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龙腾1856 > 分节阅读 125

分节阅读 12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意思有点像是说惹毛了湘军,老子就不打南京了。

接着,曾国藩上奏朝廷,提出阿思本“意气凌厉,视轮船奇货可居,视汉总统如堂下厮役,倚门之贱客”,“水陆将士皆将引以为耻”,曾国荃亦提出“长江水师帆樯如林,无须轮船会剿金陵。”

曾纪泽还将此事透露给美国的纽约时报等报纸,说“阿思本舰队”是推出了英国妄图独霸中国的殖民主义底牌。因此这个阴谋被曝光后国际舆论哗然,美国、法国强烈反对,在华的大多数英国人都认为李泰国等过于狂妄。

恭亲王主持的总理衙门只得退让,几经周折,终于决定“解散阿思本舰队”。

当日,清朝政府变法了上谕答复了曾国藩等人的奏折。而恭亲王也亲自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谢其“惠书详论轮船办法,足征成竹在胸,荩谋宏远”。

而曾国藩给恭亲王的回信里也恭维他“尊处博采公议,委令撤退”。事件期间,左宗棠集团虽然与阿思本舰队一案关系厉害不大,但也与湘军抑制联系此事,协调行动。

于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上述的斗争结果就是“阿思本”舰队寿终,最终在清政府“博采众论”后,痛下决心,“将轮船撤退”,并在新一轮谈判中采取强硬姿态,解散舰队。此时,清政府已为这支舰队支付了9个月的薪工银,为了遣返舰队,又支付了37万多两的遣散费,还额外送给阿思本1万两,送给李泰国14000两。

最终,大清帝国极有气度而不明不白地扔掉了67万白银之后,大清水师的全部家当还是只有800多艘木制风帆船,大清国海军的进步停滞了二十年之久。

而在曾纪泽的帮助下,二十九岁的赫德在中、英政府间上下其手,藉此挤走一心要为中国海军做“贡献”的李泰国,自己如愿以偿成为第二任总税务司。

舰队解散后,按负责调停的美国公使蒲安臣安排,各船返回伦敦拍卖,曾纪泽让李鸿章帮忙找一个人,协调买下阿思本舰队。

李鸿章问道“找谁”

曾纪泽说“容闳,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华人留学生,现在上海做茶叶和丝绸生意。”。

第四十三章 重用容闳

阿思本舰队到达中国后,李泰国飞扬跋扈,但在曾国藩和曾纪泽、左宗棠等人的极力反对声中,清政府以“中国费数百万之帑金,竟不得一毫之权柄”,“中国兵权不可假于外人”等为由,拒绝其要求,并照会英国阿思本舰队取消。

当时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及美国公使蒲安臣曾尝试调停亦不果。最后舰队解散,按负责调停的美国公使蒲安臣安排,各船准备返回伦敦低价拍卖处理清政府付各军官水手遣散费七十万两白银,曾纪泽准备找容闳代表大汉国将这支舰队买下来。

李鸿章派人去找容闳后,曾纪泽松了一口气,开始总结淮军的缺点,拿下苏州后,曾纪泽率兵北上的战役,相当于实战演习,这些战役暴露了淮军的不少缺点。

首先是在武器使用能力上,经过短暂训练的淮军,虽然在日常训练中能够免强完成射击动作。但在面临实战时,使用比鸟枪较为复杂的新式恩菲尔德式步枪,却让他们在使用时不够连贯。从瞄准、装弹、射击等各方面,都只能发挥新式武器不到三成的先进性能。而淮军的这些缺点,就间接导致了弹药的不必要消耗。他们对洋枪的使用虽然比太平军和清兵要好得多,但跟洋人比,还是有差距。

当然,让淮军能够熟练用好先进的西式洋枪洋炮,这还需要一个训练与实战过程。

另外,曾纪泽已经在上海也建立了江南军械所,最终设是在上海建一座属于淮军自己的兵工厂,能够为淮军量产一种与西方同等先进的步枪。

现实的问题,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的来解决,曾纪泽并不心急,此时距太平天国的覆灭还有一大段时间,他有相当充裕的时间把淮军建设成一支不逊于洋人的近代化军队。到了那时,即使曾国藩仍然执意要裁撤湘军,那他的淮军也可以取而代之,而为他实现最后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那天,曾纪泽在他上海的临时巡抚官邸中谋划将来的一切,李鸿章满脸喜色的前来,“大公子,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曾纪泽的目光离开了桌上的地图,笑道“是什么好消息”

李鸿章笑着摇头道“你一直找的那个美利坚的容博士,我给你找到了。”

曾纪泽怔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忍不住拍了拍李鸿章不太坚实的肩膀“少荃呀,真有你的,快请他来见我。”

“他人就在外面。”李鸿章与曾纪泽年纪相差不大,彼此间少了几分客套,多了几分朋友间的随意。

过不多时,李鸿章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男人进来。那人穿着西式的服装,戴着一副眼镜,目光中透露着一种睿智,全然没有国人者那种腐朽之气,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印象,但是个子不高,曾纪泽目测容闳身高不超过一米六。

容闳穿着洋装,但外面却套了马褂,仍然向曾纪泽行了大清的礼仪,道“容闳见过巡抚大人。”

容闳,字达荫,广东香山县人。那个年代,机遇大多来自命运,还有偶然。因为读不起收费的私塾,容闳只好去读当时没人读的传教士开办的洋学堂,少入澳门马礼逊堂,从七岁一直读到十八岁。道光年间,耶鲁毕业的洋学堂校长因健康原因要回国,想带几个学生去美国深造。这样,没有钱、没有任何背景的容闳漂泊到了大洋彼岸,随传教士赴美留学,学英国文学专业,咸丰四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

咸丰五年,容闳回国,他认为救国就是要利用可靠的政治力量,去实现自己救国的崇高理想“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怀着这个理想,他回国后冒险去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实地考察,但结果很失望。容闳向干王洪仁玕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建议七条并表示如被采纳,愿为太平天国效力。这些措施,超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