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韩警官 > 分节阅读 172

分节阅读 1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机关,犯罪地公安机关将签发的拘留证传真给抓获地公安机关。

抓获地公安机关将传真件报经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直接将犯罪嫌疑人羁押在当地看守所。等犯罪地公安机关来人将犯罪嫌疑人带回关押,再让犯罪嫌疑人在拘留证上签字,履行法律规定的告知本人诉讼权利、通知家属等项职责。”

不愧为法学硕士,一下子能想到这么多。

虽然没什么实战经验,但在法律条款尤其诉讼程序上真是专家。

专业的事由专家操心,“项目”申报时的法规部分,他绝对能解释面面俱到。

韩博很高兴能跟这样的专家做同时,抱着拳道:“第二个问题是嫌犯资料如何上报,追逃程序如何启动,这方面我认为要严格把关。尤其经济案件,搞不好是经济纠纷。以前一些法制意识淡薄的民警介入经济纠纷,还要跨市乃至跨省抓人讨债。如果我们这个追逃方式被他们利用上,后果不堪设想。”

想引起领导重视,方案想获得上级采纳,必须考虑全面。

黄蓬沉吟道:“跟发通缉令一样,要有严格的程序。比如首先需正式立案,展开相关侦查,以确认被追逃的人有重大作案嫌疑。在掌握确凿证据后,上报给法制部门,经主管领导批准开出刑事拘留证,才具有法律效力。

拘留证应附上犯罪嫌疑人照片,先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追逃信息库,然后由省厅一级的公安机关审核,核准后才能上报入部里的信息库,进行不联网的网上追逃。一旦网上追逃出了问题,抓错人,将利用倒查系统,逐级倒查相关责任人。”u

第二百七十五章 追求不同

给陈主任打电话,陈主任很快就来了。

听完设想,陈主任当即给系主任打电话。到下午三点,系里没下基层挂职、没出国当访问学者、没其它事务的教授几乎全聚集在会议室里。

高校是有竞争的。

公大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48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的前夕,华北局社会部为适应华北地区大中城市解放后接管和组建公安机关的需要,在北河省一个小山村创建华北干部培训班。

1949年1月,改建为华北公安干部学校。

十年浩劫,砸烂公检法,学校被迫停办,直到1978年才恢复办学。

人民警官大学突然崛起,成为公安系统第一所本科大学,公大只能屈居第二。论刑侦专业,人家第一个想到的是设在辽省的刑警学院,公大侦查系又要排第二。

三家你追我赶,憋着劲儿在竞争。

比师资、比规模、比学术成果、比科研项目、比所获得荣誉,“不联网的网上追逃”,要是能够获得部里采纳,要是能够用于实战,一网捞千儿下子能把另外两家比下去。

系领导非常感兴趣,涉及到集体荣誉,系里的教授们同样重视,竟你一样我一语开起“专家评审会”。

专家评审,这个比喻不夸张。

教授虽然大多没行政职务,算不上公安战线的领导但却是学术权威。

中国法学会会员、bj刑侦学会理事、行为法学会侦查行为研究会理事一个人兼好几个学术团体职务。部领导听取专家意见,部里颁布施行什么“规定”、“通知”或“措施”,要么征求他们意见,要么干脆请他们参与起草。

专家态度一致,认为可行,非常可行

基层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光写论文有什么用,以后要多听听基层同志意见,顾主任不无欣慰的看看坐在最后一排的韩博,抑扬顿挫说:“各位,总书记对解放军提出要求,立足现有武器装备,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公安是准军事化管理的政府部门,跟军队没太大区别,一样可以立足现有条件,更有力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

不联网的网上追逃,边应用、边实战、边推动建设的这些设想非常好,如果部里能够采纳并应用于实战,不仅能够解决追逃这个难题,而且能够让基层公安部门节省一大笔宝贵经费。”

这么好的追逃方法,部里没理由不采纳应用。

信息化侦查实验室的一位副教授跃跃欲试,举手道:“顾主任,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可以交给我们研,争取一个月内把它搞出来。”

“可以,我们分下工,把项目分解一下,各负责一块,齐头并进,争取一个月出成果,请部领导来看我们演示。”

专人负责研数据库和检索系统,专人负责法规部分,专人准备汇报材料,专人负责论文

虽然是个“笨主意”,却是一个好主意。

主意是小伙子想出来的,不能把小伙子甩一边,顾主任分完工,补充道:“韩博同志来自基层,实战经验丰富,加入系统研团队,专门负责系统测试。毕竟这个系统,这个数据库,最终是给基层使用的。

韩博同志,系统搞出来之后到底好不好用,基层民警能不能顺利上手,全看你的,你的意见对研团队非常重要。”

去中关村随便找几个学计算机编程的大学生就能搞出来,这实在算不上什么高科技。

韩博没想到系里会如此重视,没有想会作为一个大项目来研究,急忙道:“是”

“王主任,陈主任,你们有没有什么补充的。要是没有,我们就这么确定下,研经费由系里出,大家尽快开始。我负责跑刑侦局,成果将来能不能应用到实在,刑侦局领导的态度至关重要。”

“没有,我没意见。”

“我也没有。”

“行,散会。”

送走领导,回到教研室,陈主任笑问道:“小韩,是不是很失望”

“失望”

“主意你出的,想法你提出来的,结果靠边站,难道一点不失望”

现在的顶头上司、未来的导师更像一位老大姐,不像一位领导,事实上她本来就不是领导,而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给人的感觉与省厅打拐办朱主任完全不同。

韩博带上办公室门,诚恳地说:“主任,我是警察,不是教师。编撰一本教材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有那个想法。”

“对科研成果不感兴趣,不想表几篇论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