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赵云 > 分节阅读 78

分节阅读 7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嘴上说着,手底下却一点都不慢,后发先至,枪尖点在张飞的枪身上。

赵云已无心再思考,他暗自赞叹,要是自己可能也只得如此出枪吧。

师父把枪交给自己,就意味着可以从此出师,总感觉意犹未尽,什么百鸟朝凤枪七探蛇盘抢无如何头绪。

两人的比试,就像在打铁。张飞毫不犹豫地猛攻,而张郃却总是能找到机会击打到对方的武器。他想要继续进攻却也很难。

原因很简单,张飞的枪速度很快,往往一个破绽出来被破掉,下一枪又刺了出来。

“不打了不打了”张飞从来没有这么憋屈过,哇哇大叫着,趁一次后退的机会跳开。

关羽在一旁炯炯有神地看着,最后心里还是自叹弗如,张郃从一次次拼杀中悟出来的枪法,至少自己目前还没办法赢他。

就连赵云都在怀疑,这一个时空的张郃会不会比原本轨迹里武艺更加高强。

父亲等人歇下来那几年,正是小一辈筑基的关键时间,一个个气血旺盛,根基扎实无比。

除了族里的教习因为张郃是外姓人没法进去,赵孟可是手把手教导,那是一位已臻二流顶峰向一流迈进的高手。

“姐夫,我们来练练手。”赵云招招手,看热闹的下人把自己的枪和关羽的刀都送过来。

他们虽然是不入流或者接近三流,对武艺的喜爱不比其他赵家人差。

作为穿越者,赵云自然知道关羽惯用刀,着人到武器库去拿了一把最好的钢刀,比传说中的青龙偃月刀质量也许虚稍逊也不会差太多。

关羽拿着刀定定神,却感觉对方压根儿就没在那里。

眼睛细看,好端端地站在原地。

只见赵云脚下不丁不八,浑身上下看上去全是破绽,如同一个不会如何武功的人。

关羽所在的关家,是尹喜的后代,本姓姬,以传说中函谷关关令的关字为姓。

关家虽然日渐没落,却也有自己家传的武艺,但那些武艺都和道教有关,看上去不带一丝烟火气,与清静无为暗合。

河东解亮关家,不仅有武艺傍身,文化造诣也不低,尤以研究老子为最。

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关羽渐渐觉得家传武艺与自己性格不合,后来研究春秋反而有所得,他自称为春秋刀法已具雏形。

面对赵云,关羽根本就没有下手的机会。

他眼睛缩了又缩,郁闷的滋味想要吐血。

关羽本身就不像张飞那样暴躁,并不急于出刀。

从没想到,面对一个武人会如此艰难,不是没有出手的勇气,而是没有破绽。

在关羽的感觉里,自己不管如何出刀,对方都会有雷霆万钧的后着。

脸上的汗水忽然之间如泉涌般冒出,他只好后退好几步摆脱那种感觉。

“子龙,余不是对手。”关羽颓然道。

推荐几位新作者的书:盛唐霸业作者:五岳为轻国之重器作者:熔海明末大奸臣作者:冰糖葫芦隋唐之乱世召唤作者:鬼面青衣

第一百四十章孔文举野望

也许在童渊的眼里,张郃身上毛病挺多,就是赵云也曾这么认为。

可等他与张飞一交手,感觉完全不一样,那种在生死间历练过的人,根本就不是自己等人所能比拟的,不管是战斗手法还是经验。

要知道,张飞本身就是一个战斗狂人,但他在张郃面前,就犹如一只被戏耍的猴子,有力使不出,就连拼命也拼不了。

不然的话,赵云怎么会突然要和关羽比试,一来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有了些想法,二来也想降服未来的超一流武将,为自己效力。

一般来讲,武人之间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都服从比自己厉害的人。

试想下,张辽高顺等人,莫不是一时俊杰,却跟着吕布不离不弃,就是因为其武力值超高而被折服,武人的气节在某些方面比文人高很多。

至于张飞那些小心思,赵云心知肚明,可他无法决定。

记得历史上这丫喜欢的就是娇小可人的女孩子,可涿郡本地人皮肤不咋样。

张家虽然是屠夫之家,他却不愿意将就。

三国志中,陈寿这样说的:初,建安五年,时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

然而,戏韵自己有哥哥,赵云这个当义兄的,或许可以做一部分主,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她的哥哥戏志才的意见,当下故作不知。

却说泰山脚下的孔庙,是儒家创始人孔夫子的纪念地,每一年八月二十七都有祭祀活动。

现在还还一个多月,外地的孔家人陆陆续续赶了回来,朝廷都要祭祀,这些孔丘的子孙要是不到,那就是不孝,今后的道路就难走了。

天下间的文人墨客,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遇到孔家后人都极为尊敬,就是赵云的两位岳父荀爽和蔡邕莫不例外。

此刻,一位身材欣长的中年人心情沉重地走进孔庙,在孔子画像前站立良久,默然无语。

他就是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后世称颂的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他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

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

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

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

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

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

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

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因而闻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州郡以礼策命,都不到。

现在受司徒杨赐征召,当时暗暗察访官僚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

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祖先的祭奠,他只是找了一个借口回到家乡,心情压抑至极。

当初州郡老是征调,孔融压根儿都不想理,孔家之人,要做官就做大官。

再说这些人都是宦官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