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8(2 / 2)
想不到,庄园的前后居然是刚插过秧一段时间的水田,似乎还能感觉到秧苗在拔节,不会在这个年代就有三季稻了吧。
南越的气候,仅仅是翻过一座山而已,额,一座大山,垂直距离约莫一百多丈,石级路每一面都在四五里路的样子。
山这边和那边截然不同,到了夜晚,露水特别深重,空气中好像弥漫着细细的雨丝。
其实,肯定不是下雨,这个年代岭南的降水量,估计轻轻松松就能达到前世地球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齐。
晚上不是下雨胜似下雨,巡逻的兵士尽管分成两班,每一班人马的衣服都湿漉漉的。
让赵云感到很惊讶,雾气好像还有阻隔神识的作用。
在雒阳的时候,如果肆无忌惮,他可以轻松感应到整座城市,就连郊外四五里以内的范围,都在感应范围里。
自然,越远的地方,效果就越差,只能大致感觉有些什么东西。
而在这里,范围只有方圆五六里的样子,山那边的大营都模模糊糊。
庄园里总的有一百一十六号人,一对年轻的夫妇妻子睁大着眼睛磨蹭着她身旁的男人,可她丈夫睡得跟死猪一样,兴许是累了,毕竟没有犁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还有一二十个睡眠不深沉的,有的在磨牙,有的在说梦话,在空寂的夜晚分外清晰。
除此以外,下面的哥们儿神神叨叨看了一会儿木简,趴在条案上就睡着了。
恩赵云大吃一惊,屋外面进来一位老头,他轻手轻脚地拿着一条薄被,搭在睡着的那人身上。
赵云呆住了,刚才在感应中,没有任何这人的气息,就好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
迅速再用神识过一遍,还是一百一十六个人,刚才的老人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消失不知去向。
尼玛,天下的能人异士也太多了吧,好像比师父和父亲看上去更普通,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地步,犹如不漏之体,除非你用眼睛看。
好在他似乎温和地朝自己这里看了一眼,不带任何情绪。
而且起先听见那哥们儿说的语言,好像张飞、刘备那一带的口音。
看来是对自己等人没有恶意,赵云怏怏而回,破天荒地睡着了,差不多巳时才起来。
营寨门口,来了五个人,一看都是能独立做主,是一些家族专门对外的管家之流。
“军爷,烦劳通报一声”一位看起来最为富态的人隔了一丈左右的距离朝执勤的士卒拱拱手。
不远处,五辆十分气派的马车停在路边,看守的人看上去五大三粗,手里拿着制式武器。
“闲杂人等闪开”没等双方继续交流,一个军侯领头,押着一群俘虏络绎不绝从两边的山路上进入大营。
“军爷军爷,请留步”看不出那胖子竟然身形十分灵活,像一个肉球滚到离军侯约莫半丈远的地方。
看来他曾经和部队打过交道,要是太近了,肯定会受到攻击。
“你是何人”那军侯眉头一皱。
“军爷,可否借一步说话”胖子脸上的笑容没有减少半分,压低了声音。
“何事就在这里说,某正忙着呢”军侯有些不耐烦。
随着他这一耽搁,漫长的队伍停了下来。
“那咱就长话短说,”胖子贪婪地看着这一群俘虏,至少两三千是有的:“在下是长沙郡刘家人,这批南蛮我们买下了”
“我做不了主”那军侯摆摆手:“行了,你去找别人吧。”
说完,继续前行,到营门口登记,进了营帐。
不能不说,这五个人还是有些门路,不到半刻钟,到了杨彪的大营。
“杨将军,明人不说暗话。”那姓刘的胖子家族应该是五个人中势力最大的,一直都是他在交涉:“近几年我们荆州和蛮人交战,蛮子都是我们五家买下来的。”
“不才刘安山,是长沙郡刘家人;这位曲秀昌,乃武陵郡曲家人;古明镇,代表武陵古家;石开山,零陵石家;摩沙,是五溪蛮人。就是将军想要汉人,我们也能弄到”
身为天下有数的杨家嫡长子,杨彪不像其岳父袁术那样目中无人,后者他还在浈阳城见过一面着人送回雒阳,却对寒门不咋热衷。
五个人都是些啥人啊,一听名字,除了下人还是下人,居然有一个蛮人。再说,那四家没有听说过,大抵不是世家。
你麻痹,哥在雒阳何时都是与各家的嫡子或家主交流,从不和下人打交道。
然而,生意就是生意。况且他还做不了主。
“杨将军,”刘安山露出一丝自傲:“在整个荆州,除了我们五个人,任何人不敢接手”
杨彪没有答话,看了他一眼,大步出去骑上战马跑到中军大营。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掌管着后勤,每天就看到源源不断的粮食被运走。
可惜南蛮人武器简陋,不然光是武器一项,就能从俘虏身上把消耗的粮食赚得差不多够本,最值钱的还是武器,哪怕军营不要淘汰下去,小家族抢着要。
“将军”看到赵云,杨彪赶紧施礼。
哪怕年龄比对方大上二十多岁,军营有军营的规矩。
他长话短说,把奴隶贩子的诉求和盘托出,想了想,又鬼使神差把威胁的语言也转告了。
“俘虏不卖”赵云斩钉截铁回答:“谁敢啰嗦,一刀杀了就是,罪名你自己定”
两家现在算得上是通家之好,杨彪像是第一次认识他,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
第二十六章如何处理俘虏
上清宫后面的山谷里,青山道长慈祥地看着李彦,听他愤愤不平地说了半天。
这里简直如世外桃源,入秋了还有野花吐艳。山上的树木以阔叶树为主,一棵棵高耸入云,把整个山谷遮盖得严严实实,只能在中午的时候见到阳光。
“彦儿,你稍坐”青山道长拂尘不离手,放在膝上。接着,他神识传音:“喆儿,速来。”
李喆正在接待十多位各地道门分支的掌教,赶紧打了个稽首赶到两人静坐的凉亭。
“师傅”他恭恭敬敬叫了声,乖觉地站在一旁。
入了道,俗家的辈分就全舍弃掉。他们都是年轻时留下子嗣,有修道天分的人。
“本来,为师今天就要潜修,被彦儿给拦住了,你没看到你松柏师伯都走了”青山道长叹了口气:“你前面的事情还没安排好吗”
“师傅,各家都想多要几个名额。”李喆苦笑道:“徒儿正在为这事儿和他们协商。”
“我们上清宫,是老君的嫡系,做事就应该大气。细枝末节的事情,快刀斩乱麻。”青山道长语气严厉:“从今往后,除非是灭宗大事,否则为师不再出山。”
一个武者要是宣称入了道,就像江湖的人金盆洗手一样,不再理世事。
李家的道士,先是显修,抛头露面入世。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者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