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赵云 > 分节阅读 337

分节阅读 33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三三公子”赵郊牙齿都在打颤,不由自主跪倒在地。

“你是二叔手下的吧”赵云眉头一皱想了起来:“是你自己的主意还是二叔的意思”

如果是赵仲的吩咐,那问题就比较大了,难不成在家族里面,有人看不惯自己利用家族资源,来培养三个孩子

“小的二爷,不是,是小的有眼无珠,擅自做主惹到你的人。”赵郊终于说了一句完整的话。

“自己去家族领家法吧,”赵云又转了过去:“走,直接回家。”

“三公子饶命啊,”赵郊心头大骇,今天不管是让手下打人还是强抢民女,至少会被打残废:“小的该死,请三公子看在大公子面上,小的在为他做事。”

典韦三人恶狠狠地看了一眼他们主仆,护着三小往外走。

赵云此刻才认出嘴角还有血丝的赵四,他温和地说:“四哥,三叔虽然不在了,你还是赵家人。不管在任何地方,哪怕是天王老子敢欺负你,赵家都为你做主。”

他叹了一口气,上前扶起眼角噙着泪水的赵四,内气在对方身上游走:“自己去家族要些伤药,别落下病根。把今天的事情原原本本讲出来。”

赵云回过头淡淡地说了句:“不要败坏大哥的名声,作为赵家的男儿敢作敢当,不然就等着除籍吧。”

说完,大踏步走出茶铺。

第一百章家族自纠佞邪灭

赵家只是一个新兴的家族,到目前为止,真正有品级的官员,还不到十个。

灵帝卖官鬻爵不假,可是大汉老祖宗规定的要当官,首先必须是孝廉出身。

就这一条,卡死了好多有钱有势的人,孝廉的标准,突出一个孝字,不仅仅有一个称号,还必须要有对应的事迹,经得起推敲。

没办法,儒家的人就喜欢讲究这些繁文缛节,尽管大家都清楚,如今的孝廉真假程度值得推敲,民间往往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民谣。

有汉以来的皇帝,后人们在说到此人的时候,特别是在官方的典籍上,都会加一个“孝”字在前面。譬如汉武帝,那就是孝武帝。

孝廉的数量有限,制约了赵家官员的数量。

赵家目前身份最高的当然是真定公赵孟,就算身上没有半点儿差事,见皇帝不跪,三公之类,看到以后马上行礼。

别看赵风是两千石的太守,他的位子可没有其弟四镇将军之一的镇南将军响亮。

赵家身为真定的地头蛇,发生在城里的事情,不到一刻钟,家族里掌权者全部知道。

根本就没等赵郊自己去家族陈述,马上就有人把他带了过去问话,专业人士自然会查清楚他的所有过错,哪怕每天晚上行房几次也都一清二楚。

不查不知道,word天啊,一个名不经传的赵郊,明媒正娶的女人多达五十三个,暗地里还有十多个,甚至勾搭有夫之妇,难怪堂堂三流武者看上去弱不禁风。

问题来了,他只不过是二爷手下管事赵觉的儿子,养家糊口需要钱财,他哪来那么多钱多的不说,一位妇人身上花十金,那就是六七百金。

很快就查清楚,二爷掌管家族的生意,不少商贾为了得到他的接见,简直削尖了脑袋。

大多数时候,赵家的管事就相当于赵云前世秘书一类的性质,赵仲的日常安排,都是这些人在负责打理。

或许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上报任何人,在日程中夹塞一个人进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对于赵家来说,与什么商家合作任何一样产品,都无所谓,只要家族的利益得到保障,张家或者是李家又有何区别呢

但对于普通的商贾们来说,那就大不一样,与其到批发商那里获得经营权,不如孤注一掷,在二爷这边下大本钱自己当批发商而不是二道贩子。

据说在暗地里,和赵仲见一次面的费用炒到了一千金一次,还不保准你能否有所收获。

饶是这样,那些滞留在真定城里的商贾们,仍旧趋之若鹜。

这些钱给谁自然就是二爷身边的人,管事及其家属,甚至二夫人身边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侵蚀,真金白银没有人不眼红。

赃款怎么办完全收归到家族里面。

那些人的下场就比较凄凉了,获得宽大处理的人不多,即便不被赶走,也会被调离当前的岗位,今后只能做一般的仆役。

钱的问题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不少女子,他们是明媒正娶不假,可是自己的男人从以前的风光到了今天这般境地,究竟有多少人不离婚

或许赵云前世的人看来,古代女性的地位低,一整就是修书,其实不然。

秦汉时期女性地位是要高于后世的,女性地位整体来说是一直呈下降趋势,至清朝最低。

由于赵云前世清朝离人们最近,所以人们一提到古代往往就会自动代入自己对清朝的理解,在女性地位方面也是。

汉朝女性未婚时不仅拥有大多数朝代女性都有的财产继承权,还拥有户主继承权。

史记汉书里常有记载皇帝赏赐以女子为户主的家庭牛酒等,除此之外还享有后世朝代里女性都没有的权力爵位继承权。

例如二年律令中有规定:

为县官有为也,以其故死若伤二旬中死,皆为死事者,令子男袭其爵。毋爵者,其后为公士。毋子男以女,毋女以父,毋父以母,毋母以男同产,毋男同产以女同产,毋女同产以妻。

规定了爵位继承的顺序,即:儿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妻子的顺序。

所以也难怪汉朝亡后有人上书魏文帝:“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遂从此禁了女性的爵位制度。

汉朝皇室还存有给子女冠母姓的传统,如二年律令里曾有李公主荣公主申屠公主傅公主的记载,史记中卫子夫的儿子被称卫太子,女儿为卫长公主。

窦太后的女儿馆陶大长公主在武帝朝被尊称为窦太主,汉书中的史皇孙的母亲是史良娣,东汉献帝养在舅舅家里被称为董侯,等等。

我国古代从来没有法律禁止过平民女性改嫁,通过正常程序改嫁的女性大不了受到道德礼教与舆论的抨击与谴责。

所以汉以前无论哪一朝代,改嫁的女性其实都是非常多的。

离了婚的女人嫁不出去那你就想多了。普通人对于大家族中的小妾什么的,实在太欢迎了,毕竟她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给自己家族带来正规的礼仪、学识。

光是二爷那边,遭到查处的人,一下子出现了八十七个。

轰轰烈烈的真定赵家自纠行动,随即展开。

在这个年代,为何灵帝对世家深恶痛觉很简单,家法大于国法。

家族特别是各种世家,他们的家人抑或部曲、下人犯了事,家丑不可外扬,在家族内部的惩处,会比政府处罚得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