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4(2 / 2)
“贺人龙,卖主求荣的狗杀才,还有胆来袭营”
洪承畴大喝一声,拔出了佩刀,对左右命令道:“给我拦下他”
“哈哈哈”
贺人龙狂笑了起来,再次加快马速,朝着洪承畴站立的方向一个急冲,手中大刀挥舞间就砍下了两颗血淋淋的头颅。紧随其后的亲兵们也十分骁勇,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洪承畴见状,心中不禁一阵骇然,这贺人龙今夜还真是拼了命了,看上去悍勇无比。他不敢怠慢,在亲兵们的护拥下不断地后撤,希望能够借此拖延上一些时间,等来自己外围的将士们的入卫。
他是个文人,指挥作战还行,身手也只是一般,真要和贺人龙这样的人对砍,那是绝对没有胜算的,只能借着自己人多的优势,才能吃掉贺人龙的这小股骑兵。
在此之前,最好还是不要交上手,不然性命堪忧。
贺人龙却是不管不顾,径直领人朝着他冲了过去,势要斩杀这位督师。
只见他手中大刀连番挥舞,竟然真的冲破了层层防卫,来到了洪承畴的身前,后背交给了身后的亲兵。
“洪承畴,纳命来”
贺人龙一声暴喝,竟腾身跃下了战马,朝着洪承畴当头一刀劈了下来。
“部堂大人当心”
身边的几名亲兵不敢怠慢,纷纷横刀格挡。若是就这么让人杀了主将,他们可就是真的失职了。
“铛啷啷”
一阵金铁交击之声响起,贺人龙的大刀劈断了最上边横着的一柄刀具,却让下边的好几把刀挡了下来。
他立即收刀,回手一刀砍在了身侧打算偷袭自己的一名敌人,随后再次挥刀向洪承畴砍了过去,又被挡住了。
“将军快撤”
身后亲兵的呼声响起,贺人龙这才惊觉,敌人此刻已经组织起了反抗,若是再不撤退,自己就要留在这里了。只差一点点就能杀了洪承畴,这让他心中十分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贺人龙不做丝毫犹豫,他虚晃一刀便迅速地抽身后退,又砍翻了两名敌人后,一个翻身上了自己的战马,拨转马头朝着来路跑了。
洪承畴让他给吓得不轻,岂肯就这么放他离去,赶紧对外围的士兵们喝令道:“拦下他们”
“铿”
后方的敌人纷纷举枪相拦,都让贺人龙和他的亲兵们一一劈开,冲了出去,看得身后的洪承畴直咬牙:“嚣张,这贺人龙如此嚣张,欺我军中无人乎”
洪承畴心里愤恨,却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突围出去。曹变蛟倒是能与贺人龙匹敌,可惜自己没有将他安排在前营。
他摇头叹息不已,心里暗自想着,下一回一定得让曹变蛟驻扎得离自己近一些,否则再来上这么一回,能不能保住性命都是未知之数。
第310章 巧遇故人
孙传庭已经回到了山1西,在代州候了两天,在西安的妻子也已经收到了消息,带着两位妾室和子女从西安返乡了。
人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对孙传庭却不适用。为官二十载,临到辞官还乡时却并无多少钱财,可见他确实是十分清廉的。
当然了,作为士绅阶层的孙传庭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地,想要维持基本的生活还是能够做到的,不至于像海瑞那般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孙传庭的长子孙世瑞如今已经有二十多岁,和他一样走的是科举一途。
不过他长期忙于公务,没空教导儿子,如今孙世瑞正在京城国子监读书,属于“荫监”,是大明朝官僚子弟入学的一种形式,可以直接参加乡试而不必先考取秀才功名。
孙传庭已经上疏朝廷,请辞还乡了,连京城都没再回去。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在家里还没待上几天的功夫,朝廷派来抓他的人就到了。
不单单是抓他自己,还要连同家小一同扣押,送往京师。
这一切,只因为前不久李修文给他送过的那封劝降信,加上他的溃败,便给了朝中的御史言官们弹劾的机会,说他勾结叛军,有意葬送朝廷两万大军,现在是回乡处理田产,打算投奔李修文去的。
风闻奏事,五分真,三分假,两分靠脑补。
大明朝最有特色的监察系统都察院,发展到了如今已经到了乌烟瘴气的程度,这些人弹劾他人不再需要理会是否真实,只需要一点点的风声,或者是政见不和,就会出言攻讦,置他人于死地。
反正说话又不用上税,想怎么扯就怎么扯,能怎么瞎掰就怎么瞎掰。
此事和杨嗣昌也有些关系,他本就和孙传庭有些矛盾,战事失利使得他也受到了弹劾,为了转移矛盾,便将火势引到了孙传庭的身上,让其为自己背点责任。
杨嗣昌说了几句不负责任的话后,便拍拍屁股出了京城,前往湖广平乱去了。留在朝廷里的官员们实在是没事可做了,便跟着弹劾起了孙传庭来。
谁让你打了败仗呢
本部一万人马,加上一位总兵的数千人,总共接近两万的兵力,你孙传庭不是号称5000人大破闯王么
在陕西都能剿灭数十万的乱军,怎么到了李修文这儿一万多人就败了呢而且还是溃败
朱由检本就对他心存疑心,得知战败的消息后,加上杨嗣昌等人的质疑,最终决定命人前往代州,擒拿孙传庭一家。
东厂和锦衣卫的头头都让他派去了开封,便只好下令,命北镇抚使方宁出使这趟差事。
抓个文官罢了,理应不难。
方宁带着人来到堂屋,见到他后便拱了拱手,笑道:“孙大人,本官也是奉了圣上的旨意,前来带你们一家回京的,还望你不与我们为难才是。”
孙传庭已经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