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2 / 2)
“孟德啊,”曹嵩两眼微微睁开:“不是请过安了吗,如何还不就寝”
“你们先回屋。”曹操吩咐着,见俩丫鬟走远,才低声把自己的困惑说了出来。
纳凉的地方没有气死风灯,怕把蚊虫招来。曹嵩睁开双眼,仔细打量自己的大儿子。
曾几何时,这孩子让他操碎了心,竟然胆大包天,一个人偷偷跑进张让家里行刺。
不过很难怪到他,都怪自己说漏了嘴,那些大户不想和自家结亲,概因十常侍为祸,曹腾虽然去世,曹家却被殃及池鱼。
好在日后表现越来越亮眼,让自己这个当父亲的也放心不少。
“犹记当年汝曾行刺张让乎”曹嵩悠悠说了一句,再次闭上眼睛。
“是,孩儿知道日后如何行事”曹操一瞬间就明白了父亲说话的含义。
不管曹家人怎么做,在士人眼里,还是宦官世家,那又如何赵家不也依靠赵忠吗,天然的盟友,自家不靠上去还等何时
曹操还没行动,宦官集团的打击来得相当猛烈,第二天早朝,数以十计的袁家或与袁家有关系的中小官员,一一遭受申斥、罢官、下狱。
这一切,让司空袁逢司徒袁隗不明所以,袁家人或者其部属怎敢在他们面前嚼舌头还以为袁术和袁绍的行为,都是他们在指使。
一来二去,燕赵风味的生意火爆依然,只不过内行人都知道,都是些外地来的土财主,平日里根本就没机会订座。
别的人,袁家掌舵人袁逢都可以漠不关心,他大儿子袁基竟然也在申斥之列。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朝廷大佬争的是面皮,在大庭广众之下,袁家人的脸被打得啪啪作响,不出三天,全国各州郡定然知晓。
关键是申斥袁基的理由相当奇怪,说他一份应该上交的奏疏压了半天。
尼玛,这是多么荒谬的措辞,皇帝也就早朝处理公务,可没有下午上班这一说。
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宗卷,谁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叩开宫门呈报普通事情
别人中午把下面州郡的奏疏呈上来,特定只有第二天才会上交,有些自己部门认为无关紧要的,干脆就不交。
人无完人,每一个官员的屁股上都不是干净的。要是今上认为重要的而没有上交,是不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杀头
想到这里,袁逢不寒而粟,此刻还不明白有人针对袁系人马,那他这个袁氏族长朝廷司空算是白干了。
下朝过后,他特意叫上大儿子坐自己的马车,久久不语。
“父亲,孩儿是不是在太仆里得罪了人”袁基坐卧不宁,他知道老父心里正憋气。
“公略,你没有做错。”袁逢摇摇头:“想我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树大招风,为人所忌。为夫老矣,日后你同样会遇到此类事件。”
颜值在什么年代都是第一要素,袁基正是因为形貌伟岸,处事大方得体,加之又是父亲这一系的长子,才会得到重用。
不然,他庶长子的身份,一辈子都只能在嫡长子袁术的阴影里过日子。
以袁家的情报系统,袁逢还没到家,所有的信息都已汇集完毕。
袁基一直在旁边,他心里很不好受,袁家人何曾因为一个小小的豪族而如此灰头土面
回到家里,袁逢没有去召见或责怪袁术与袁绍,袁家怕过谁来就是刘家天子或者十常侍之类,惹毛了大家一拍两散。
不就是一个真定赵家吗又不是赵忠本人,惹了也就惹了。
他只是在考虑,究竟是宫里那位对袁家忌惮还是仅仅因为赵家的原因。
要是赵家倒还好办,大不了低低头就过去了,不到最后关头,袁家根本就没做好和宦官开火的准备。
赵忠等人,反而因为党锢之祸驾轻就熟,笼络了一大批心腹,随时可以发起雷霆一击。
要是宫里那位认为袁家功高震主,那就太不好办了,也许袁家就有灭族之祸。
或许刘家江山会伤筋动骨,袁家就只能成为一个历史代名词。
今日散朝后,袁逢并没有和三弟袁隗碰头,因为他也没有好的办法应对,不然会来面见自己的。
至于幕僚,别开玩笑了。袁家的掌舵人都惊慌失措,无疑会给下面的人造成一种袁家就要完蛋的错觉。
袁绍这几年一直在韬光养晦,他的朋友却很多,整天都在外面应酬。
今天是张邈张孟卓来访的日子,突然在坊间就听说了在朝堂发生的事情,顿时连喝酒的心情都没了。
他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却怀疑与自己和袁术的行为有关系。
袁术尽管比袁绍小上几岁,年纪轻轻,已经是虎贲中郎将,相当于后世的中、央警备团团长,负责保卫国家最高领导人。
他一直在处心积虑配置自己的班底,传说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母亲,说她怀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
有钱才会有人相随,他可不会认为单单一个名声就能让人死心塌地,必须要有财力。
早朝的一切,身为虎贲中郎将的袁术怎么可能不清楚
瞬间,他就想到了是赵家背后的赵忠在出手,吓尿了。
袁术本人虽未受到牵连,如果袁家元气大伤,那他还有可以依靠的吗
一时间,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根本就不敢去见长辈。
第八十章袁家有女
雒阳一连二十多天没下雨了,毕岚制造的翻车,只为主要街道和皇宫内院洒水降温,其他地方终日尘土飞扬。
袁家自袁汤开始,在京城就有固定住所,而且随着子孙日益兴盛,袁家的房屋越来越多,鳞次栉比,上东门边一大片都是袁家的产业。
不劳官家费心,袁家人自己就有翻车适时在道上洒水,道路干净清凉。
老大袁成在十多年前去世,当时他是左中郎将。去世以前大女儿出嫁了,是冀州高家。
他的遗腹女袁玟年已及笄,目前还没有许配婆家。尽管过继了一位兄长袁绍,毕竟还是没有自己父亲来得好。
两汉的垂相、三公由皇帝亲自考核,郡国守相考课由垂相和尚书台直接负责。
县令考课则由郡国守相“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
东汉考课权移至尚书台,由其属三公曹具体负责,“典天下岁尽集课事”。时间安排上,规定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
望着天上懒散的白云,坐在池塘边,袁玟禁不住想到,若父亲健在,经过考课,那今天当上三公的应该就是他老人家。
左中郎将,上面为车骑将军、骠骑将军,而上面大将军的位置,还在三公之上。
袁家繁盛日久,想必皇帝肯定不会让袁家人还去掌控军队,那父亲就会转向文职的九卿,三公自然也就手到擒来。
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