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赵云 > 分节阅读 35

分节阅读 3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什么事情你就说,”赵孟本身就不是一个靠脑子吃饭的人:“咋学得和老二一样难道我们两兄弟还有什么不可说的”

当然,他不是指面前的赵仲,而是说的结拜兄弟苏双,那家伙经常都是说半句留半句。

好在他对兄弟们都没话说,从来不曾在兄弟面前做过对不起其他几人的事情。

“大哥,难道你也不想想”赵仲原本真不想说,最后还是决定劝劝。

“过完年,你就五十二,一辈子有几个五十二岁如今你是家主,百年之后呢”

“眼看着子玉、子龙都大了,明年子玉就要外放,今后偌大的赵家谁来掌握”

“巴儿是不可能的,就他那性格,不管谁不按照他的意思来,直接蛮干。”

“那人选就只剩下子玉和子龙了。子玉是老大,可对家族的贡献,不管怎么讲,都比不上子龙。”

其他的话,已经不需要他继续说下去,因为赵仲知道,大哥立马就会明白究竟是什么情况让赵子玉如此失常。

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喜幺儿,只不过是因为老的时候最小的孩子还小,能陪伴他一起长大养老。

帝王立太子,一般都是自己的大儿子。而在百姓这里,继承家里打理一切的,通常也是大儿子。

赵家不再是小家族,成了庞然大物。

每一个地方的赵氏商业群,都比得上当地的大家族产业,那些家族拥有的是土地,每年的收入永远比不上赵家。

集合起来,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数据

这也是兄弟两人迫切想要赵风赵巴做官的原因,这么年轻就进入官场,今后做的官只会越来越大。

到时候,身在高位,像袁家那样的大家族又不是不可能。

而对子龙,大家从来都不过问,他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规划。

一时间,兄弟俩没说话,谁都没有好主意。

第五十一章赵家困境53:新年好

如果让赵风继承家主,从情理上来说是可以的,他是家中的长子,一切都给老大来当家不是很正常吗

但是在赵家就真的不正常,赵云本身就很妖孽,家族的绝大多数产业,都与他有关系。

就是在各个产业链里面,不少部曲眼里,三公子的话比家主都管用。

自己如今还健在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赵孟并不会因为儿子优秀而去吃醋打压什么的,他只会高兴孩子比自己厉害。

要是让子龙来当家主,按照能力和目前的人脉上,确实没问题,谁都服他。

有一个人必定不服,那就是大儿子赵风赵子玉,眼看就要进入官场,春风得意。

突然间要是告诉他,家族今后不交给他来掌管,他会怎么想

子玉不管是人品、才智和能力,都没话说,他也没有犯错,凭什么剥夺他的继承权利

虽然在准备和袁术那边交易,准备迎娶袁家的女子做妻子,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

如今的赵孟,早已不是当年跟着商队出行的苦哈哈,挣的钱好多都要交给甄家,因为他们出的本钱最多。

现在的甄家,很多事情上不得不看真定赵家的脸色,因为赵家的拳头比他们大得太多。

拿钱而且是拿五千万钱去娶一个庶女,一般的家族只要拿得出来也就干了,那可是四世三公的家族,能攀附上当然可以。

赵家不行,别忘了赵家当初是怎么发家的,赵忠尽管在皇宫里,却隐隐对各地的赵家产业,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而且在真定赵家强大以后,他也从来没有提过任何过分的要求。

当然,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今后谁也不会提起,毕竟没有发生。

再说,谁没有年轻过想当年,赵大爷在酒肆和别人争风吃醋,为一个官奴都大打出手。

让赵云来继承赵家,怎么来安抚赵风那可是自己的大儿子啊。

赵孟一时烦闷不已,诸多往事涌上心头。

赵风不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他上面还有四个,都没了。

所以在大儿子身上,赵孟和张氏比花在其他孩子身上的心血都要多。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玉能够存活并且茁壮成长,就证明赵家能够延续下去,对得起祖宗,不再像以前夭折了孩子一样提心吊胆。

“大哥,要不找几位族老商量下”赵仲见长兄满脸愁绪,很不过意。

“找他们商量什么”赵孟气不打一处来:“我等当年像乞丐一样回到真定,有谁搭过一把手现在让他们担任族老已经很给面子”

“他们的子侄,都在各地,按月拿钱,年底还有赏钱。”

“二弟,你记住了,所有一切都是我们哥俩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

“要不是你去安平,我们根本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样的话今后我不想再听到。”

“弟谨记”赵仲心里一热,原来在兄长的心里,还始终记着自己的功劳。

“唉,要是三弟四弟还在就好了。”赵孟满是失神,长兄如父,后面两个都是他拉扯大的,那种如父如兄的情感比赵仲深厚。

在称谓上,哥俩单独在一起,自然按照自家的排序,称呼苏双张世平为老二老三。

“大哥,这是上个月的账目”赵仲手里拿出一摞。

“别给我看”赵孟摆摆手:“平日里在军中,我也从不看辎重粮草之类,你只需要告诉我,亏没亏本,赚了多少钱。”

“上个月,最赚钱的地方,还是常山、洛阳,其余地方和以往差不多。”

“总的看来,食盐依然是赚得最多的。哪怕我们减少了粗盐的出货,精盐仍然供不应求。”

不是赵家不想提供,而是有了精盐以后,赵家人基本上就不怎么生产粗盐。

曾经的赵家人,都吃着经常咯牙的那种,不愿意粗制滥造。

“子龙不是说过吗”赵孟精光一闪:“时不时提提价,理由随便找。”

“大哥,今年以来,价格是一个月上涨一次,就这样还很多人买不到精盐向我们抱怨。”

“二弟,你说子龙这孩子究竟是咋知道的”想起二儿子赵孟满脸笑意:“当时我们都不敢全力制造精盐,他说这里的利润会越来越大。”

“是啊,一上市刚开门就抢光。”赵仲也是如沐春风:“我记得当年还是你大手一挥,马上用一半的粗盐加工。”

聊起往事,哥俩越聊越起劲。

常言说,假如一个人经常回忆过去,那就证明这人老了。

兄弟俩没老,看到孩子们长大,觉得肩膀上的胆子越来越轻,自然有时间慢慢回忆。

眼看下人们把午饭端上桌,赵仲一拍大腿:“哎哟大哥,我都忘了最重要的事情”

赵家本身就不是礼仪传家,对食不言寝不语也就没那么严格遵守。

除非家里有客人,那就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