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2 / 2)
“是啊,长文兄何等样人就连他在赵子龙面前,也只能退避三舍。他的文章你们看了,谁能比他写得更好一篇陋室铭,他都不提笔了。”
“哎呀,忘了。刚才让他们去的时候,如何不规定下题材什么的,那样让赵云现场做出来,大家再来比拼一番才有意思。”
“元瑜兄,按说你的文才,在我们太学也是数一数二的,为何此次你竟然不参加”一个声音有些怒气:“孔璋兄,你的文才居于太学之冠,是何道理”
阮瑀还没开口,陈琳悠然说道:“此次你们要为难人家,事先可曾和我等商量过”
“就是,”阮瑀:“到了此处,才明白你们要对付赵子龙,何不提前告知。”
“哼,我看元瑜兄是不屑于和我们为伍罢了,”那声音越发激昂:“不就是你曾就学于蔡伯喈处,怕伤了亲戚情分而已。”
“住嘴”阮瑀平时不生气,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脾气,此刻站起来,指着此人骂道:“你是何东西,敢直呼伯喈先生名讳。”
他这话一出来,刚才那人的脸上变成了猪肝色。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后,儒家书籍被奉为经典,法定为教科书,设专门博士官讲授,成为判断是非标准与决策依据。
儒学被定为官学,必须有一部标准本作为评定正误的依据,然而,皇家藏书楼里的标准本“兰台漆书”却由于腐败而遭偷改。
现在的儒学经典书籍都是用手工传抄流传,错误很多,而太学的儒生们因为师从不同,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便因此互相争论。
甚至有人花钱贿赂兰台的官员,请求更改兰台藏书中的文字以符合自己的见解。
宦官李巡、议郎蔡邕均上书给皇帝刘宏,要求由官方来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统一内容,刻于石碑上。刘宏准奏。
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前。
碑高一丈许,广四尺。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
除论语外,皆当时学官所立。
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诸家异同于后。
诗用鲁诗本,有齐、韩两家异字;公羊传用严氏本,有颜氏异字;论语用某本,有盍、毛、包、周诸家异字。
共约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一字。这对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可以说,在天下士子的眼中,熹平石经的首倡者蔡邕的身份被无限拔高,神圣不可侵犯。
君不见蔡中郎获罪,出雒阳时,太学士子相送者不下三千人。
此时,石经依旧还在篆刻当中,历史上一直延续到后年才完工。但是蔡伯喈的地位,还是没有多少下降。
“琳一直有个疑问,希望诸君答我。”陈琳的声音在一片静寂中显得很是突兀:“今日究竟是何人相邀人家子龙何时与你等结仇”
“没错,”阮瑀斩钉截铁地说道:“瑀求学于蔡师,子龙为吾师弟。汝等为难于赵云,就是与瑀为敌,谁第一个上来”
陈琳本来和赵云没有任何交情,可谁叫海商的事情上,徐州陈家除了陈登他们那一家外,还有陈琳这一家。
先是海西徐家鼓动,后有徐州首富糜家参与,可以说,整个徐州,只有极少家族没有参加,陈家自然不在其列。
不管是太学的士子也好,鸿都门学的士子也罢,说什么都不可能与家族对抗。
在以孝立国的大汉,要是和家族背道而驰,就会被安上不孝的罪名。
若陈琳今天敢在这里对付赵云,改日陈家的事情暴露出来,天下之大,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楼上的包间里,刚才趁机扇阴风点鬼火的人,此刻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
“让你去组织下学子,不是让你自己出头,你是何人,敢于领导太学士子”那人气急,一个大耳刮子扇了过去。
他扭头转向一旁:“长文兄,此事看来只有你亲自出马”
“也好”陈群长身而起,不多说话,拱拱手出门。
“主公,”此人尽管挨了一巴掌,却没有半分尴尬:“陈长文的文才稍显不足。”
“某知道”这人一脸凝重:“然则他的家世,不是你等所能比拟的。颍川陈家,可是天下少有的大家族。”
“陈家开枝散叶,把势力从颍川扩张到徐州,端的不可小觑。”
“苦也”在座一人直拍大腿:“我等如何在此处下不去也,要被堵在当场。”
“乐兄,你和我在太学士子面前估计一点名气都没有。”旁边一人慢条斯理地说:“倒是袁兄,你在太学里可有不少熟人。”
人都是这样的,哪怕自己的处境也不好,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惨,立马就觉得心情舒服多了。
乐兄深以为然,笑盈盈地看看袁兄:“某和贾兄稍事乔装改扮一番,大摇大摆走出去也不会有人发觉。”
“既如此,乐兄,我们走吧。”贾兄心里直打鼓:“不然,太学士子上来,发现我们就麻烦大了。”
“是啊,袁兄,乐某就先告辞了。”乐兄拱拱手:“此后毕竟要和赵家小子同僚,被别人说出去就不好看了。”
两人一前一后,把帽子拉得低低的。
看着他们的背影,那太学士子不由紧张起来:“主公,我们也收拾一番走吧。”
“蠢货”袁兄轻叱:“他们是十足的蠢货,你也一样。这里是燕赵风味的包房,谁敢上来”
说着,脸上连连冷笑。
第三十四章停车驻马再当文抄公
“诸位,大家都知道,太学和鸿都门学从来都是对立的。”陈群一下到大厅,双手轻压,场间马上就安静下来。
颍川本身就是文人的汇聚之所,陈家能与荀家相提并论。
要不然,陈群在颍川之时,也根本就没那个勇气要去追求荀妮。无他,在陈群看来,除了颍川陈家,还没有任何家族的年青一代能把小娘娶走。
谁知赵云从中截胡,那边陈家早先也曾派人提亲,荀妮不是很喜欢一般的士子,被荀爽轻飘飘一句孩子还小给挡回去了。
徐州陈家,尽管陈琳不是出自陈登那一家,与颍川陈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下陈家,大抵是当年陈国国君的后裔,而以陈国旧址即颍川一带为尊。
自己家里是家族,颍川陈家一样也是家族。没有陈家人的情况,他会对赵云施以援手。有陈家人出头,他自然不好再说话。
当下,陈琳默不作声,四处探询的目光也视而不见,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坐着喝茶。
“敢问长文兄今日以何身份”阮瑀乜着眼问道。
他这话很有讲究,颍川书院尽管因为荀爽的离去,流失了不少人才。
有的跟随北上,有的则出仕,有的觉得自己学业有成,干脆隐居起来,著书立说。
然则荀家八龙的身份摆在那里,并不会有一龙离开,就让让荀家的威名坠落下去。
现在的颍川书院,依然是不少没有门路进京求学的士子首选,至于燕赵书院还是看看再说吧,除非是寒门士子。
陈群本身就是颍川书院的学子,后来随着求亲失败而回家,如今在太学里面度日。
可他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任何一句自己已从颍川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