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赵云 > 分节阅读 424

分节阅读 42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秦汉时期,巨定是一个大湖,淄水、浊水、巨昧水等河流汇聚于此,北出为马车渎,向东北流入渤海。

从巨定引水灌溉农田的,是北海郡。这项水利工程是汉武帝时兴修的,可灌溉农田“万余顷”,与关中的灵轵渠、成国渠等齐名。

青州地方长官对青州农业生产的贡献青州是齐国故地,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汉代齐国也是较重要的诸侯王国之一。

因此,元封五年设立青州刺史部之后,汉朝政府在青州刺史和郡太守的人选上,总是择优使用。

如汉昭帝时,身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的刘德“守青州刺史”,刘德贵为皇亲贵胄,能被派刺青州,朝廷对青州的重视可见一斑。

两汉时期,青州地区是汉朝重要的冶铁业作坊基地。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设立的四十多处铁官,青州地区占其中六处,约占总数的七分之一。

这六处铁官是:济南郡的东平陵、历城,齐郡的临淄,东莱郡的东牟,千乘郡的千乘,胶东国的郁秩。

青州冶铁业的发展为铁制农具的流行与改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进而促进了青州农业的发展。

在汉代的农具种类中,铁犁的广泛使用和改进,是两汉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的最重要成就。

牛耕的使用西汉初期,经过秦末长期战火洗礼,导致社会经济凋敝,牲畜数量比较稀缺,牛耕尚不普及。

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汉初,“蹠耒而耕”一直是重要的耕作方式。但其不但耗费大量人力,且效率极低。

为了大力推广牛耕,国家颁布法令禁止杀牛,凡杀牛、盗牛、盗马者,要受到很重刑罚。

到武帝初年,情况已经大为改观,民间牛马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许多地区牛马成群,这就为牛耕技术的普遍推广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对鲜卑战争的胜利,让赵风获得了大量的牲畜,也不能说是中饱私囊,他从赵东抑或第三部落交易的牛羊马匹,都是用粮食换来的。

粮食种植业的发展适宜的农业环境和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使青州的粮食种植业获得极大发展。旱地作物主要有粟、小麦、水稻。

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汉代青州的桑麻种植业尤其值得一提。

到汉元帝时期,齐三服官作工人数达几千人,一岁耗费数巨万钱,并织作“冰纨、方空榖、吹纹絮”等精细的丝织品。有的丝织品薄如蝉翼,透明如水,被评为织物中的上品。

桑麻是纺织业的原料,两汉青州种桑、养蚕、植麻的丰富。

受限于现在的交通条件及运输能力,纺织业必须靠近当时的原料产地,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鲁中山地周边和平原过渡的地带上。

青州农业发展也有些不利环节,如与西汉时比,东汉青州辖地减少,由六郡三国减为二郡四国。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人口的第一个增长高峰期,人口的增长使得农业生产用地与墓葬用地发生冲突。而有汉以来,一直盛行着厚葬之风。

如果说泰山太守是雒阳方面提前给的一个预置头衔,青州刺史则让赵风完成了从一个公子哥到实干官员的转变。

他积极参与了纺织业,因为赵家的船运发达,源源不断的织品运送到全国各地。

手工织布机诞生在哪个年代,已经无从查考,但从人们熟悉的用作启蒙教材的三字经中,就可以大约估计出它的历史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说明至迟在孟子生活的时代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这种手工织布机。

这种机器的构造,看似简单,四只木头立柱支撑着机架。但细究起来,是颇为复杂的。包括机身、踏板、座板、机杼、缯、线轴、卷布轴、梭子等不下十几个部件。

前世的赵子龙是文科生,对织布机不懂,好在朱崖洲本身就有。在他的建议下,技工们竟然创造出了类似史书上黄道婆的那种三锭棉纺车。

至于是不是赵云也不清楚,他两辈子都没见过,反正随之而来赶、弹、纺、织的工具也在快速革新。这些都是垄断技术,他毫不犹豫让赵风那边来人学了去。

既然赵风改变不了土地垄断的既定事实,却能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加入到手工作坊一系列的程序之中。

有样学样,青州半岛其他的工坊主们把更多的农民训练成商贾、驻地销售、船工。

可以说,赵风到了青州之后带来的措施,极大地瓦解了太平道。

然而,他并不清楚,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于吉这么牛逼的人物,如何没有跟脚他的来头大得吓死人,是当代鬼谷子的师弟。

不能不说,现代人很多时候说话就是说一半留一半,于吉根本就不谈失去功力的具体原因。

他徒弟张角对赵家怀有莫名仇恨,鬼谷子也义愤填膺,他要亲自出山。

既然赵云远在交州,那就先拿他的哥哥赵风来出出气。

第二十章赵子玉功浅吃亏

鬼谷子一脉,一直都分为两支,就像是上清宫一般,一支醉心于研究,一支则现世。

随着朝代的更迭,以及世俗军队力量越来越强大,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因此,这一脉并不是消亡而是遁世了,似乎更多时间用在研究或者修道上。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人,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人;一说楚国苦县人。

他是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

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

“老学,苏、张、鬼谷一派,申、韩一派,杨朱一派,庄、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

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

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

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

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道教则将其尊为王禅老祖。

传说中,鬼谷子的师尊是世界辩证法之父、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同时也是道家一脉的创始人老子。所以,他们这一脉修道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都说孔子门人三千,但真正有名可查的只有七十二贤人。其中为人所熟知者屈指可数,而真正有所大作为亦或大贡献者也不过二三。

然而鬼谷子的弟子,却如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战国时期,屡屡登上历史的舞台;左右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