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 / 2)
郭嘉也受到了启发,有这样胸襟广阔的人不去投奔,脑子里有病吗
他也学着戏志才的样子跪了下去:“郭嘉参加主公”
“兄长,奉孝,你们这是干什么”赵云没想到两位未来军事大牛会这么干脆。
“主公,你对我们的好,我们记着。”戏志才看了一眼郭嘉,继续道:“正是因为你的推心置腹,我们无以为报”
“就是,主公兄长”郭嘉说出来的话有些不伦不类:“我们先定下君臣名分”
赵云以前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甚至有些哭笑不得。
但他也没办法,这两人大有不答应就不起来的架势。
“好吧,名分就这么定”赵云也不是磨叽的人:“称呼上,希望你们”
“这个没得商量”戏志才还跪着呢:“名不正言不顺。”
唉,本来自己只想交几个朋友,那想到会这样
也就是赵云没把导引术当回事儿,连荀家这样的豪门都没有的,这两位心气有多高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的接受。
名分定了下来,郭嘉又恢复了顽皮的本色:“主公,你准备给我和大兄的导引术叫什么名字”
“就是导引术啊”赵云心里也有些好笑,老赵家的祖先们好像太随意了些。
一门功夫,没有个高大上的称呼好像配不上尊贵的身份。
他也只有勉强解释道:“大雅即大俗,效果才是最主要的。”
赵云仔细讲解着,从此以后,两人就会与自己的命运紧紧相连了。
第七章书房计议
一个拉风的名字,肯定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譬如一个人,名字叫王二,另一个叫王乾坤,很明显大家都会被后一个名字所吸引。
导引术是东方古老神奇的传承,赵氏导引术据说来源于三皇五帝时期乃至更早。
赵氏老祖宗嬴姓造父就是太古少昊裔孙,他传下来的宝贝,来历岂能简单
可惜,老祖宗们为了省事,压根儿就没想过一个有王八之气的名字,就是简简单单的导引术三个字。
“这么简单的名字”荀爽也是满脸狐疑。
如今,他可是赵云正儿八经的的老丈人,既然把相关的导引术传给戏志才、郭嘉,荀氏自然也不可能落下。
“准确地说,应该叫长生诀。”子龙说这话心里有些发虚,不得不借用另一个时空里大唐双龙传中的称呼。
很显然,这名字吸引力更大,逼格瞬间上来了。
“是吗”荀爽的呼吸都有些局促,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浑然忘了旁边还有女婿在。
赵氏导引术为古文,经过赵氏先人的翻译,仍然言辞古奥,诘诎聱牙。
尽管时人都说“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荀爽还是看得连连皱眉。
“先生,你首先要观想”赵云在一旁提醒到:“一万个人看导引术,有一万个理解,每一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是啊”荀爽慨叹道:“我在翻看的时候,感觉到一头白虎迎面扑来”
他扭头问道:“你刚才叫我什么”
“先生啊,”赵云一愣:“我已经拜您为师。”
“子龙啊,所谓天地君亲师,那是从大的方面来讲的。”荀爽不厌其烦:“现在你和小娘结亲,那就应该叫我岳父”
人们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他这当老丈人的,看着未来姑爷也是越发满意。
能不满意吗年少多金,更是送来了导引术。
荀家是战国荀卿的后代,儒家之人,讲究天地有正气,对什么导引术不屑一顾。
要是早得到这个东西,父亲和三位兄长也就不会那么早离世了。
想起早已辞世的父兄,他一时间有些痴了,脑海里尽是他们的身影。
太古时代,部落首领就有封禅的说法,只不过现有历史中最早有详细记载的就是始皇帝封禅泰山。
泰山古称岱宗。后来的皇帝在国土的东、西、南、北、中各选一座名山,诰封为五岳,轮流祭祀。
东岳泰山在中原国土之东,开山封岳最早,被誉为五岳之长,别称岱宗。
岱宗者,始,父之意。于是世俗便称妻父为岳父、泰山,以示尊崇。
“岳父教训的是,小婿知错了”赵云也不含糊,马上认错。
“称呼而已”荀爽不以为意:“不过在外人面前一定要注意”
在赵云进来之后,把所有的人都赶走了,他也知道刚定亲的女婿一脸慎重,肯定有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的大事。
荀爽打开门,左右看了看,冲不远处招招手:“去叫四老爷过来”
荀氏家族的现任族长,比他的六弟还要激动,看到导引术,情难自制。
导引术啊,就是隐然有天下第一家族的袁家,号称舜的后裔,族中也没听说有导引术。
一些古老传承的家族手里有,都捂得严严实实的,哪会拿出来
看到岳父和四伯如此激动,赵云心里直撇嘴。
他和戏志才、郭嘉说的是真的,赵家的部曲和下人,不少人都在修炼赵家的导引术。
不仅如此,一些家族老人还专门去跟踪进度,看看有没改善的可能性。
至于赵家嫡系的导引术,那不可能轻易流传出来,就是赵云也不会拿出来。
哪怕赵孟再宠着自己的二儿子,法不可轻传,不是一句玩笑话。
赵家的直系也好,支系也罢,从小就要学习造父老祖宗传下来的驯马术,睡觉的时候都在一起,培养感情。
当然,那是真正的传家之宝,比主系的导引术还珍贵。
这个年代的文人,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有事儿没事儿,背上背一把剑,遇到紧急情况,一样拔剑杀人。
而这些击剑之术包括剑舞之类,不过是套路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人的体质。
“岳父,四伯,”赵云看到两人情绪稍微平复,马上引出今天来的主旨:“我要离开书院,也想你们离开阳翟”
“离开阳翟”荀爽一脸呆滞,这话比导引术还来得震撼。
荀焘也满是疑惑,吃惊地盯着侄女婿。
“三年前,我来到阳翟,”赵云说得很慢:“一路上,饿殍遍地。”
“时代在发展,汉初的文景之治到现在,粮食的积存应该远胜汉高祖时期。”
“我很肯定,路上那些人,绝大多数都是饿死的。当然,也有少数被世家的人杀死。”
“孟子曰:桀,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