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品公卿 > 分节阅读 131

分节阅读 13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以林三洪就把官府邸报上的一些消息填充到饭后谈之中,比如一些官吏的任免、朝廷的政令公布等等。这些都是朝廷邸报上原本就有的消息,只要摘录出来做一下文抄公,就可以弄到饭后谈之中。这些官场上的消息虽然已经不那么及时,可准确性却是很高的。毕竟朝廷的邸报不是老百姓能有机会见到的东西,有了饭后谈的转载,才有机会知道一点官面上的消息。

林三洪笑道:“饭后谈嘛,就是为让朝廷政令通达,让市井民也能知晓国家举措。可小门小户的人家,又不是朝廷官员,要不是先用一些能够吸引他们的男女之事,他们如何会关注饭后谈这几期的饭后谈上增加了北伐的消息,市井小民不也就知道了皇上的盖世武功了么”

这次北伐规模极大,又是朱橡亲自指挥,架势大的了不得,真如推土机一般平推横扫,已经接连荡平了几股敌对势力。虽然算不上什么辉煌大胜,可地方上早已把这几场胜仗吹嘘成绝世武功。

林三洪很适时的在饭后谈中添加了一些关于北伐的内容,老百姓自然不大清楚北伐的巨大成本。一见到自己人打了胜仗,就开始奔走相告称颂皇上的英明神武,,

从这个层面来看,饭后谈还真的有点作用,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

“您老大人眼光独到,习惯佩服的紧。既然饭后谈是好事,是为朝廷政令通达而设,为何不由府台衙门办理而是交给私人去办”

林三洪自然不会对这个老保守的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刮,只是呵呵一笑说道:“除了是为政令通达之外。还有一个。监督官场的作用。饭后谈由私人管办,就可以直言官场利弊,既可以为地方上的清官摇旗呐喊,也可以对一些民近皆知的贪官大加挞伐”

贪官,从来就是欺下媚上,对于上司大作阿谀奉承之态,对于下民则是不管不顾肆意搜舌。官员是贪还是廉,老百姓永远比朝廷更加清楚。只不过无权无势,明明知道某些官吏是大贪官也没有办法。有了这个饭后谈,就可以揭一些贪官的短处,让他们不敢做的太过于肆无忌惮。若是这个,东西是官家弄出来的,肯定是只报喜不报忧,必然成为官员粉饰太平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

甘雨声拿着这份满是风流韵事夹杂着少量朝廷政令的饭后谈,不由得大作佩服之状:“于小处着手。于大处布局,您老大人真是眼光独到将来必定是泽被万民造福一方的能臣干吏,”

说起未来的前途,就连林三洪也两眼一抹黑

一般情况下,既然已经看到了要离任,肯定会抱着银子去跑官,希望能混个好前程。但是林三洪知道自己跑官也没有用,不如不跑。

如今皇上不在京中,两个皇子的争权夺势的斗争早已如火如荼,从各个方面都想着压过对方一头。作为汉王门下最为耀眼的一员,又在扬州做出了偌大的成绩,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汉王朱高煦不会让他继续留任对方,而是会想方设法的把他调到京中做为一大助力。

林三洪若是当了京官,最起码也是个从三品,因为在扬州做出的成绩太过显眼,朝廷必然要给天下的对方官树立一个标尺,大加提拔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又有汉王在京城里头撑着,越级提拔弄个侍郎什么的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若是把林三洪提拔到侍郎的位置上,可以给汉王提供的帮助就大了许多,甚至可以影响到六部中的一个。虽然大王爷一定会反对把林三洪提拔到这么高的个置上,可林三洪做出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谁也抹不去。

“我提拔林三洪不是因为他在我的门下,我这也不是任人唯亲。林三洪是有真正的本事,你大王爷的门下若是有此等能臣,照样可以提拔”若是大王爷阻挠的话,汉王肯定会这么说。

汉王朱高煦绝对希望林三洪能做京官,毕竟早就替他做准备了,并且不止一次透露出这个意思。

但是在昨天,林三洪得到了朱高煦方面的消息:这事情可能要黄了提拔官员,尤其是提拔到相对品级的位子上,不是三岁的娃娃玩过家家,一切都要提早准备布置,绝对不可能出现真正到了离任的时候才开始着手这样的儿戏行为。

朱高煦把提拔林三洪为京官的各项前期准备都做的妥妥帖,汉本卜就是万事俱备了,只等林二洪的知府任期满。抚叩”回京。但是在这个最要紧的时刻,提拔调动的事情被朱林本人给留中了。

两个皇子驻守京城,协助阁部处理政务国事,虽然在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主,但是涉及到大事的一定需要请示朱林本人。

结果是朱林把林三洪冷处理了留中不发。

有经验的人都可以看出来,这就是反对的意思。

皇帝不同意把林三洪调到阁部之内为官,也就是不愿意让林三洪参与到朝局之中,这让朱高煦大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以朱林的强势,他要是不同意。再怎么折腾都是白闹,林三洪的肯定进不了朝堂了。

如果林三洪能够做京官的话。等于是让汉王的实力提高了一大截,可这个美好的愿望比朱林给否了,连个原因都没有说,就是留中

以林;洪本人的意愿,肯定是愿意干京官。因为京官可以把自己的影响直接施加到中枢,地方官就没有这样的可能了。

在地方上做官,知府已经是一个槛了。虽然在扬州做出了成绩,肯定会往上升一升,可这种升迁对于林三洪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

知府再往上走,就是巡抚了。但是巡抚这个职位在大明朝并不是什么定制官员,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和知府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管辖的地盘更大而已,性质还是一样的。若是升不到巡抚,那就只能走桌司、转运、赋税这样的分管部门。也许可以管理一地的某个体系。但是再也不能执掌一方独当一面。就算是照样做出了天大的成绩。功劳也不全是自己的。做到地方系统的高官,升迁就变得非常艰难。除非是熬年头一点一点的熬出来,到最后或许可以捞个布政使什么的。开府建衙执掌一方,可那已经是个人试图的极限了。

布政使的官职高,权限大,可终究只能把影响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之内。要严格遵守朝廷的制度。

自古以来,由地方而入中枢的臣子。少之又少。就算进去了,因为在地方上熬的年头太久,进中枢的时候多已是年纪太大。很难再有什么长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地方上要一点点的做出成绩,依靠自己的本事慢慢往上爬,一切一切的都要踏踏实实。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一定能熬上去。但是在中枢里头,哪怕官职低一点权限小一点,完全可以因为某个成功的计划或者一个不错的政令而得到升迁,机会要多出很多来。

在地方和在中枢,最根本的其别并不是官职的高低和权限的大而是遵守规则和制定规则之间的区别。

既然已经失去了在朝廷做京官的可能,林三洪也只能准备接受安排。老老实实的在地方上干活。

对于知府老爷的前程,内宅的几个女人比林三洪本人还要关心,整天叽叽喳喳的议论,就连二奶奶三奶奶这种不关心时事的女人也开始热切起来,整天找杜念昔打听那个的方的官员出缺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