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7(1 / 2)
终。”
沉默了一会,秦桧缓缓地说到:“韩大人,老夫今天对你可是开诚布公,该说的和不该说的都说了,你还有想法吗”
韩世忠站起身,双手抱拳深深地一个作揖:“韩某这趟没白来,大人的话让我受益非浅,我就是再读上一百年书也不会明白,因为书上根本就没这些道理,世忠感激不尽。”
秦桧:“你今天感激我,可难保你的子孙将来不会义愤填膺地痛骂我秦桧啊。”
韩世忠两手一摊,一脸的无奈:“那我就管不了了。”
此话说罢,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番外篇 岳家军的详细介绍
本章介绍摘自网络,小白认为写的很好,与各位书友兄弟分享一下。
岳飞在南宋军界初露头角并非因为战功,而是因为肃然的军纪。
岳飞曾经说过:“用兵者无它,仁、信、智、勇、严五事,不可不用也。有功者重赏,无功者重罚,行令严者是也。”岳家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早年岳家军初创驻军宜兴时,两浙各地吏民纷纷扶老携幼迁到宜兴,把岳家军驻地当作临时的避难之地,宜兴人民甚至出资为岳飞建造生祠,以表达父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原因无他,唯有岳家军能够做到“不扰百姓”。
当时几乎所有宋将都纵兵行暴践民,个中之尤即数张俊,其部队还常以“自在军”炫耀;建炎四年1130年宋军收复建康今南京后,在这座繁华的东南都会之中,各路宋军纷纷变身为强盗,令已在女真铁骑下饱受欺凌的建康百姓大受其苦;只有岳飞驻兵临近的广德今属安徽,民间“无秋毫之扰”。当年秋天,岳家军移防江北泰州,当地百姓同样安堵如故;为此,宋高宗亲自下手诏表扬岳家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民不知有兵也”。
农民出身的岳飞对士兵欺凌平民深恶痛绝,因此军法甚是严峻:拿老百姓一文钱的,就要杀头有个兵士拿人一缕麻绑草鞋,岳飞追查盘问后,斩首在极端严格的管束下,经历成年累月的军纪实践,岳家军军纪之严整,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有士兵在湖口县买柴,百姓主动少收二文钱,士兵坚拒说:“你想用这二文钱买我的脑袋吗”绍兴二年岳家军平曹成后屯驻江州今江西九江,一时军费不继,士兵杀马充饥,剪发卖钱,甚至卖老婆孩子买米,却无人敢于抢掠百姓。日久天长,岳家军名声在外,以至于老百姓听到其他军队来了,如同遇到了土匪,都逃得无影无踪,而岳家军路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出门围观,乃至声泪俱下,激动不已。
当然,岳家军的军纪绝不只是靠着严刑峻法维系。岳飞以身作则,与部下同甘苦,经常与最低级的士兵同吃,酒肉全部平均分配,若是酒少不能分给全军,就掺上水让每人都能喝上一口。士兵露宿野外,岳飞也绝不一人住进营帐。同时,岳飞尽可能地善待部众,朝廷每次犒赏,全数分发将士,自己一文不取。有一次,岳飞命令一名部将分发犒赏,按照带甲人、轻骑人、不带甲人三等给钱,这名部将从中渔利中饱私囊,被岳飞发现后,立即杖杀。对于立功的将士,生活简朴的岳飞向来不吝赏赐。部将张宪的亲兵郭进在莫邪关立下头功,岳飞就立即赏赐金腰带和银器,并将他从普通小兵提拔为从八品武官。
在岳飞恩威并施的管教下,岳家军形成一种军令如山、雷厉风行的军风。有一次,岳飞派一名骑士带奏折前往临安,途经长江,恰值风浪,渡口管理员禁止过江,结果这位骑士表示,宁可淹死,不能违背岳太尉的军令,随后自驾一叶扁舟渡江,目击者无不惊以为神。赏罚分明的岳家军对于日常操练的要求与实战一样严格。兵士冲山坡,跳壕沟,都穿着重铠练习。儿子岳云在训练时战马失足跌倒,就立即受到鞭打。所谓“在操场上很困难,打仗时就容易多了”,岳飞一生谦虚,唯独对岳家军士兵的战斗力从未低调,曾豪言:“某之士卒真可用矣”有着中国古代军队最严格的训练体系与战斗纪律的“岳家军”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宋第一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