里路左右的距离,快马一天就可以到达。

下午六时,温炳率先得到冯彦辉的奏章,此等大事他也不敢耽搁,拿起奏章便往御书房匆匆走来。

内侍告知皇上赵烨在用晚膳,他也不敢打扰,便在外面等待。

不多时,萧天锐也匆忙而来,手里却拿了两封奏折。

当时,萧天锐正要结束一天的忙碌准备回府,内阁一位中书舍人拿着两封奏折前来,萧天锐一惊,怎么会有两封苏州奏折同时抵达京城,难道苏州出了什么事情

萧天锐急忙拆开蜡封取出奏折一看,果然是大事,而且还都是喜事,心下不禁大喜,赶忙也匆匆向御书房而来,只是这个奏折里面怎么老是有秦飞的影子呀,而且也提到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

此时虽然心里甚喜,但一提及自己那两个胆大妄为的儿女,萧天锐也是恼怒不已,他们这次居然和秦飞走得这么近,你说你一个黄花大闺女像话吗

算了,等那两个兔崽子回来再收拾不迟,现在还是先把这事禀报给皇上再说。

温炳一见萧天锐到来,便知道他所来何事,冯彦辉的奏折走的是锦衣卫的路子,那萧天锐手中的两份奏折必定是苏州文官走内阁的奏折了。

“呵呵,萧大人也来了,可是为了苏州的事情”

萧天锐忍住欣喜,“不错,看来温大人的锦衣卫果然兵贵神速啊,温大人等久了吧”

温炳闻言稍显傲然道,“萧大人过奖了,皇上养着我们,我们自然不敢怠慢,跑跑腿也是应该的。”

萧天锐也不和温炳计较这等小事,“温大人过谦了,你们锦衣卫兢兢业业勤于王事之举实乃我辈楷模,很是值得朝中上下学习。”

温炳呵呵一笑,“哪里,哪里”

两人一阵寒暄过后便一起在外面等待赵烨的召见。

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赵烨用完晚膳召二人进得御书房。

坐在御案前的赵烨吃完晚膳后有点犯困,但也不能不理自己手下的得力重臣,“二位爱卿,不知道你们这么晚了前来寻朕何事”

“圣上,大喜呀”

温炳率先开口道,“苏州连环杀人已于昨天案告破,同时我锦衣卫在太仓也破获了一起走私杀人大案”

赵烨神色一震,先前的疲倦一扫而空,大喜道,“温爱卿,你可说的是真的”

“圣上,温大人所言非虚,微臣也正是为此事而来,这是钦差大臣楚绍瀚和苏州知府段恒的奏折,请圣上过目。”

确信无疑后,赵烨笑着开口道,“都呈上来吧”

御用太监张诚接过两人手中的奏折便恭敬的递给赵烨。

第九十九章 天子一怒

赵烨接过奏折不理他人,坐在龙椅上自顾自的细细观看起来。

“哈哈哈,这秦飞呀,还真是个捣蛋鬼,走到那里都有他,哈哈哈馨香盈怀袖这样也行不错是个机灵的家伙。”赵烨满脸笑意,对秦飞赞美之词溢于言表,甚至白话连篇,连捣蛋鬼,家伙这等粗劣的词语都用上了。

御案前萧天锐二人闻言暗自吃惊,这秦飞不知道哪辈祖宗烧了高香能得赵烨如此看中,要知道秦飞才十八九岁呀,两人互看了一眼都没有说话。

赵烨笑完之后,语气一冷,“这戴远振居然如此人面兽心,妄读圣贤诗书,该杀革了功名斩了吧”

“既然戴坤也牵连太仓走私一案,加之教子无方一并斩了”

萧天锐,温炳见怪不怪,天子一怒流血千里,现在才杀几个人而已,而且是该杀之人,所以也无须惊异。

“圣上圣明”

两人跪下齐声道。

“二位爱卿起来吧,有事无事跪什么跪,来来来,我们来商讨商讨太仓走私的后续处理。”

“谢圣上”

二人急忙齐身而起。

对于此等国家大事,温炳自是没有萧天锐擅长,于是只站在那里等待萧天锐发言。

“圣上,微臣以为应该大办”

萧天锐沉吟了一会儿,“圣上,这几年各地天灾不断,民资十分缺乏,百姓生活凄苦时常衣不裹食,而江南这等硕鼠却置国家社稷不顾,私自贩卖家国财产,谋取私利,让黎民百姓生活雪上加霜,该杀”

赵烨其实也赞同萧天锐的话,只是心中稍有犹豫而已,“这样动静是不是太大了呀,引起江南震动反而不美”

温炳别的不行,说到抓人,这可是温炳的拿手好戏,当然这不仅仅是单纯抓人这么简单,其中还涉及到对权利的展示,抄家的巨大财富,“圣上,我们这次只惩首恶,余者只要缴还违法所得便可轻处应该问题不大,说不得圣上还能在民间落得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名声。”

其实对于赵烨来讲,他近三十岁才登基当了皇帝,自从即位二十来年一直励精图治呕心沥血扑于国事之上,把大夏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很有一股中兴之象。

只是最近几年因为各地大规模的各种天灾人祸不断,加之北边草原民族瓦刺时常进犯骚扰,让大夏疲于应付,耗损了大量国力,而赵烨经过二十来年的苦心经营也是有些疲惫,人老了自然想求个安稳。

但此时见首辅萧天锐和温炳都极力赞成清洗江南,虽然有些犹豫但也不好出言反对,只好开口道:

“既然二位爱卿都赞同清洗江南,朕也没有太大的异议,不过此时还得征求一下朝中大臣的意见才好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次日早朝,清洗江南一事得到了多数大臣的支持,其中以御史台为支持的主力,三位内阁大臣也都没有出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