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 / 2)
因为考试人太多考试时间也长,而且古代厕所也不像现代的厕所那样,解决了自动用水一冲就流入了下水道,而是只在厕所的地面下挖一个大坑蓄存,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环保措施,这样就使得臭气漫天,苍蝇蚊虫乱飞,让附近考生叫苦连连。
想想也是,你考试明明考得好好的,一只带着屎臭味的苍蝇突然在你眼前乱飞,有时还在你脸上爬一下,或者一股强烈的恶臭袭来,说不定考试思路一下子就断了,味觉稍微敏感的考生甚至可能会当场给呕吐出来,等你整理好心情再考时它又来几下,这样还怎么能好好考试
虽然官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也不敢把厕所修得太远,一来也怕离厕所远的考生上厕所耗时过多,更怕学生走动距离变长也不好管理考场纪律,所以也就不得已而为之,还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脑其筋骨来勉励学生。
秦飞谢过差役,一看号舍只有三尺宽左右,高六尺,前面用木栏做门遮挡住下面半截可以上锁,里面前部见离地二尺五的左右墙壁有一排砖突出,一块长木板放置于上当作是考生的桌子,长木板前上方有一根绳子连着号舍外面的铃铛,考生有事一拉响铃铛就有差役过来询问,帮助。
稍后面离地一尺是一块稍宽的木板,是学生坐着书写的,也是考生写累了休息的之所,只不过这也尼玛太窄了吧,考生只有弓着身子躺在上面,对于秦飞这等身材高大考生或者肥胖考生来说,更是困难无比。
号舍左右两边隔壁是其他号舍相连,中间只是一壁木板隔之。
秦飞走进去揭开前面木板,轻轻的坐在后面床面上,然后放下木板,差役一看秦飞动作熟练,便锁上木栏门后离开了。
此时,因为考生还没有进场完毕,秦飞只好坐在床上闭目养神起来。
第二十四章 院试
就在秦飞等得有些不耐的时候,又有一个差役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上身越过木拦门小声问道:
“里面可是秦大人”
秦飞有些诧异,知道自己是锦衣卫总旗的人应该不多呀,这人莫非也是锦衣卫中的密探
忍住心中疑惑,秦飞抬头问道:“小生正是秦飞,有什么事情”
差役道:“小人乃锦衣卫密探,我们探得此次院试试题,千户大人找人秘密做好答案后叫小的带来给秦大人。”
秦飞一惊,这锦衣卫还真是无孔不入啊连这等秘事也能提前知道,不过想想也释然了,锦衣卫如果没有这等本事如何替天子窥视百官,侦缉不法
不过这冯千户对自己还真的不错,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竟然能为自己想得如此面面俱到,前次贡献棋谱就不说了,这次居然还担心自己考不上而去专门搞出答案来。
虽然这种事情对锦衣卫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如果真的被暴露出来也是很麻烦的,一个不好锦衣卫就会被读书人群起而攻之,落得个的舞弊之罪。
秦飞自忖,以锦衣卫那些人的尿性,估计这种事他们也没有少做,也不会把它当做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可是锦衣卫虽然无所畏惧,但他秦飞怕呀,如此答案他是万万不敢接的,万一自己以后身居高位,或者成为巨贾,不是就有科考舞弊的把柄落在他人之手。
那时,如果一经捅破必定会令自己身败名裂,前程尽毁,况且自己考前也经历过比较系统周详的复习,院试通过应该不难。
于是秦飞小声谢道:“感谢兄弟了,这次院试我也是准备了一下的,应该问题不大,我自信能够过关。”
差役见秦飞推辞也不好把考题硬塞给秦飞引起太大动静,说了声:“如果秦大人需要时就请说一声。”然后转身离去。
此时辰时刚到,考生进场完毕,差役巡回大声通告了考场纪律后发了两张考试用纸及几张草稿纸,再举起一块写着这次考试题目的牌子慢慢从每个号舍前走过,让每个考生都得以看清题目。
辰时一刻只听见一声锣响,有考官大声道:“进场完毕,开考”
这次苏州府院试共两场考试,正场一场,复试一场,今天这场为正场,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经义题两道,贴经一道。
所谓经义题就是以四书五经中的一段,一句或者不同章节同一主题的句子为题目,让应试者作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八股文,大抵有点类似于后世学生所作的读后感。
而所谓贴经则是主考官任意选择经书中的一页,用两张纸覆盖左右两边的字,中间开一行,另裁纸为贴,帖盖数字,让考生写出读出,类似于现在的填空题。
今天两道经义题第一题为:君子之道,费而隐,顾諟天之明命。
第二题为: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每篇分别写三百字以上的八股文,要求立意深远,字迹清晰。
秦飞一看,这两道题都不是很难,也算是中规中矩,便放下心来。
贴经题为:子羽谓子皮曰:“叔孙绞而婉,宋左师简而礼,乐王鲋字而敬,子与子家持之,皆保世之主也。齐、卫、陈大夫其不免乎国子代人忧,子招乐忧,齐子虽忧弗害。夫弗及而忧,与可优而乐,与忧而弗害,皆取忧之道也,忧必及之。大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従之。三大夫兆忧,能无至乎言以知物,其是之谓矣。”
其间空了无数空格及句子,要求考生填写全文。
这对于秦飞倒是不难,以他过目不忘的能力,四书五经他都能背下来,知道这段话是出自春秋左传里的昭公篇。所以秦飞就先把这段话在草稿上写了下来。
不过这对于那些记忆力稍差的考生就有点犯难了,要全部背下写下肯定不行,就只好断续抄写,有些人更是直接张冠李戴胡乱添减字句,以免交白卷的尴尬。
回过头再看第一题:君子之道,费而隐,顾諟天之明命。
这道题是一首截搭题,因为古代科举考试内容都是从四书五经里来,但经过这么多年下来,每个朝代,每个府州县以及高等级乡试,会试等不计其数的考试,四书五经都早已被考烂了,所以就有了截搭题的出现。
截搭题,也就是考官从不同的书里分别取一句混搭而成,种类分长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