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2(1 / 2)
也随之落空,顿时有些头疼,微微蹙眉,扭头看向袁逢与张居正:“你二人呢”
“陛下,微臣赞同王司徒的话,设立学校有悖贵族的利益,即便能培养人才,却难保不会引起朝中势力的对立,如此不安定的事,还要不要做为好。”
张居正拱手,阐述自己的观点,袁逢附议:“老臣赞同。”
“嗯”
汉帝不停地蹙眉,目光时不时地在几人中转,心里思忖着:现在职权最大的应该是王允、袁逢、黄琬三人,而且这三人都是朝中旧臣,忠诚度可靠,我有心让他们齐心协力,助朕兴汉;张居正虽然心向着朕,设了个内阁大大巩固了朕的权力,但毕竟是个外人,朕有心限制他;至于徐珪,虽然如今身为吴侯,官至征北将军,然而麾下军队不过万余,一干将领也已被遣散至各地,拔了牙的老虎不成气候,朕倒是不必顾及他了,虽然他在朕危难时刻给予极大的帮助,不过自古雨以来仁君难有作为,朕想要兴汉,就不得不培养一些自己的心腹,保证复兴道路的畅通,所以即便是恩人,若对自己的目标不利,也该除掉
心念于此,当即目光坚定,看着在下面争论着的王允三人以及张居正,沉声道:“诸位爱卿,朕主意已决,休要再争。”
“”四人停止了争辩,个个表情严肃,反倒是提出者徐珪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徐爱卿,朕以为王司徒言之有理,关于学校的设立,此事作罢。”汉帝很是沉着地看着徐珪,与同样一脸沉着的徐珪四目相对,持续了很久。
“嗯陛下。”
徐珪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笏板,继续拱手:“陛下,微臣还有事要奏。”
“呵呵,爱卿快讲。”
“陛下,一百年前佛教传入我大汉,凡是信仰之人俱都一心向善,维护一国之利益,去岁鲁智深以及罗士信前来投奔,关于寺庙的建设迟迟没有定论,如今二位四处闲游,无所事事,微臣以为有必要设立寺庙,一来可以弘扬佛教文化,二来可以表现我大汉的心胸开阔,不排斥异文化的度量。”
“呵呵,朕早有此意,准奏即日起着手建设”
这回汉帝到是爽朗,的确,建设寺庙似乎真的对自己的统治没有什么威胁,要不然先祖也不会同意佛教的传播了。
“陛下,微臣还有一事。”
“呵呵,今日徐爱卿倒是有很多事嘛请讲请讲。”
“陛下,如今已经进入春天,何不效仿古帝狩猎于野”
“”
汉帝陷入短暂的思考,片刻后起身,看向底下的群臣,说道:“朕以为此事可行,诸位认为呢”
荀彧郭嘉等人对视一眼,低头拱手:“陛下,天子狩猎可以扬国威,显天恩,以陛下之魄力,甚善”
“好,哈哈”
汉帝大笑一声,心中开心无比,当即说道:“朕已随周侗学武两年,自认剑术不俗,便是周侗也是多有称赞;平日里也常有射箭,虽不抵花荣将军神射,但自认可以与寻常将士一比,事不宜迟,不妨尽早围猎,王司徒,你以为何日适宜呀”
“陛下,三日后乃黄道吉日。”
“呵呵,那好,张丞相,你传令下去,召集我大汉所有臣民前来建业,三日后随朕一同于建业城外围田狩猎。”
“遵命”
张居正拱手而退,徐珪等人则心中暗喜,眼神交流一番,微微点头。
“陛下,微臣还有一事。”
见徐珪接着提出第四件事情,汉帝哑然失笑:“徐爱卿,你倒不像个将军,反倒像是国事主管了”
“哈哈”
底下群臣忍俊不禁,发出笑声,一向严肃的朝堂此时充满欢声,倒也不错。
“呵呵,爱卿但言无妨。”
“陛下,微臣以为,可以在城中设立招贤馆,招募天下英杰前来投奔,壮我大汉势力”
“哦那这招贤馆何人主持呀”
听到这边,汉帝两眼微眯,紧紧地盯着徐珪。
徐珪不动声色,拱手道:“陛下决定便是。”
“那好,既然是爱卿提议的,那就由爱卿支持吧。”
汉帝睁开双眼,微微笑了笑。
“遵命”
顿了片刻,汉帝见无人再奏,便笑道:“既然诸位爱卿无事,便退朝”话音刚落,就起身,往后堂走去。
“恭送陛下”
群臣送别,不在话下。
各自回家,徐珪在路上遇到周瑜,周瑜笑道:“伯玉,恭喜恭喜啊”
“何喜之有”徐珪见周瑜俏脸上满是笑意,便也笑问。
“呵呵,我这不有个小侄子了吗”
说到这边,周瑜脸上笑意更甚,一双美目盯着徐珪。
见周瑜笑得这么开心,徐珪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公瑾啊,那我什么时候也有侄子呀”
“呃这”周瑜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如玉般的俊脸瞬间通红,不知为什么,平日里资质风流,谈笑风生的周郎,只要提到这个话题就会脸红,简直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徐珪心中疑惑,难道他矮油
心中想到那一面,顿时自己也觉得想的太多,有些歪了,便轻咳一声,转移话题:“哈哈,公瑾啊,关于我儿子的事就先搁下不谈,三日后陛下就围猎了,”说到这边,压低声线,四顾一圈,沉声道:“到时可以看看陛下的反应了,以及我是否要作出相应的举措。”
“嗯。”
周瑜点头,脸色恢复了正常。
皇宫内阁中
“陛下,”
张居正正在处理政事,突然见汉帝前来,立马拜见。
“呵呵,张丞相,朕设立议事科,主要是为了我大汉,可是事后朕才发现对张丞相有些不公,心中愧疚,特来找你商量。”
汉帝面带愧疚,看着张居正。
“”张居正大惊,立马下拜:“陛下,即便你贬我为平民,微臣也绝无半点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