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2 / 2)
“我我不行”李鸿章沮丧地说“他们不会服我的。我刚到庐州时,也以为自己振臂一呼,当地人就会云集响应。结果不是那么回事”
刚抵达庐州的李鸿章,确实很年轻,血气方刚,有意大显身手,力挽狂澜,但怎奈自己无权、无兵、无饷,又对军事一窍不通,因而展望前途,忧心忡忡。当时安徽政局上有三个重要人物巡抚李嘉端,帮办团练的兵部侍郎周天爵,还有一个就是老友吕贤基。
李鸿章首先在周天爵处入幕。在周天爵处,消灭捻军是李鸿章的主要任务。捻军,原称捻党,清朝初年由淮河两岸的穷苦老百姓组成的反抗压迫的结社。后来逐渐发展到山东、河南、苏北等地。捻军的成员复杂,有农民、渔夫、手工业者、船夫、饥民等。他们最早做的事情,就是抗粮、抗差、吃大户、劫富济贫。活动的时候,数十人或者数百人为一“捻”,各部自号为捻,首领被称为“捻头”。
李鸿章跟周天爵参加了两次较大的消灭捻军的战役,周天爵奏奖李鹤章六品衔,也算入了官场,但不是实职。
不久,安徽巡抚李嘉端行抵庐州,环顾四周,没有可用之人,就将李鸿章从周天爵处借调来,协办团练。就在李嘉端行抵庐州不久,太平天国派兵大举北伐和西征,安徽首当其冲。北伐军占领滁州,克临淮关,直取凤阳。面对北伐军的凌厉攻势,李嘉端等胆战心惊,寝食难安,哀叹“现在凤阳以南均无重兵,各城团练亦单,一无足恃。”
李嘉端虽没有勇气率兵直逼凤阳,但又“不能不虚张声势”。他令王正谊、李鸿章分谕各团首,自店埠至麻布桥排日点验练勇,使枪炮之声联络不绝,虚张声势。这时,李鸿章和张树声、刘铭传等人联系上了,但也就是一般的公事公办,没有太深的交情。他们最近时距太平军不到十里地。
后来太平军北伐继续北上,并没有挥师南下,李嘉端、李鸿章才得以逃脱灭顶之灾,这是李鸿章第一次经历生死考验,事后想想心里都害怕。
安徽巡抚李嘉端对李鸿章这次的英勇表现很满意,开始指派李鸿章独立指挥军事,给了他一千兵勇,这是李鸿章手下的第一支部队。
李鸿章带着这一千兵勇,在皖中晃荡,不时与太平军、捻军作战,胜少败多
李鸿章以书生带兵,专以浪战杀贼为能,背负“翰林变作绿林”的恶名,遭到刘铭传等团练首领的耻笑。
当时李鸿章最出名的,就是打游击战,打得赢就杀贼,打不赢就跑。这是李鸿章数年的团练生涯总结的法宝,使他逐步懂得了为将之道,不在一时胜败,不逞匹夫之勇。
李鸿章对曾纪泽抱怨说“打仗嚒,不就这么回事,打不赢还硬撑着,这不是傻吗命没了还怎么杀贼还有那些自杀的,我觉得真是傻到家了,杀贼一个再死也不亏啊刘麻子他们为什么嘲笑我”
曾纪泽笑了笑,说“你说的刘麻子就是刘铭传吧他应该打仗很勇猛啊人以群分嘛。他笑你也是应该的,你太聪明”
李鸿章的这支千人军队,不是没打过胜仗,他带人战胜了一小股两百人的太平军,剿灭了他们,使得李鸿章初博小名。为此,安徽巡抚李嘉端还专门上奏清政府,请求给予李鸿章“六品顶戴、蓝翎”的实物奖励。其实,当时李鸿章虽然恪守职责,但仗却是打得毫无章法,那次他指挥手下一拥而上,就将那股迷了路的太平毛贼消灭了
就在李嘉端为李鸿章请功后不久,太平军大将石达开率部西征,到达安庆,主持太平军的西征军事。
石达开当时还是猛男,他率部所到之处,清兵溃不成军,望风而逃。随后,石部步步进逼,直取集贤关、桐城,吕贤基所死守的舒城危在旦夕。
李鸿章的一千人也溃散了,但吕贤基是他的同乡好友,见死不救那不是禽兽不如李鸿章慌忙在合肥拼凑了几百兵勇,赶往舒城大营,要救出吕贤基。
但眼看太平军就要打进来,吕贤基做好了以死报效皇恩的准备,他对李鸿章说“我决定以死报国,你别拦着。”
看到这种情况,李鸿章很是为难,他想自己总不能和吕贤基一起死吧他还要干大事呢。最后,李鸿章还是含泪跑了。不久,太平军攻克庐州,新任安徽巡抚江忠源也被迫投水自杀。
咸丰帝急命福济为新任安徽巡抚。福济,满洲镶白旗人,字符修,道光进士。是李鸿章考进士时的副考官。福济不懂用兵之道,所以到达安徽之后,立即召李鸿章入幕。
福济觉得李鸿章是个人才,在安徽打仗这么多年还没死,对他很重用,一同商量军事大计。福济对于李鸿章的每一建议,都认真考虑。由于太平军实力雄厚,援军和粮饷不断,致使清军连连败北。福济决计不再强行攻打,而是等待太平军失去外援,弹尽粮绝,发生内乱时再伺机进攻。
1855年2月,李鸿章带兵占领含山,杀死太平军千余人,得清政府赏赐四品知府衔。李鸿章乘胜配合副都统忠泰攻打巢县太平军,双方僵持不下。这时他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1855年7月,李文安在合肥去世。李文安是1854年回到安徽带团练的。当时,安徽庐州的团练在李氏父子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堪称是团练的典范。李文安身体很好,喜欢喝酒。1855年7月,酒后无疾而终。李鸿章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急忙赶回去料理丧事。就在这时,巢县的太平军发动了猛烈进攻,副都统忠泰战死。
在李鸿章关于逃与不逃,无法决断之际,一个叫刘斗斋的人给他解了围,劝说李鸿章快点逃跑,开始李鸿章不好意思。也许刘斗斋已经看出了李鸿章的心思,他已经把马牵出来了。这时,李鸿章索性上马连夜跑回了家。
打不赢就跑,是李鸿章的既定战略。就在李鸿章逃跑的第二天,太平军攻下舒城,吕贤基投水而死。
李鸿章因不在军中,在老家而幸免于难,接到消息后万分悲痛。
1855年11月,福济、和春等督兵勇攻陷庐州,李鸿章从战有功,受到嘉奖。其后兵分两路,西南直指舒城、三河、庐江等地东南则进犯巢县、和州、东关等地。这次战役除了舒城小胜之外,其他各地均以失败告终。李鸿章参与的东南战事,也是一路溃败。他极为郁闷,以诗赋志
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
杯酒藉浇胸磊块,枕戈试放胆轮囷,
巢湖看尽又洪湖,乐土东南此一隅。
我是无家失群雁,谁能有屋稳栖乌。
其悲凉之情,溢于言表。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空前内讧。福济、和春等趁机督军打通庐州东南和西南通路。李鸿章参与了巢县、和州、东关等战役,因有功而加按察使衔。1857年2月,太平军的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又向安徽北部发动进攻,攻克桐城、舒城等地。李鸿章部溃败,他带领母亲仓皇北逃。
1857年秋,李鸿章向清政府请求为亡父丁忧守制。因为李鸿章征战有功,清政府将李鸿章交军机处记名,等到有道员缺出,给予简放。就这样,李鸿章结束了5年的团练生涯。
“终于是结束了啊。”李鸿章对曾纪泽叹道“过去六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