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2 / 2)
二楼三楼的生意,是由龙大伯负责的。这儿的服务员,基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小伙子。省城三江茶楼的宣经理,对这块特别上心。专门调人过来做领班,言行都进行了个月的规范培训。用宣经理的话说,楼大厅的营业额,就能保证整个茶楼稳赚不亏。包厢能有多少使用率,就会有多大的利润。
从开张的情况来看,包厢都是供不应求。即使以后平稳下来,估计也不会低于半以上的使用率。这么说,总算是让龙若海的父母亲放下了心。儿子去了趟省城,突然就办起了这么大的桩事情。还好在他们不知道这幢楼房,已经被儿子用贷款买了下来。不然的话,更要愁得睡不着觉。
虽说是儿子的朋友投资开的茶楼,但如果说让人家赚不上钱,自己家也不好对人家交待吧。现在听那个宣经理说,他们也算是轻松了许多。
开张的时候,龙若海给况群打了个传呼。只是没有回音,也就没有再继续联系。毕竟人家是当县长的人,用这种小事去烦人也不太好。打下传呼,表示心意到了就行。
况群接到龙若海的传呼时,正坐在县委书记扬帆的办公室里喝茶。虽然没有三江茶楼那么多的茶文化,胜就胜在茶叶的档次很高。是黄山出的那种极品毛峰,市面上有钱也买不到的真货。
“况县长,跑了这么长的时间,有些什么收获吗”静心品了会茶以后,扬帆终于开了腔。况群来了靠近两个月的时间,直在下面跑。今天到自己的办公室来,肯定是有了什么想法要说。
况群欠了欠身子。他确实是有备而来,为的是推销自己的施政方案。宁北的经济基础很强,自己要想百尺竿头,更进步的话,很难很难。他直在揣摩,在寻找个能迅见效的突破口。这种事情说来容易做时难。到宁北近两个月的时间,说是在调研,实际上他就是围绕这个题目找答案。
前天下午,张跃进给他打来电话。说是香港来了朋友,可以起谈谈这个问题。在宁北与张跃进重逢之后,况群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这个到处被人瞧不起的家伙。说实话,张跃进还是很卖命的。只可惜,他玩弄阴谋诡计倒是行家。真要谈到经济建设,更何况是对个县的经济建设设计蓝图,那就真的是擀面杖吹火窍不通了。
对张跃进的朋友,况群并不会寄予太大的期望。有道是蛇鼠窝,就凭他这种被人四处喊打的德行,又能交得出什么样上档次的朋友。如果不是说到香港二字,估计况群连答理的兴趣都不会有星半点。
在张跃进的家中,况群见到了来自于香港的王政。“幸会,幸会。况先生真的是年青有为哦。我叫王政,来自于岛国。”对方见面,就将双手平摊膝前,然后来了个四十五度的弯腰鞠躬。
看到况群有点诧异的样子,张跃进连忙介绍说:“王先生现在已经入了岛国国籍,成了三和株式会社驻港的常驻代表。”
王政加入外国国籍之后,这是第次回乡探家。听说张跃进攀上了县长这棵大树,特意专程前来拜访。当年王政在广州的点拨,直让张跃进铭记于心。就是那几句话,让张跃进夺得了兴办实业的先机。几家企业不仅是赚得钵满盂溢,企业自身的价值也翻了几番。
自从接受况县长的任务后,张跃进直就在苦思冥想。想找到能迅拉动全县财政收入上升的门路。他也知道,能贴上况群,是自己唯能够出人头地的途径。如果能在这件事上帮上况县长的忙,自己就算是彻底贴上了这条大船。
听到这个当初的指路人来访,他当然是盛情款待。两个人呵呵了会以后,说到赚钱的事当然都有劲头。“王老弟,你是聪明人,帮着出出主意看。看看有什么行业来钱快,投资小”
张跃进在赚钱的问题上,还是很能虚心求教的。王政这次回家探亲,也是带着任务而来。他要为老板寻找新的化工生产基地,只是在许多地方都碰了壁。化工企业在许多达国家已经成了过街的老鼠,无处藏身。唯的办法,就是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欠达国家去生产。
宁可多花钱,也不能造成本国的环境污染,这是人家的国策。我们的官员只要能有政绩,根本不管是否贻害子孙的事。就拿矿藏来说吧,人家明明有许多的储藏量,却不准开采,说是要保护资源。
而我们哩,资源本来就不多,却还是拼命地在挖掘。既枯竭了本来就不多的资源,还又污染了环境,只是肥了些官员和黑心肠的老板。这些人了财,还又拼命地往国外跑,带着巨款到人家国度里去享受。苦来苦去,苦的还是最基层的老百姓。
当然,事情也不绝对。毕竟改革也有了好多年,不少达地区交足学费以后,逐步意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原有的化工企业都在驱赶,何谈再开放新的污染渠道。
王政的努力,也就如同拳打在了空气上,毫无着力之处。这次回到家乡,也是带着试试的想法来找张跃进。看看能否找到门路,在家乡创办家大型化工厂。
没想到正巧碰到了点子上。他听到况群与张跃进的关系,再听到他急于见效的工作思路,更是喜出望外。为了确保这个交易不至于落到空处,王政提出了见见况群的要求。对于张跃进来说,这个要求是正中下怀。即使对方不提这个要求,他也有这个想法。
让况群见见王政,既在县长面前展现了自己的价值,也在王政面前显露了自己的档次。由于双方各有所求,这番交谈,当然是宾主皆欢。王政和张跃进找到了新的合作领域,并且得到了县长的充分肯定。以化工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是况群的新思维。
他算过笔账,快增长期就是前几年,能对自己的政绩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污染的事,算不了什么大问题。要想展,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再说当污染成为问题的时候,自己早就功成名就。那是后人治理的事,自己何必要考虑那么多。
“扬书记,我就是来向你报告调研情况和我的想法的。”“哦。说说看。你放心,只要有益于经济建设的事,我都会大力支持的。”
“我们宁北县的工业基础薄弱,这是个致命弱点。要想改变面貌,就必须从这儿入手。不是有句话嘛,无工不富。我的想法就是甩包袱,办化工。”况群的意思就是把县里所有的企业全部卖光。用换得的财力来改变城市状况。再利用岛国这个巨大的出口渠道,大力展化工产业,全面拉动本县工业展。在短时间内,迅提升财政收入。
“这样做,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扬帆对甩包袱的事,没有什么意见。再听说有纪委和监察部门同步跟进,也就放下了心。只是他对下子放开展化工厂有点疑虑。
“点没有环境污染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可以边展,边提高。让私营企业看到了利益,也就有了动力。到那时,再加以科学的管理,他也乐以接受。”
“好吧,既然你这么有信心,我也不反对。放到常委会上议下,你负责具体落实。我还是那句话,定要强化管理。”扬帆不知道自己这答应,就好象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般,给宁北带来了灾难这个不幸的礼物。不仅放出了污染环境这个怪物,更是放出了冰毒这个妖魔。
第一百零八章 茶楼巧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