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3(2 / 2)
至于,为万世开太平。他老了,已经不像年轻人那么拥有冲劲了,但是他相信,扬一一定是一位开创万世太平的千古风流人物。
他心中隐隐有这个感觉。
于是,看向扬一的目光愈发的尊敬起来,虔诚地望着面前不足而立的年轻人,等待着他的回答。
扬一还没有告诉他做学问的境界呢。他的心里越发的笃定扬一的学问,境界一定远远得高于他。
见猎心喜,大概就是他现在的心情了吧。
扬一摆了摆手,声音清朗,中气十足,
“做学问的境界我并不知道,但是万事万物,殊途同归,我就用,哲学的境界来说明吧。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扬一言之凿凿,三首词句概括出三种境界,简直夺天地造化,穷古今之变。
实为天人也。
全场鸦雀无声,呆若木鸡。
良久,孔儒才轻轻地感叹了一句,“妙啊妙啊我现在不正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第二重境界苦苦挣扎么”
孔儒是真的听懂了扬一的话。
所谓三首词,其实对应的便是三种境界,其一“望尽天涯路”,便是说,一个人先要选对方向,选对正确么目标。
其二,“衣带渐宽”就是告诉世人有了目标就要努力的做下去,坚持坚持再坚持,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其三,便是最重要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讲得便是,苦思不得,一朝顿悟知玄机。
他孔儒不就正差这一朝顿悟了么
果然,扬一实为神人也
“精辟”孔儒竖起大拇指,连连感叹。
虽然现场的众人完全听不明白,只是觉得词写的真的精妙,但是,大学者孔儒都连声称赞了,自然差不到哪里去了。
当下掌声如潮,声动九天。
扬一继续开解道,“做学问和哲学的道理是相通的,想我读书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读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读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一句话说与先生听,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别太把学问当一回事,也别太不把学问当一回事,少些执着,多些闲散,水到渠成,功在自然。”
孔儒眼神中的炽热渐渐地消失了,恢复了一丝清明,他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似乎又忘掉了什么。
慢慢地,他的眼神越来越淡然,清明,悠远。
他冲着扬一点了点头,“受教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这些是易经里面的话,扬一拣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思想说了出来。
易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儒道集大成之作,夺天地之造化,可以通神的超凡之作。
扬一可不敢轻易的把这本书的内容全部说出来,因为这本书上的很多道理,星象卜算,简直太厉害了。
所谓,天机不可泄露。
这就是一本泄天机的神作,弄不好反而会伤了自身的。
因此,对于周易里的卜算之道,他下意识的全部给回避了。
就这样,也再次让众人大跌眼镜,听得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朝闻道,夕可死。
扬一的言论,已经接近于天地大道,是返璞归真的具象表现。
这场儒道佛三家论战,最终以扬一完胜而终结。
一时间,扬一更是声名大噪。
道德经,般若心经,简化版的周易直接将扬一推上了华夏文人的神坛。
而他身后,更是站了千千万万的儒者,佛徒,道士,再加上他数以万计的读者粉丝。
试问,天地之间,还有谁能有此殊荣。
在无数新闻媒体的传播之下,扬一作为这场论战最大的胜利者,也变得不再神秘莫测。
二八大杠,甚至成为了一种潮流,一时间,大街小巷,争着以骑二八大杠自行车为荣,废品收购站更是把这种车卖出了天价,甚至还堂而皇之的送上了拍卖会,美名其曰,“扬一同款。”
再看淘贝网上,什么绅士帽,燕京老布鞋,更是热得几度脱销,成为一种潮流。
街上的青年男女,纷纷打扮成了这般复古模样,向偶像扬一致敬。
国家似乎也有意将舆论引导方面向扬一靠拢,华夏政府甚至在紧急研究是否将扬一的学说入选学生课本里。
而炒得火热的媒体记者,回过神来,突然发现,昙花一现的扬一,竟然再次消失了。
无影无踪,一点新闻也找不到了,作为“新闻就是生命”的他们,一下子慌了。
第138章 苏嫣然
天色渐晚,男子骑着一个二八大杠自行车,夺路狂奔。
他两条腿,大开大合,一边骑着一边向后张望着,似乎遇见了什么洪水猛兽。
上嘴唇的八字胡,已经少了一撇,另一捺在风中摇来摇去,随时准备脱离而去。
脚上的老布鞋被捅破了一个窟窿,漏出了一个脚趾头。
一双土的掉渣的绅士帽歪歪扭扭地斜搭在头上,灰色长袍的纽扣都掉了几个,衣衫不整,像是刚刚受到的妇女一般。
男子转过一条长长的巷子,向后望了望,瘫坐在地,长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