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科技皇朝 > 分节阅读 152

分节阅读 15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是关联公司,极星电子控股天星。不过天星注册在开曼群岛,目前旗下只有上次跟你提到的北美实验室一个实体资产。这两家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都是我。”

宋涛点点头,沉声道:“我需要考虑一下。”

他是来寻求新一轮融资的,还没想过出售的事情。而且也要跟另外两个元老商量下。

“当然。”

夏宇笑了,又道:“顺别说一下,极星电子的手机已经立项,今年以及今后几年的重点项目就是手机。嗯,这个还麻烦宋总帮忙保密。”

极星电子要做手机怪不得

不过这算是个好消息,宋涛马上应道:“好”

夏宇确实对斯凯很看重。所以不惜再次给出溢价估值。

事实上在决定先从功能手机做起之后,他就早已经动起了斯凯网络的念头。

是的,功能机时代,夏宇同样不能失败。

因为只有成功,大大的成功,才能支撑起智能手机研发和生产所需要的天价资金投入。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qnx架构下的手机操作系统研发,现在就已经投入了千万美元来买专利和招人才做测试,以后预计还要更多。

而在他的计划中,即使比ihone诞生要早一点。但自己的智能手机至少也要差不多2007年初诞生。

毕竟芯片、触摸屏、操作系统、电池以及各种硬件标准都需要一步步找到合作伙伴,当然也需要更多钱。

而就算斯凯走平台化运营,但近水楼台的南极星手机也肯定可以获利更多,尤其在早期提升跟诺基亚、三星们的竞争力。

而且夏宇对斯凯以前的发展思路以及行业趋势判断都有绝对自信,还能让斯凯走得更顺、更快一点。

这些当然要等收购过来再说。

因为宋涛的犹豫,夏宇的行程可能又要拖着了。

大后天就是刘明胜和张梅的大婚日子,说啥自己也要赶回去,所以他跟宋涛的约定的最后时间是两天最晚后天晚上给出答复。

不过这两天刚好可以接触一下京东商城的“强哥”嘛。

第二天一早,夏宇跟马伟强两人就来到中关村打听消息。

虽然网上可以找到京东世纪贸易公司的电话和地址。但是夏宇觉得可以先从市场上打听一下现在这个“京东多媒体”网上商城,以及刘强冬的口碑。

因为京东多媒体现在做的就是攒机和电脑零配件批发零售生意,中关村这边无数商户很多就是他们的客户。

马伟强开始还以为是给极星电子找一个新的燕京合伙伴,可夏总不是已经说从鸿德数码和志华电子间选一个吗

他忍不住问:“夏总。你对那两家都不满意”

夏宇没听明白:“什么两家”

马伟强说:“就是顶替徐飞荣的鸿德数码和志华电子啊”

“哦,不是的”夏宇终于反应过来:“那两家你回头跟郑微商量,按照正常考核流程评估就是了。今天我们找的这个京东是另外的事”

“好吧,我想多了”

整个上午。两人转了几十家店,到十一点半才随便找了家饭店进去吃饭。

从结果看,一半以上都知道这家公司。有七八家都从他们那儿订过货,其中三家还是重点合作的,夏宇都仔细打听了一番。

看得出来,其实这时候的京东在中关村也是小有名气了。“强哥”的名字也算响当当,毕竟是在中关村电子市场打拼多年的老一辈了。

让马伟强先回去忙别的,他一个人来到了一家半旧不新的写字楼,找到六层的“燕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然后直接报上了极星电子总裁的名头。

没多会儿,留着极短寸头、身材还挺瘦的31岁的刘强冬出现了。

夏宇刚要过去自我介绍,就见他就一脸兴奋地过来,以特有的大嗓门“喊”道:“您就是极星电子的夏总吧,我是刘强冬,久仰大名”

s:

第二更,大家周末愉快,当然,我的工作和写小说两个都是没有周末的,也习惯了。

感谢方园园、无处随风两位兄弟打上鼓励,感谢ytgtg

、爷爷是我耶两位兄弟月票支持,不过这都是昨天的了

下周又没有推荐,不过不能气馁,我们自己冲月中了,大家检查一下有新月票出来吗,求支持

第199章 草莽英雄的小心思

夏宇前世也见过刘强冬。当然,到2011年时候已经没人叫他“强子”或者“强哥”了,熟悉的人都是喊“冬哥”。

但眼下这么热情的可真没见过,他忙伸出手主动握上去:“刘总你好,冒昧上门打扰了”

“哪有我这小本生意没啥忙的”,刘强冬可没在意夏宇的年纪,握过手后直接豪爽得揽住他肩膀说:“客气话不多说了,走咱们到里边聊”

其实现在的京东也不算什么小本生意了,至少一两千万的销售是有的。

而且如果不是做网上商城太烧钱,两年前刘强冬的身家就过了千万。

熟悉他资料的夏宇知道,这个华国商界著名的草莽枭雄真的是纯“丝”出身。

因为家境一般,他在人民大学上学时就打起了生意经。大一时候帮人家抄3分钱一个信封,然后是又批发图书赚钱,直到后来自学了编程又疯狂接兼职做项目才阔绰起来。

毕业后他进了一家日企,不过一年多后就甩手不干,因为“赚钱太慢”。

然后硬是拿着仅有的一万两千块钱到中关村闯荡,倒腾刻录机、压缩卡,而且很下功夫,最终成功在中关村站稳脚跟,还开了连锁店。

巅峰时候,他旗下的it数码店一度扩展到12家,还是因为“”业务急剧下滑,才动起了网上商城的心思。

因为口碑不错,服务到位,“京东多媒体”网上商城到2004年底已经实现了1000万以上的销售额,跟实体店面持平,而且利润还要更多些。

也是这个时候,刘强冬才真正下定决心把重心调整到网上来,这才有了后来的华国第二个电商巨头出现。

夏宇也是根据“记忆”不断考量,之前也详细比照了一下眼下国内火热的卓越网、易趣网、淘宝网等的运营情况。觉得京东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