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3(1 / 2)
,项沁终于站出来,替陶商说出了此次宴请大家的目的:
既然大家同为楚人,兴楚灭汉,就当同心戮力,眼下百废待兴,需要大家的帮助,当然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而且项沁还提出了一个让人心动的条件,除了资助陶商之外,大家若是还有余力,可将钱粮作为投资,交给官府的时候登记在册,三年之后,当三倍奉还。
这的确是个诱人的买卖,一年便能赚一倍,这在当下兵荒马乱的年头里,可谓是暴利,只要陶商不被官兵消灭,他们就一定不会吃亏。
但问题是,谁能保证陶商不会失败
仅仅占有长沙一郡之地,想要和整个九州作对,无异于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一时间,众人再次沉寂下来,谁都心里清楚,捐助是跑不掉的了,就看你能出多少,但投资,却要慎之又慎,毕竟是三年之后才有回报,投的多了,风险太大,投的少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徒惹笑柄。
沉默之中,最先打破僵局的,却是刚刚最先出头的张怡,他自愿捐出一般家中财产,另外剩余的除了家用之外,保留了一些做生意的本钱,余下的全都做了投资。
张怡家中到底有多少财产,别人无从知道,但他的决定,却让众人大惊,这无异于孤注一掷,完全把自己的生家性命和陶商连在了一起。
但不管如何,有了张怡带头,其他人也都纷纷表态,作为荆楚之人,自当全力以赴,支持陶商,光复楚国霸业,弥补当年霸王之憾
最后约定过完年之后,便马上如数将所捐和投资的钱粮送到府库之中,这也是陶商给这些人一个考虑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这次习询忽然到来,他的立场,会对这些人造成一定的影响。
送走众人,陶商留下了习询和张怡,习询身份特殊,属于意外情况,张怡却是他刚才刻意安排选拔出来的人,自然还有用处。
有习询出现,陶商自然要接见他,张怡的事情,便由项沁和他去谈,都是些封官合作的事情,想必张怡还会受宠若惊。
书房之中,沏上清茶,显得清静了许多。
习询在席间和人人敬酒,左右逢源,此刻看起来依然十分清明,好似从未碰过酒一般。
他有着商人和文人集合的所有优点,温和,儒雅,既不显得财大气粗,又不显得温文尔雅,总之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荆州果然是卧虎藏龙之地,陶商心中感慨着,开口问道:“先生从南郡来到长沙,不避众人,就不怕被流言所中,伤及家族么”
习询似乎也没料到陶商是个开门见山的人,深深扫了他一眼,笑道:“吾本商人,自当周游各州郡,此番前来,和将军只谈生意,不谈国事,料也无妨”
“哦”陶商眉毛一挑,摸了摸下巴,沉吟道:“我新据长沙,府库空虚,似乎没有长物能和先生交易。”
习询却摇头道:“将军智谋,在下早有耳闻,我也就不饶圈子了,实不相瞒,我习家陆运之物,皆是在下负责,从南郡到长沙,正好有一段路途要经过,如今将军占据长沙,便不属朝廷管辖,这官道港口,若无将军命令,恐难以通行呐”
“原来是为此事”陶商眼睛一亮,抱拳道:“多谢先生提醒。”
习询这虽然是来和他谈判,但从另一面,也给他提供了一个发财的途径,要知道从长沙经过的商队,可不止习家一家,荆州、江东乃知中原,行商之人不计其数,他们平时税收只交给朝廷,自然可以在这些境内通行,但现在长沙是自己的地盘,他们要想来,必然不能白白通过。
想到这里,陶商又道:“通关之税,我倒还未曾细想过,此事可从长计议,若是先生愿从长沙境内通过,保证畅行无阻,眼下我正在筹备成立一个商会,若是先生感兴趣,不妨参与进来,有百利而无一害也”
“商会”习询虽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凭他对商业的敏锐,便觉得非同寻常,不由充满了期待。
商会的建议是陶商提出来的,但具体的实施却交给了项沁和张怡二人,毕竟他所在的时代不同,有些东西不一定能在汉末适用,但提出这个概念和作用之后,有了框架,细则便可交给他们来制定,只要能达到最终的效果,把长沙乃至以后境内的经济发展起来就可以了。
只是大概说了一下,习询便马上击节叫好,有了商会,在这个时代最大的作用便是提高了商人的地位,能够直接和官府联系起来,这样的创举,习询一眼就看到了它背后的巨大好处和影响,不仅对陶商再一次刮目相看。
加入商会,习询当即便拍板决定,而且按照宴会上的约定,习询暗地里向陶商投资两百万钱,五千石粮草,三年之后,再来交割所得利益。
第307章 备战
转眼已到春节,时人称之为“岁旦”或“正旦”,但陶商作为一家之主,早已忙得焦头烂额,哪里顾得上这些风俗之类的差矣,整日进进出出,陀螺一般,不得清闲。
这两月的时间,他派出去拜访的那些历史名人不是找不到下落,就是不肯出山,有的甚至还只是十几岁的孩童,这让派出去的那些人更莫名其妙,为何主公要辛辛苦苦打听一个孩童的名字。
不过聊以安慰的是,临湘终于有了一位名人前来投靠,正是当年长沙太守韩玄帐下的人,名叫桓阶,字伯绪。
桓阶曾劝说长沙太守张羡投曹,在官渡之战胶着之时便看好曹操,而且曹操远在北方,就能说服隔着南郡的张羡,拖住刘表,实在是一位人才。
这样一位称得上谋士的人物到来,总算找到了一位能够共商大事的人,当即任命其为治中从事,参与州事机要。
问及眼下的局势,桓阶和陶商的意见基本一致:巩固长沙,平定荆南四郡,保三江以据荆州之兵,待时而动。
桓阶当然也已楚人自居,又推荐三位好友前来,陶商将这三人安排到典农从事,全权负责州内的田地开发和田产分配。
虽然现在还一时找不到施行屯田制的最佳人选,但先做些准备却是必要的,光是眼下区星和郭石部下裁剪出来的人员,就有近万人需要安置。
而陶商更理想的状态便是,平定荆南西郡之后,便全力继续力量,发展经济,那时候中原大乱,到荆州避乱的人不计其数,说不定就有人会来自己的地盘。
对于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武陵太守曹寅,桓阶都有一个简要的分析,赵范优柔寡断,无有大志,取之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