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赵云 > 分节阅读 384

分节阅读 38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把金银细软收拾下,趁乱跳出城,在城外的庄园里躲些日子再回来。

土人的叛乱,远比历史上记载地要多。只不过在征氏的眼皮底下,他们还不敢太放肆。

毕竟以前的征家觉得自身实力还不够,贸然举起大旗,朝廷必然会出动大军。

他们在积蓄力量,也在等待时机,力量足够,中原人自顾不暇的时候,就是他们重新在阳光下生活的日子,攻占交州割据一方。

“我的天啊”一个士兵的口才好:“那位大人的武艺太好了,一刀下去,那土人的脑袋就没了,快看,他的手上居然好像还沾了血,在身上擦着,很显然不是自己的。”

“不对,这次不是上次那几位大人,我真笨。想想吧,那么多的大人,怎么可能次次都是相同的四个人出动”

“你怎么知道的你又不认识他们,这些军爷们从来都没有到过苟漏对吧。”

“这你就不懂了吧,我虽然当兵的时间不长,也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然则,每一个兵士的体型什么的都不一样,别看穿着甲胄包裹着,我们有经验,一眼扫过去就能分辨。”

“什么我们的军爷都穿着甲胄是那样的”

“怎么会没有甲胄你们晓得镇南将军是什么人那可是武曲星下凡,是雒阳皇宫里的圣上专程派过来看望我们的。”

“当今天子,是玉皇大帝身边的善财童子,出生之日,整个天都是红色的。”

下面的人看到又跑偏了,赶紧拉回来:“军爷们现在干嘛,还在杀人吗”

皇帝离大家太远了,尽管年轻人对那个雒阳深宫里的人心存幻想,老百姓还是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只要每天不担惊受怕就行。

“我的天啊,他们冲到那个什么什么部落里面去了。都是你们刚才要和我说话耽误的,我都没听清是什么部落,全杀了”

“多泽部落”城里的人听得清楚呢。

就是上面的县兵不说话,大家隔着这么点距离都能听到惨叫声,而且是一声接一声。

大家心里害怕,更多的是振奋。部落的头人,说杀就杀,当众宣布的罪状,所有人都听清了。每一个人都有取死之道,哪怕是杀过一个汉人,没二话讲,直接处死。

他们屠灭了五个村庄,显然全部该杀。

“看来赵大帅又要把剩下的两个部落给全部杀掉,”城墙上的士兵说话声音都在发抖,激动啊:“这次大家记下时间,看看一炷香够不够。”

好像是专门印证他的话,赵云清朗的声音飘了过来,没有典韦那种震耳欲聋的感觉,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好像就在耳朵边上。

“别慌,本帅又不是杀人恶魔,你们两个部落,太偏远了。”

“要是没记错的话,你们是布托部落和都仁部落吧,首领上前说话。”

城里城外的人,都以为南征军早就准备好了一切情报,能掐会算呢。

其实,不管在赵云身边还是田丰那里,都有郑家的人。

他们这个部落消失,居于宋家的监视之下,在顾三公子的管辖范围内。

然而自己拉的粑粑,就把屁股给揩干净,谁让你们郑家要整合骆越人

“别紧张,”赵云见两人一脸戒备,和煦地笑笑,让人如沐春风:“布托,你们在西随水的右岸,那里土地贫瘠,瘴气丛生,光靠打猎的收入难以养活部落,还是搬出来吧。”

“都仁,你在西随水左岸,靠近益州,经常和蛮族人交战。咱骆越男儿都是好汉,交州人不怕死,但也不能轻易地和他们打来打去。”

“总起来,不就是争夺一些耕地吗本帅有,交州有”

“我们交州有数不清的耕地,你们能养活所有的族人,多余的粮食还能拿出来卖,换衣服,换鞋子,换所有你们需要的东西”

“看你们这傻样子,笑什么愿不愿意,能否听懂我的话”

赵云绝不是心血来潮,当他知道这两个部落以后,如获至宝,比曾经的夏巴人更能适合山地战丛林战。

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把下巴人给派出去,担心士兵伤亡啊,宁愿派高顺和鞠义上。还准备给夏巴族长去信,干脆等朱崖洲平定了全体迁移过去,今后就是自己比较忠实的手下。

“愿意,我愿意”

“我也愿意,大帅”

两个中年汉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他们身后的三千多部卒一起跪倒。

第一百九十四章孟德离别雒阳行

不管是城里的汉人还是城外的骆越人都没想到,南征军前来会是如此的结果。

其实这次的战斗,是戏志才占了上风。他认为只有堂堂正正,把所有的部队聚集起来,既能震慑骆越人,也能震慑本地的汉人,让他们绝了揽权之心。

贾诩并没有第一时间反驳,在参考了所有的资料以后,马上查漏补缺。制定了十面埋伏的计策,尽管兵力和骆越人差不多,让他们觉得到处都是汉人。

赵云对两人的心路历程自然是很清楚的,却也不会在其中去调和什么。

作为一个上位者,主要就是去用人,用一个人的优点。

因此,在历史上就会有一些奸臣和佞臣,难道他的上司不清楚吗。肯定知道,不然的话也太昏庸了。但是为什么不去镇压很简单,对自己有利。

就像前世的赵子龙所处的社会,做业务的人,你只有给他提成了才有动力,多劳多得嘛,不是很正常吗

那些所谓的奸人,都是处理人事关系的好手。设若给贾诩一些权利,他在觉得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手段之强,绝对是戏志才之流不能比拟的。

目前自己的人手中,只有天生郭奉孝是一个特例,他既可以处事方正,也能嬉笑怒骂任随于心。最主要的是,他做事让别人一点都不反感。

历史上,这小子原本是袁绍的属官,一个小小的县令,最后成为曹操的谋主。

从袁家投降曹操的人海了去了,为何只有他混得最好史上没有半点污名,一方面固然是此人英年早逝,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他长袖当舞呢

要知道,就是几乎同一时期,还有另一个小牛周不疑。

他的能力和事迹,记载得并不多,主要是在三国志里面专门有一段话描述。

三国志上说他著有文论四首,看起来似乎是有关文学论述的诗作。但如果他是一个寻章摘句的腐儒,如同荆州的王粲之流,想来曹操绝对不会对其如此忌讳。

他很可能有孙坚那样的异智,而且刘先又曾经为其择师不得。

我们寻思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