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2 / 2)
“丞相,我等一定好好打仗,绝对给丞相挣到脸面”众将纷纷表态。
韦泽大声说道:“不是给我挣脸面,仗打得好,咱们就能夺下庐州。那时候从安庆到庐州这么一大片地方,咱们征粮征兵都方便的很。那时候大家部队规模扩大,就能更早的打倒清妖。打倒了清妖,这天国就建立起来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共享太平”
“打倒清妖共享太平”参加会议的政治部副部长吴启路率先喊了起来。
听了这个口号,大家情绪更是高昂,众将一起喊道:“打倒清妖共享太平”“打倒清妖共享太平”
除了情绪低落的张应宸没有吭声之外,其他众将都是情绪饱满,态度昂扬。
韦泽让张应宸带着部队留守桐城,自己则率领第一师第三师带着火炮前往舒城而去。
到了舒城城下,雷虎已经将城池牢牢围住。舒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是庐州合肥、六安、安庆三市交汇处。到了舒城之后,山势减缓,在向北,就有更多平原。占领庐州之后,韦泽就等于在安徽中部站住了脚。无论是粮食还是兵源,都能比处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安庆要好的太多。
韦泽到了舒城,雷虎立刻前来汇报情况。“丞相,咱们被清妖给骗了哪里有什么四千清妖要来打安庆,我的探马都跑到了庐州城外了,从庐州到舒城,根本就没有什么清妖。这是清妖放出的风声,吓唬咱们呢”
“哦”韦泽也觉得这消息稍微有些意外。安庆扼守着长江要道,两湖以及江西的清军若是想顺江而下,就必须突破安庆。如果不能控制安庆,只是从安庆一掠而过,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顺流而下的时候挺畅快,可逆流而上的时候可就难了。
即便韦泽的水军不能直接面对清军的水军,但是清军不可能让大量军船随时护卫粮船。而韦泽的水军可以随时切断清军的后勤运输。如果清军不能解决南京的部队,就会在长江中成了瓮中之鳖。大型船舶制造不易,即便是清军也不可能把大型船只当作一次性消耗品来处理。所以他们必须解决安庆,才能放心的去打击更下游的南京。
所以别说四千清军,就算是有四万清军前来攻打安庆,韦泽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可庐州这边的清军居然敢放出四千清军前来攻打安庆,他们这是准备吓唬住韦泽,想让韦泽在安庆按兵不动,还是想把韦泽调动出来,由其他清军进攻安庆
雷虎倒是没有那么多想法,他继续说道:“丞相,我到了舒城城下的时候,城门早就关了。我打听过,这城门最近一个月基本都没有开过。所以实在是没办法突袭。只能准备强攻。”
“很好。那这舒城可有什么好打的地方。”韦泽并不想追究突袭不成的责任,若是舒城城门大开,韦泽或许还会感到比较意外呢。
雷虎答道:“舒城没什么火炮,还都集中在南门。这里石头多,不好挖地道。城里头没什么兵,我觉得咱们这五六千人马,还是爬城墙更合适。”
“等参谋部侦查完这里的地形之后再做决断。”韦泽知道,自己第一场强攻城市的战斗只怕就要在舒城展开了,所以他格外的谨慎。
第12章 根据地政策六
“丞相,有您这法子,我定然能够攻下舒城请把攻城的事情交给我”雷虎抢先说道。
张应宸调任新师的师帅,第一师的师帅由柯贡禹接任,他没有雷虎那么激动,而是用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丞相,我们教导旅枪打的最准,还请丞相把攻城的事情交给我们来做。”
第三师师帅阮希浩也不甘人后,“还是交给我们来做”
韦泽笑道:“我这次把话说头里,谁负责土木工程的,无论仗打成什么模样,都是首功你们怎么看,还愿意当攻城部队么”
这下雷虎与阮希浩都愣住了,柯贡禹笑道:“是不是首功我不在乎,我还是那话,教导旅枪打得最准,若是不交给我们教导旅来攻城,那未免太浪费了。”
阮希浩想了想,“那还是让雷师帅继续围困舒城,我部做土木工程”
韦泽点点头,“那就这样吧,雷虎在这里待得最久,道路熟悉。若是清军逃出城去,正好让他来堵住清军。”
雷虎虽然不太乐意,但是听了韦泽的计划之后,他也觉得这个安排并不是什么虐待。所以干脆也就认命了。
5月4日,攻城战正式开始。天刚亮,舒城守军就发现数千太平军扛着竹子编成的竹排向着舒城城西攻了过来。这下城内鼓声响起,清军立刻有了准备。但是令清军意外的是,太平军只是到了城外80步左右的距离就停下了。他们把每三个长长的竹排靠在一起组成了三角形,外面用麻绳捆上,很快就做成一连串三角形的柱子。
这仅仅是开始,太平军又用木桩把这些柱子支撑住,接着用一种古怪的工具把一些竹排给吊了起来。这下清军完全不明白了,那些柱子分为两截,后面撑在地上,前面的一头与地上的柱子连在一起,而另一头用绳子捆住,以奇怪的方式逐渐立起。一根柱子不过一丈多长,两根加起来就有三丈多。虽然是斜的,但是柱子顶部到地面的距离也有将近两丈。而舒城城墙不过是一丈而已。原本居高临下的清军现在反倒需要抬头看那些柱子。
很快清军的一部分疑惑解开了,却见这柱子顶端垂下绳索,把一些竹排吊了起来。这些竹排横着架在三角形的竹子柱子上,就形成了一个最少有一丈五尺高的射楼。
这个过程在看的时候或许看不太明白,不过一旦高高的射楼搭建成功,这些清军也就明白发生了什么。太平军这是要占据高处,居高临下的用远程火力打击城墙上的清军啊。
韦泽看着部队有条不紊的快速施工。在永兴城的时候,韦泽命人打造了一批滑轮组,现在这些滑轮组起到了作用。原本沉重的需要十几人才能拉动的竹排,现在两三个战士就能轻松的拉动。人少的好处就在于好指挥,好布置。此次同时开工的有三十个射楼,只用了不到一千的兵力就顺利开始建设了。
负责施工的阮希浩一个劲的赞美韦泽巧夺天工的设计,韦泽心里面一阵苦笑。即便是在中国农村,这种定滑轮组也早就淘汰拉。现在农村盖房也是用的小型卷扬机,谁还会用人力来拉这么重的东西啊。更不用说那木质吊臂,见识过大型龙门吊的韦泽不仅没感觉有什么成就感,反倒觉得有些羞耻。这满清时代到底落后到什么地步了啊
但是即便是这么一点点初中知识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太平军工程部队的施工速度。不到一个时辰,韦泽的部队就搭起了三十个射楼。长梯搭在射楼上,一百五十名精于射击的教导旅战士背着新式火帽枪就上了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