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7(2 / 2)
这厮居然要去送死
项羽等人都看着墙角里一直被当做隐形人的陈蒲,满脸的不可思议。
“陈平,你可知秦军现在还未到弹尽粮绝的时候,你这么贸然去劝降,很有可能被对方拉出去祭旗的”
项羽是好心好意劝陈平,但陈平却坚决的说道:“趁热打铁,现在劝降还有希望,如果等章邯的增援来了,对方不仅不会投降,反而还会义无返顾的反杀我们,那时候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就麻烦了”
众人陷入尴尬的沉默。
他们何尝不知道陈平说的是事实呢只是没什么办法啊都知道是那么回事,但现在去那里劝降跟送死也没什么区别呀。
“我意已决,愿立军令状”
陈平斩钉截铁的说道
“羽儿,你就让他试试吧,反正实在不行,还有诸位将军呢”
范增语气不太好,似乎是有点嫌弃陈平,不过倒是没有阻止陈平的请愿。
“那你小心点,实在不行可以求秦军放人。”
“呵呵,项将军放心,我陈平定然不辱使命。”
说完,陈平大踏步的离开了项羽的帅帐。
开新书了,求捧场
乱世逐流
那一年,屠杀汉人,恶贯满盈的一代魔王石虎已经嗝屁;文采风流,养尽天下名望的一代男神谢安34岁;以法治国,赏善罚恶的一代贤相王猛29岁;宽大仁厚,自命不凡的一代天王苻坚16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逆袭王刘裕还在娘胎里。
灵魂来自后世的赵川,在长安城最大的酒楼外,摆起了小摊,开始了他那不同寻常的乱世生涯。
小树苗阶段,可以先收藏着养肥了再杀。
第四十章 三寸不烂之舌
三寸不烂之舌有两个出处。
其一是出自: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大概意思就是晏子到楚国去靠嘴炮赢得了楚国的尊敬,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形容他这舌头很牛叉。
还有一个就是张仪挨打以后的故事。
:张仪被楚相“掠笞数百”,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大致事情是这样的:
张仪是魏国人,他从魏国去往楚国进行游说,后来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
一日,昭阳与其百余名门客饮酒作乐,昭阳得意地拿出楚王赏赐的“和氏璧”给大家欣赏。
这个是传说的“和氏璧”,可能是昭阳在吹牛。反正这是个坑。
传来传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认定,“和氏璧”是家境贫寒的张仪偷的,这就是穷人没人权的悲哀。
于是在昭阳的严刑逼供下,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但由于他没拿,于是始终不承认,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
张仪回到家就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笑着告诉他:“还在”。张仪安心地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总有一天会找回场子的”。
后来张仪把楚怀王忽悠到秦国,然后楚怀王就杯具了,张仪终于找回了场子。
在巨鹿的秦军大营内,王离不可置信的看着手无寸铁的陈平站在面前,所想到的就是张仪把楚怀王骗到秦国的事情。
“大将军,再打下去没有必要,投降吧。”
陈平的语气很平静,像是在叙述一件很平常,而且理所当然的事情一样。
“多杀你们几个人,难道不好么”王离表示自己根本不吃陈平这一套。
“即使多杀几个人,死去的人也无法复活,那么你所坚持的又是什么呢。难道看不到饿殍遍野么”
陈平的语气还是跟他的名字一样平,但王离已经有些动容。
打下去,是为了什么呢或者换句话说,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打下去呢或者说他们靠着什么支持下去呢
“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你们彻底的被章邯所抛弃,章邯已经背叛秦国,想要自立为王。”
王离默不作声。
其实陈平从进来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感觉到王离和他手下的秦军对自己有敌意,这是自己通过各种情报分析出来的。
陈平觉得自己很努力,他不遗余力的收集情报,但范增和项羽却不是很重视,没关系,他们不在乎,自己在乎。
种下什么的因,就得到相应的果实,陈平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寻找巨鹿秦军的线索,终于通过各种比对,得到了一个答案。
王离不行了他手下的九原军精锐也都不行了。
不仅离心离德,而且早已厌倦了战斗。补给也很不到位。
很多人认为他到这里来是送死,甚至连项羽都不看好他,但陈平认为这次的行动跟坐在树下等着果实掉下来没有太大的区别。
后来王离的态度果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陈平先生,今天请你先回去,老夫要考虑一下。”
王离脸上出现挣扎的神色,不过最后还是忍下心没有对陈平怎么样,只是答应考虑一下。
其实他不怕死,但却不能不为这剩下了的几万九原军考虑。
秦国灭亡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保住这些关中子弟,让他们能够回到家乡,才是一个将领应该考虑的事情,而慷慨赴死,看上去虽然轰轰烈烈,但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如陈平所说的,杀人不可能让自己这边已经死去的人复活,他们的浴血奋战也无法让现在奄奄一息的秦国复活,那战斗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还是只是其一,其二便是手下的人,同僚都已经产生了二心,不说别的,现在王离回过神来,死去的苏角不说,那个有勇有谋的涉间,绝对是有问题的。
正是因为涉间在关键的地方故意坑了秦军一把,才导致现在兵败如山倒。
他跟涉间几十年同僚,直到现在都没搞清对方究竟是因为什么要背叛他,背叛秦国。
毕竟他投降楚国,一样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啊
正是因为王离心中还有很多疑问,而且遭到了涉间的背叛,才会考虑投降又有点犹豫不决。
同时章邯在关键时刻,也是自己保存实力,妄图逃回关中,想做什么事情不言自明
王离亲自把陈平送上壁垒的城头,然后用吊篮把他吊了下去。
看到陈平安然无恙的回来,项羽和范增等人都是大惊失色
“项将军,范先生,在下不辱使命,说动了王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