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1(2 / 2)
“这又何妨,”一直在柏俊府里未曾离开的朱凤标朝着乌雅氏拱手致谢,又回答柏俊,“皇后亦是小君,难得的是皇后娘娘会帮人,中堂大人你也听说过外头传言曾国藩李鸿章都是靠了皇后举荐,如今才有机会在南边风生水起的,还有那庆海穆杨阿,虽是嫔妃母家,但寻常人等也不见得如此显赫。原本下官还是不信的,如今看看,倒是极有可能。”在朱凤标已经是六部尚书,插一脚也能被成为中堂的人来说,靠山比什么都重要,不然就算是再参天的大树,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大风暴一到,什么都是泡影。
柏俊点点头。正想说什么,外头传来瓷器破裂的声音,柏俊微微皱眉,“谁在外头”
“老爷。是小的,”外头进来了拿着托盘垂头丧气的靳祥,“刚才小的不小心打翻了茶盏,惊扰了老爷,请老爷恕罪。”
“怎么如此不小心,罢了,再上一杯吧,”柏俊见是自己得用的家人,之前乡试还带进考场的靳祥,正挥手让他下去。瞥见靳祥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下狐疑,开口叫住了靳祥:“你最近是怎么了魂到哪里去了”平时的靳祥课是最精明能干,机灵利索的。
靳祥被柏俊一喝,双腿一软。就跪下瑟瑟发抖,这会子连朱凤标都知道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柏俊冷下了脸,“到底什么事儿,快说”
皇后批了折子,听说皇帝已经事毕,就来到九州清晏。刚进暖阁的时候,就瞧见杨庆喜摊开了宣纸,如意在磨墨,皇帝坐在炕上对着一幅古画细细把玩,见到杏贞进来,连忙招手:“皇后。来看看韩干这画,如何”杏贞上前,就着皇帝的手看了那画,原来是韩干的夜照白,乃是唐朝流传下来的名画。“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桩上,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似为唐代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
杏贞不懂画画,却知道咸丰皇帝擅长书画,山水花鸟均有一时之得,其中他最是擅长画马,便开口笑道:“这夜照白也忒肥了些,虽是生动,却也失了健马的风骨,臣妾听闻皇上乃是画马国手,不知今日有机缘见上一见皇上的丹青之艺”
咸丰皇帝哈哈一笑,颇为自得,“这夜照白乃是玄宗的坐骑,成日里养在上林苑里好吃好喝供着,又没人骑它,怎能不肥,杜甫评韩干把马画得太肥,称其画肉不画骨,但也毫端有神,今个让皇后瞧瞧朕的马画的如何,原本这些年也懒得动笔了,只是老七进园子说自家王府正堂上少一副挂轴,求朕画马赐给他,不然寻常你也难见。”
杏贞陪着皇帝走到书桌边上,卷起袖子,接过如意的活儿,亲自给皇帝磨墨,皇帝手持紫毫笔,沾了沾墨汁,微微沉吟,片刻之后就有了腹案,下笔宛若游龙,不过半盏茶的时分,就已然搁下了笔,对着杏贞笑道:“皇后以为如何”
时人盛赞咸丰皇帝善于画马,的确不是阿谀奉承,杏贞看着宣纸上的几匹马神态逼真,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杏贞是真心佩服,抚掌赞道:“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下笔如有神,皇上这画的才是骏马呀”
咸丰皇帝点头,“皇后评的好,可谓是朕的知音,如今这画已成,还缺诗一首,有画无诗,岂不憾哉,”皇帝又捡了一支笔给杏贞,“皇后许久没有作诗,何不作诗一首,如此咱们夫妻各司其责,又交相辉映,给老七才是郑重体面呀。”
“臣妾勉力一试,这几年耽于俗事,恐怕江郎才尽了。”杏贞苦笑,当初就不应该显示自己多么文采敏捷,如今可是把自己套进去了,说不得,只能再做一次抄文翁了,什么抄不到那就自己瞎编一个吧。
“皇后谦虚,慢慢作来。”皇帝兴致勃勃,杏贞沉吟了一会,嘴里喃喃自语,片刻之后便有了决断,墨笔一挥,便是下笔如飞,草书连绵不断,犹如飞燕穿梭,咸丰皇帝凝神一看,不由得读出了声:
“
天马降兮自行空,
风云从兮龙为友。
抚剑歌兮显身手,”
“意气风发兮谱春秋。”杏贞摆下笔,笑着对皇帝说道,“臣妾陋诗,怕是污了皇上的好画了。”
“不,皇后,这诗乃是仿得秦汉古风,虽然言辞朴实了些,可这诗中气概却是非凡,隐隐有壮志凌云之意,皇后,”咸丰皇帝用手虚点了杏贞的鼻子几下,“若是朕不是见皇后当场挥墨,定然会以为是一男子所做。”
“皇上谬赞了,只是此诗尚无名字儿,还请皇上赐名,如何”杏贞又将笔递到了咸丰的手里。
、三十四、科场弊案十二
“何须多想,天马降兮自行空,就叫天马歌便是,”咸丰皇帝不假思索,在题跋处写下“天马歌”三个隽秀清健的行书,再写上时日,从自己腰间的香囊中拿出一个小印,盖了上去,“这画真是让老七赚去了,”咸丰皇帝满意地瞧了瞧,不由得摇头啧啧出声,“朕与你夫妻合成这诗画,有市无价,给老七,真是便宜他了”
“哎哟,皇上,您什么时候这么小气了”杏贞嗔怪地推了咸丰一把,“给七爷还不肯呢日后咱们一起还什么时候不能画的”
“哈哈,皇后说的极是,”皇帝挥手让杨庆喜拿到如意馆好生裱好,皇帝一般在上午见军机,下午则是午睡游园听戏召见嫔妃,听杏贞汇报批奏折工作的时间,皇帝用毛巾擦了擦手,和杏贞回到暖阁里头的炕上,双喜奉上了茶,皇帝吃了一口,“今个折子有什么事儿”
“别的倒是罢了,都是些寻常事,”杏贞给皇帝剥了一个黄岩进贡的蜜橘,一样样说给皇帝听了,“曾国藩大军攻破大胜关,曾国荃和荣禄在雨花台复建大营,离着江宁不过十里之遥,王锦绣扫清苏南,进攻孝陵卫附近,水师也了得,江浦、燕子矶已经尽数攻克,李鸿章左宗棠两人也各有建树。”
“恩,你让军机拟赏功的折子来看,”咸丰点点头,“曾国藩此人还是做的不错的。”
“皇上圣明,”杏贞说道,见着皇帝的心情不错,眼珠子一转,“还有一件事儿,特来问皇上的意思,是肃顺午后上的折子。”
“什么事儿”皇帝懒洋洋地闭着眼睛,玻璃外的阳光斜斜照入室内,照在皇帝的脸上,皇帝的脸色越发雪白,眼下的一片青黑色清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