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2 / 2)
一向冷静自若、连张居正他们都不得不佩服的皇帝此时却根本听不进他们说的话,仍然怒气未消,气得满脸通红,一边摆手一边大声叫嚷着。
“你们说的,朕不听再一再二不能再三要好吃好住的国民待遇,朕给了他们。要公主当他们的皇后,朕也给了他们。如今还要两个公主太欺负人了真答应了他们,全天下的人还不都得笑话朕是个大面团,人见人欺么所以朕绝不能答应他们,大不了和他们拼了,来个鱼死网破”
皇帝刚一说完,又重重地在桌上拍了一掌。
这一掌比上一掌还要重,把三个人都吓了一跳,纷纷跪倒在地上,恳求皇帝息怒。
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皇帝一下有这么大的火气派“假公主”去和亲这个策略是皇帝亲自和太后商定的。说阿珠可抵“十万雄兵”,这句也是皇帝的原话。虽然说女真人要求再派一个公主去确实有些得寸进尺,这也是他们匆匆赶来的原因,但皇帝的反应也一下子太大了,连“鱼死网破”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看来皇帝还真是一身铮铮铁骨啊
不过,铮铮铁骨归铮铮铁骨,真要解决问题,光有骨气不行,还得有具体的办法。所以,看来还得劝说一下皇帝,让他先冷静下来再说。
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正准备出言劝说皇帝。可是,皇帝眼睛对他们来了个扫视,一下看出了他们的想法,一摆手:“朕不想再听你们为女真人说好话李成梁呢他来了没有,朕的圣旨和兵部调令都已经发出去有两天了吧怎么还没到难道还需要朕用八抬大轿去请他不成”
张居正急忙抱手禀告:“回皇上的话圣旨和兵部调令确实已经发出去两天了,李成梁将军正在星夜兼程赶往京城的路上,应该是这一两天就要到了”
正在这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外面一个太监来报:“启禀皇上,张大人和谭大人,乾清宫外李成梁将军奉紧急军令已经赶至京城,听张大人和谭大人府上说二位到了皇上这里,所以特意赶到乾清宫外,请求晋见皇上二位大人”
“来得正好正好一块见了快宣他进来”朱翊钧这时就象掉到河里的人看见了救命稻草一样,听说李成梁终于来了,心里一块大石头顿时落了地。
“是皇上”门外太监答应一声,对外高叫起来:“宣李成梁将军进宫晋见”
不一会儿,太监领着李成梁来到上书房外,山呼万岁:“末将李成梁,受皇上圣命,从山东抗洪前线火速回京,特来晋见陛下”
只见皇帝掩饰不住心里的兴奋劲儿,急忙向外招了招手:“进来吧”
李成梁进到书房内,又一次跪倒磕头,三叩九拜。
这还是朱翊钧头一次和李成梁面对面的相见,上次是一纸调令把他和叶梦熊直接从辽东派到了山东德州,没有经过京城。这几天,有了上次张居正熟练掌握戚继光等各个将领资料的经验,朱翊钧也抽时间了解了一下李成梁的历史背景。
李成梁从小就在辽东长大,他的高祖李英是高丽人,从朝鲜半岛迁居到铁岭,依附明朝,任铁岭卫指挥佥事。经过好几代人,李氏已经融入辽东汉族,一贯被视为汉族人,所以李成梁也可以说是当地的将门之后。
这个李成梁有些和别人不一样,他40岁才以生员的身份袭职。因为万历皇帝的爷爷嘉靖后期到老爸隆庆年间,十年的功夫,女真和鞑靼插汉儿部多次进犯辽东,张维昌等三员大将相继战死。只有李成梁在危急时候敢于挺身而出,召募四方健儿抗击侵扰,于是军威大振,被少数民族敬畏地称为“铁将军”
所以,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因屡建战功,李成梁就由一名小小的险山参将,被提拔为副总兵,后来又被提拔为辽东都督佥事,镇守辽东。
今天的李成梁,才只有四十七岁,距离他从军的那一天开始,只有七年,但他已经是一名久历杀场、威震四方的大将军了。
朱翊钧抬了抬手,让他平身,和张居正他们一起在书房内坐下,仔细端详起李成梁的相貌来。
只见他长鼻阔脸,蓄着山羊胡须,而且面色白皙,要不是因为他穿着武将的官服,还以为他是一个雅致翩翩的儒者。
真看不出他就是让辽东少数民族部落敬畏无比的“铁将军”来
第八十六章 触目惊心出险招
李成梁偏着身子在椅子上坐下了,尊敬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张居正和谭纶,算是打了个招呼,然后目不斜视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
皇帝顶住巨大压力,让朱衡、吕调阳带领自己和叶梦熊,率领十万精兵死守大堤,终于将溃堤合龙,奠定彪炳史册的丰功佳绩。
光是这份胆魄,就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虽然现在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但皇帝好象始终有一颗大心脏,从未后退过。这一点,很象自己带兵打仗,不论多么艰难困苦、百转千回,始终奋勇向前
李成梁更没想到皇帝这么年轻,想想自己已经四十七岁了,皇帝才十八岁,这么小就有这么大的气魄,真是旷世罕见
想到这儿,他主动拱起了手:“我主圣明末将接到陛下圣旨后,立刻只身赶回京城臣等没有想到,辽东、东南竟然突发变故,臣等无能,竟然还向皇上请求多拨五万精兵,让皇上着急了还请皇上治罪”
说完抬起头来看了皇帝一眼,只见皇帝略显稚嫩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轻轻摆了摆手,意见是这没什么,不用在这客气了
李成梁吃了一惊,急忙低头继续说道:“还好我主运筹帷幄,用公主和亲,可抵十万雄兵,还为臣等分派一千名龙虎精兵到来。”
李成梁说完抬起头来,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心态,感觉是不是还需要再说些什么,有些意犹未尽。
只见皇帝又扬了扬手,用着关切的神态看着他:“李将军,你先别着急说辽东的事情,你先说说,山东德州抗洪的事情怎么样了这可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李成梁听到这儿,急忙拱手:“是皇上在您的坚定支持下,山东德州大堤合龙后,军民的团结气氛,空前的高涨中”
话还没说完,就见皇帝猛一挥手:“别说这些没用的吹捧的好听话儿,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直接说问题,这三路难题,处理得怎么样了”
李成梁这才切身体会到了皇帝的厉害,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别看这个小皇帝年纪虽轻,却是格外厉害,难怪能够敢于顶住如此大的压力,真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看来年轻皇帝不太爱听拍马屁的话,喜欢听人仗义执言,这还挺对自己这武将的胃口的。
想到这,李成梁端正了神色:“回皇上的话三路难题路路凶险如果不凶险的话,朱衡和吕调阳二位大人就不会带着末将等人向皇上救援五万精兵了”
皇帝的脸色愈发凝重起来,但是他看李成梁的眼神开始柔和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