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韩警官 > 分节阅读 225

分节阅读 22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很好的一个人,从不争权夺利,经常电话联系。

他从来不跟别人开玩笑,不会轻易说出这番话。

韩博被搞得一头雾水,追问道:“为什么”

“县里把丝绸集团卖给私人老板,丁总他们倒没说什么,刚开始也没什么,新锐集团的人前几天接管之后出问题了。私人老板,管理跟以前不一样,撤换掉好多干部,工作时间延长到12个小时,工资还没以前多,好像春节也不打算跟往年一样发福利。

干部有意见,职工意见更大,各种传言满天飞,听说有人写举报信,举报罗书记收好处,把集团贱卖给私人老板。你知道的,丝绸集团不管生产,还有蚕茧收购,一些缫丝厂对县里让新锐集团垄断全县蚕茧同样不满,在后面推波助澜。”

“这跟我和晓蕾有什么关系。”

正值多事之秋,钱朋同样认为他不会回来,苦笑道:“股权出让时县里审计过丁总他们,谁都知道丁总他们是侯书记的人。在别人眼里你一样是,连我和小梅都是。搞出来这么多事情,罗书记会怎么想,会不会误会”

最不希望出让丝绸集团股权的是谁,毫无疑问是前集团管理层,然后是辛辛苦苦把集团搞起来的侯厂。

现在冒出这么多问题,主导股权出让的新任县委书记压力肯定不小。

他极可能会认为是丁总他们在背后搞鬼,到底是不是韩博心里真没底。

总之,只要他想到丁总就会联想到侯厂,想到侯厂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所有与侯厂有关系的人,何况晓蕾也算半个前丝绸集团高管。

随陈局视察,临时变革行程来良庄,晓蕾稀里糊涂也来了,这一切的一切太容易产生联想。

为什么不愿意跟侯厂一样搞经济建设,一是喜欢警察这个职业,二是不喜欢乃至反感那些有可能的勾心斗角。

没想到只要“吃皇粮”,有些事躲是躲不过去的。

韩博沉思了片刻,猛地放下手机:“钱哥,让小梅姐不用过来,我和晓蕾吃完午饭就走。”

“好的,我给她打电话。”

钱朋拍拍他胳膊,劝慰道:“韩局,丁总他们的事别多想,他们是他们,你是你,作为朋友兼曾经的老部下,你没对不起他们。”

第三百五十章 “接班人”求订阅

老卢不在良庄没关系,在良庄必须叫他一起吃饭,而且要让他坐主位,菜要让他先点。

他朋友太多,要么不来,一来几大桌,加上所里的老同事,把富嫂酒家几个包厢全占了。

他朋友其实一样是韩博的朋友,马主席、牛部长等老良庄乡干部,良中良小的两位老校长,小单的大伯老良庄村单支书,连几年前从东山同行手里解救过的砖瓦厂老厂长都来。

前良庄乡武装部长牛青山现在应该称呼“牛总”

真牛,不是假牛。

撤乡并镇时退居二线,拿着建筑站资质一个人跑西疆去找老战友和良庄走出去的领导干部,在那儿呆四个多月,竟然真接到一个大工程。之后越干越大,现在手下三支施工队,早就是百万富翁了。

老卢一锤定音,牛老板请客,刘旭嘴上说着客气话,心里却乐得让有钱人买单。

吃完饭想走,没那么容易。

曾“同甘苦、共患难”的老良庄乡党委委员难得聚一次,老卢这个“老班长”兴致勃勃,去镇政府三楼小会议室不合适,硬是把众人拉到他担任名誉董事长的“良庄人自己的银行。”

四层楼,一楼营业厅正对着税务分局。

八个窗口,三个“对公”,六个“对私”,不像信用社和农业营业厅焊钢筋条搞得跟笼子似的,跟大城市的大银行一样用防弹玻璃。一米线、液晶显示的利率表、客户休息的大沙、饮水机、摄像头里里外外七八个,门口居然还有自动取款机

跟他们一起走进董事长办公室,韩博忍不住问:“卢书记,外面的取款机好不好使”

“当然要使,有卡就能取到钱,不是样子货。”

“其它银行的卡行吗”

“其它银行当然不行,我们跟他们不联网。”

老卢在老板椅上舒舒服服坐下,掏出香烟散了一圈,跟没退居二线前一样表起高论:“上级朝令夕改,要取缔我们。开银行不是做其它生意,不是想关门就能关得了的。比如放出去的贷款,人家买设备,你现在去要钱不是把人家往死路上逼又比如储户的存款,五年期,没到期这利息跟人家怎么算

取缔那些瞎搞乱搞的基金会,我卢惠生举双手赞成。其实早在件之前我们就意识到这些问题,丁湖李庄永阳的基金会,我当时是铁了心要取缔的。结果上级让我当副县级调研员,具体工作只能让焦汉东他们去干”

副调研员就副调研员,又来个副县级调研员。

别人在这儿或许会笑岔气,今天在座的不会,全是他老部下,已经产生“抗体”,已经有了免疫力。

这里有孕妇,不能抽烟。

牛部长变成大老板格调不知道高了多少,起身推开窗户:“卢书记,晓蕾不能闻烟味儿,一切为了下一代,烟等会儿再抽。”

“对对对,一切为了下一代。晓蕾,你也不提醒我”

“没关系,我站门口。”李晓蕾嫣然一笑,抱着小包楚楚动人。

“站门口像什么,门关上,坐下说,韩博正好在,我想跟你俩说点正事。”

李晓蕾坐韩博身边,饶有兴趣问:“什么事”

人不服老不行,要考虑接班人。

老卢轻叹一口气,扶住老板桌苦笑道:“今天没外人,说几句心里话。当年搞基金会,动员全乡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入股,老马、老袁,包括老牛都是持反对意见的。丁湖李庄永阳的基金会搞成那样,看着就怕,既不能搬石头砸自己脚,更不能祸害老百姓是不是”

“卢书记,事实证明你是对的,我们没魄力。”

“老马,我们退都退了,再说这些漂亮话有意思么。”

老卢摆摆手,接着道:“我承认在这个问题上我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没听取大家意见。不过当时确实没办法,我们良庄不吞并丁湖李庄永阳,就要被丁湖吞并,好好的一个乡就要被丁湖李庄永阳拖垮。

吞并他们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经济不搞上去,三个烂摊子怎么收拾搞经济建设要资金,资金从哪儿来相比摊派集资,开银行融资要好一点,至少群众不会那么反感。要说怕,我比你们更怕,这些年平均两天一个电话,放出去的大额贷款我基本上全知道。”

你逼人家入股,骗人家来储蓄,要是基金会出问题,一世英名就完了。怕是对的,不怕才怪。

韩博跟妻子对视了一眼,笑而不语。

“基金会现在面临一个问题,到底谁说了算”

老卢拍拍桌子,一脸严肃:“前几年镇里搞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基金会融资,除了工业园区的几笔大额贷款,基本上不存在行政干预,但说到底还是镇里管,镇里说了算。现在上级要求取缔,镇里也不需要再融资,个个怕担责任,不想再管。

相比镇里几个老企业,基金会才是真正的股份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