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首日票房(1 / 2)
2002年1月1日,中国电影市场的贺岁档。本该是冯小刚大腕的专场,但因为大腕早就提前半年多上映,缺席贺岁档。
因此,2002年的贺岁档,成为了两部青春歌舞电影的擂台
“来两张歌舞青春电影票”
“卖光了,等明天吧”
“那下一个巨星也行”
“也卖光了”
“靠,搞什么鬼”
这就是目前bj市电影院线市场的行情,无数的影迷都是冲着这两部青春歌舞电影,走进电影院。
两部电影,已经垄断了70的影院场次而市场的关注焦点,也基本都集中在这两部电影上。
至于同期上映的几部国产片花眼、王忠诚、玻璃情缘、绝对情感之类的,光听听名字,就知道都是要扑街的。
实际上,不仅仅一群原本就扑街的国产片更扑街,就连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怪物史莱克、侏罗纪公园3票房也是平平无奇。
其中,怪物史莱克流年不利,在中国市场首日票房仅30万元。
侏罗纪公园3首日票房也才80万出头,连百万票房都不到。这主要是因为,前面两部侏罗纪已经把观众看腻味了。同样一个把戏,拍了三部,失去了一开始的悬念和噱头,观众也未必会买账。
至于歌舞青春和下一个巨星的火爆,这主要是接地气,迎合了青年观众的市场需求。很多的青年观众,未必非要看大片。一些他们所崇拜,或有共鸣的电影,也能打动人心。
只可惜,现在的电影市场,导演们都太老了,很少考虑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因此,经常拍一些莫名其妙的片子,以青年人为主的观众,根本不喜欢。
好莱坞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其实也是因为争夺青年观众市场的成功很多的国内老导演不屑拍给青年人看的幼稚片子,有什么了不起
问题是,老年人有多少会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呢电影产业诞生的百年,一直是以青年观众为主。如果连这一点认识都没有,拍出来的片子,自然是不讨喜
歌舞青春和下一个巨星大火,本质上,也是因为得年轻人,得票房市场的天下。
相对于好莱坞大片,今年火起来的两部国产片歌舞青春和下一个天王成本都不算贵。
歌舞青春制作成本700万元,下一个巨星制作成本高达2000万元。
这两部片子的成功,其实都不算是堆砌成本
更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意,或者是偶像的票房号召力
当然了,虽然两部片子的题材相近,但观众的观影体验,却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按照专业电影人士,或者是中立观众的观感,歌舞青春这部电影的质量,可能更好一些。若是这部片子拿下票房冠军,更符合电影业内人士的分析。
但很多年轻人,是有偶像崇拜情节。很多人听了周杰伦的歌,对于周杰伦粉的不得了。因为他的歌,而纷纷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看完之后,跟更多人吹,周杰伦的电影拍的好,于是,吸引更多周杰伦的粉丝,前赴后继走进电影院。所以,下一个巨星的票房,完全是不讲道理的,不能用电影行业的常识来判断。
王启年由于他走的路线,是导演
尽管,导演也有粉丝,但毕竟不像偶像明星那样,可以拥有更多的盲目的粉丝
因此,歌舞青春的口碑相传的效应,比较温和,不像下一个巨星那么野火肆掠一般在周杰伦粉丝群体蔓延。
“出来了歌舞青春首日票房539万元光是bj市,首日票房就超过300万快要创下国产片日票房新高了”
“好牛逼啊,不愧是王启年的片子”
“歌舞青春质量一流,王启年从来不让影迷失望,这样的票房,名至实归”
歌舞青春逆天的首日票房数据出炉
一下子,震动了整个京城的娱乐圈,甚至,海外的媒体,也在报道这则新闻。只要是对中国电影行业比较关注的人,光知道张艺谋是不够的,至少还要知道一个人王启年
也许,王启年在电影行业的资历还不够,艺术成就还未被承认
但是电影除了拿奖和排资论辈之外,还有一种方式证明自己票房
也许,这种方式,有点像爆发户
跟传统的拿奖大导演们相比,有点俗
但现如今,观众对于高票房的电影导演,也是越来越认可了
观众看多了某个导演过去的片子,再参考一下,过去的票房。很容易,记住这个导演,今后看着这个眼熟的导演,又拍新片,就更容易买账了。
王启年的歌舞青春的成功,也是他过去多部电影打底,所以,让观众对他的电影有信心
不过,在歌舞青春票房数据传出来之后。
很快更震动娱乐圈的数据出炉。
“周杰伦跨界主演首部电影下一个巨星首日票房988万距离千万票房,仅有一步之遥”
“下一个巨星力压歌舞青春,夺下票房元旦当天票房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