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品公卿 > 分节阅读 132

分节阅读 1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自己而压制汉王系的力量,这一对父子都没有做错。可就是苦了林三洪。

进京为官,为汉王助一臂之力,是没有可能了。在地方上为官 似乎也没有可能,林三洪愈发感觉到自己的前景不是那么美好了。

辛辛苦苦打理扬州,穷尽心力的发展扬州。扬州已经有了最初的规模,并且制定了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制度,这是林三洪带给扬州的好处。

报效两百万两银子,为皇上的御驾亲征输血,这也算是带给朱橡的好处了吧

无论是扬州百姓还是朝廷,都从林三洪身上受益了,可林三洪本人好像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确实让人郁闷非常那时候有没有郁闷这个,词哈哈。朝廷早早就委派了一个白胡子的小学生下来,就是为了让甘雨生从林三洪身上学习到治理扬州的经验和诀窍。要不然也不会先安排在同知的位置上,等林三洪离任的时候再行接任。

继任的人选都下来,一直都在小心翼翼的观察和学习着崭新的“扬州。模式,就算是林三洪想在扬州再留一任也没有可能了。

前途渺茫啊“不想了”。林三洪说道:“念昔啊,不论老爷我的未来如何,你这个饭后谈还要坚持办下去。尽弄一些花花绿绿的风流韵事,虽然有点不入流。也上不了台面,可是要不这么做就吸引不了人们的眼光,你这么做没有错。别管别人怎么说,你只管做你自己的。先让人们熟悉和接受了饭后谈总不会有错的,等过一段时间。可以往里头再添加一些朝廷的政令,再过一段时间,可以把市井间的一些事写进去。只要能反映出民间的诉求,根本上就是对的。至于引领舆论,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还做不到

杜念昔听着林三洪侃侃而谈,心里却不那么好受,感觉林三洪是在交代遗言一般:“老和林三洪摆摆手,根本就没有理会杜念昔的反应,自顾自的说下去:“钱呢,我会给你留下一点儿。以后若是不够了,可以找玉兰她们伸手,那边我已经交代过了

“是”

林三洪每说一句,杜念昔就应承一声。

说到最后,林三洪以罕见的肃穆口吻说道:“即便是老爷我不在扬州了,或者是照顾不到你了,想必你也把能饭后谈办下去 我从不怀疑这一点。有一点你一定要记住了:不管困难到什么地步,也能接受扬州府衙的钱财,饭后谈若是做了官场的喉舌,不如现在就停了它我宁可亲手毁了饭后谈,也不想看它成为官场上歌功颂德的玩意儿,你明白没有”

“奴婢记下了”

八仙过海 第146章 发配军前

更新时间:20101030 18:02:24 本章字数:14642

叩驾亲征泣种事情,吊然很少亚,可也不是绝对没有发皆心六无论是汉高祖还是唐太宗,都曾做过同样的亲征之举。

只不过朱林的御驾亲征和古人不大一样,并不是躲在几百里之外的坚城要塞中指手画脚,而是真正随军征战。朱林的行辕就在中军,距离前锋不过六十里,按照现在的行军速度,也就是两天的路程。一旦开战,这点距离用不了多少时辰就可以到达,到时候朱林就能亲眼见到对手的大军了。这么做确实是太危险了,按照很多随军官员的说法,皇帝陛下大可以稳坐后方,比如凉州或者是大同。这也算是前敌了吧在这些城池之中遥控军队,照样也算是御驾亲征。

如现在这般随着大军移动。每日几十里的行军,皇帝的龙体也吃不消哇

“联不是出不了宫门见不得风寒的惠帝,和蒙古人打的仗还少么哪一次联不是在阵前指挥”朱林看了看这些随驾的官员,冷冷的说道:“血肉横飞的场面联比你们见的多,联为燕藩之时。在张北一战中。也曾跃马扬刀的厮杀过。你们是不是怕联效了汉高祖的白登山之围,成为蒙古人的阶下之囚”

朱橡这样亲临前线,虽然可以极大的鼓舞士气,也方便各军各部的直接指挥和协调,但这毕竟有很大的风险。战场上的形式瞬息万变,一旦真有什么事情发生,他可是皇帝呀稍微出一丁点的差错,这些随驾的官员也承受不起

“皇上英明神武

朱橡懒得理会这些一成不变的陈词滥调,有点烦躁的挥挥手:“蒙古人崛起之初,从铁木真到忽必烈,哪一个没有御驾亲征过联难道还不如蒙古人不成你们下去吧,联也乏了,”

看着这些随驾官员躬身退下。朱林再次感觉这些人的软弱和无能。洪武年间初封燕王的时候,一起北伐的那些人物,如蓝玉、汤和、郭兴等人,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一旦听到军情。哪一个不是摩拳擦掌奋勇争先到了两军阵前,更是勇猛无匹敢打敢拼,什么时候怕过

可一个。又一个灿若星汉的名字已经远去,当初追随太祖皇帝,唱着“手持钢刀九十九”的热血英雄都已于草木同朽。

按照江山带有人才的说法,既然当初太祖皇帝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朱林手中也应该是人才济济能者辈出才对。

耳事实绝对没有这么乐观。

朱林以一隅为根基篡位做了皇帝,手中真正可用而又可信的人才少之又少,绝对无法于起身而抗暴元的朱元障相提并论。

洪武皇帝抗暴元开国大明,皇位的来路最正,但是这个太祖皇帝对于手下的那些功臣也最狠。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清洗和杀戮,终于为子孙铲除了所有可能存在的威胁。建文皇帝的时候,确实没有哪个权臣可以有力量威胁到皇权,而真正打倒建文的却是朱元障的儿子朱林,若是九泉之下的朱元璋知道今天的局面,也不知会作何感想。

以前没有遗留下多少可以一用的人才。所以提拔新晋后辈就成了当务之急。朱林登基这几年中,也发现了几个不错的年轻人。可这些人多是集中体现在理论层面。嘴巴一张讲出来的大道理是一套一套的。可真正办事的时候却打了折扣,难免有志大才疏的嫌疑,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历练。

年轻一辈的新晋当中,林三洪算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无论是在湖广还是扬州,都做出了不小的成绩。虽然做事不怎么沉稳,喜欢一些旁门左道,只要历练几年,还是能够出来独当一面的。但是这个林三洪的忠诚似乎有点问题,这也是朱林不肯放手提拔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皇帝,在用人方面最优先考虑的就是臣子的忠诚。林三洪这个人对朱高煦是没的说,但是对于朝廷对于皇帝,能不能象对汉王那样。保持高度的忠诚之心,就很难说了。

虽说皇帝和汉王是父子,对汉王忠诚就算是对皇上忠心,可这里头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要不是因为这一点,朱林早就下定决心要提拔林三洪了。以林三洪做出的成绩。调到京中肯定会安排到部司衙门,稍微历练几年至少也是个三品。若是放到地方,这种因功而升的官员基本就是个集台级别的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