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明末开封一秀才 > 分节阅读 164

分节阅读 16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自己的神机营训练了两年,才有了如今的规模,算是有了点精锐的架势,可是现在哪里还有时间让自己去训练火器兵种

其实李修文也知道,自己不能太过于依赖火器,因为这时候只有海外研制出了燧发枪,大明朝是没有的,鸟铳射击全靠点火。

若是碰上雨雪天气作战的话,这项优势就会彻底废掉,成为一支普通的军队。若是敌人太过强大的话,非得全军覆没不可。

因此,李修文还真想培养几千名冷兵器的精锐,横行天下

没错,只要你有几千名精锐,要在大明朝横着走问题还是不大的,只要不碰上清军主力就好。卢象升、孙传庭这两位名将,手底下的精锐又何曾过万过

贾庄收编的那些人,其实还是能打打仗的,因为他们和卢象升先前招募的天雄军性质差不多,都是同乡同族。在战场上,若是你当了逃兵,就相当于把举族的亲属都撇下不顾,你一人是活下来了,可全族的人都会死在敌人的刀口下。

这五千人里,男丁实际上只有四千多,还是要好好训练一番,才靠谱的。

林虎见他沉思良久,还以为他不愿接纳自己,心下一阵黯然,起身准备告辞离开。李修文却在这时开口道:“宣武卫投靠我可以,不过一切军务都得听我安排。”

李修文这么说,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他不希望自己的队伍里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

别到时候自己花钱养出来的兵,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训练出来的精锐,不听自己的调遣,那就是给他人做嫁衣了。

林虎闻言愣了愣,随即郑重地单膝跪地,抱拳道:“宣武卫愿听将军调遣,林虎誓死追随”

李修文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便安排了第一要务训练。

五千名乡勇从神机营调出,编入宣武卫中,神机营只留下一万多人,如此也能减少些火药的消耗。

至于火药的持续方面,李修文已经遣人去了京城,联系鹰眼分布在城里的探子,打算从户部买些火药出来。

只要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这种事情其实是很简单的。

这年头的官员,就没几个是不愿意赚钱的。别说是自己了,就是跟鞑子打仗时,边军的将领还会和敌人通商呢。

如此一来,四千多名男丁的加入,宣武卫原有将近四千人,那么兵员总共就有八千人了。

开封乃四战之地,这八千人平时抓紧时间训练,敌人过来时还能帮忙守城,倒也算是一举两得。

冷兵器训练,所花的时间自然会短一些,毕竟这时代的人,玩起刀枪棍棒来,会比火器要容易的多。

至于兵器方面,李修文没甚么硬性要求,士兵用得称手的就是好兵器,只要不是甚么锄头一类的,优劣性并不是很大。

到时候选出几样通用的,每个千户所统一练一样就行了。

地方卫所兵备慌驰,宣武卫如今肯定没这么多兵器。没关系,李修文已经想好了,开封府里还有好几个卫所,到时候全把兵器抢过来合在一起,也就足够了。

草头王的第二梯队,要求不能太高,不影响战力就行。

打发走了林虎后,张罗彦和何宽等一干将领已经收到了命令,聚集到了将军府。

李修文当即对他们下令,出兵到各县城去抓人。

明白了李修文的意图之后,众将士再也不含糊了,得了命令后就立即回去调集兵马去了。

将军这都是为了大伙儿着想,让抓谁就抓谁

第293章 一方霸主

大明朝的户籍管理还是比较完善的,只要官府肯协助,这些闹事之人的宗族关系,很容易就能查清楚。

在官府的配合之下,将军府出面,在整个开封府辖区之内进行了一场大清洗。

开封府境内除了宣武卫,陈州还设有一个陈州卫,以及一个千户所,驻地禹州。此外,各州县还分布着一些巡检司的官兵,都没甚么战力。

神机营一万将士全军出动,各州县的防卫如同虚设,巡检司、卫所官兵全都不战而退,短短几天的功夫,李修文已经控制住了整个开封府。

各州县抵抗的文官还是很多的,李修文一点儿都没和这些人客气,不肯投降的通通杀了,一了百了。

杀光了没人管理

没关系

知州死了换同知,同知反抗再杀,换判官上,以此类推。知县不干就换县丞,县丞不干就给主簿升官,主簿还反抗,那就在当地找个举人顶上,想当官的人多了去了。

至于府学、州学和县学的那些教授、学正、教谕和训导们,也是一个个指着李修文的鼻子就破口大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论说的挺溜。

李修文也没和他们客气,将大部分反抗的全抓起来杀了,并夷其族,看哪个还敢再跳出来嚣张

虽说此番杀了很多闹事的读书人,但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出来闹事的,李修文清洗的读书人可能还不到一半。

此前,卫所的将领们就侵占了许多屯田,再加上李修文清洗了大批的士绅过后,果然空出了许多田地。

李修文让人尽快统计,先将这些田地发给全军将士再说。

大明朝到了如今,兼并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光宗室名下的田地就超过了全国耕地的一半,再加上士绅阶层名下的田地,自耕农只剩下了百分之十的土地。而就是这些人,承担了全国的赋税,大明朝的国库如何会不空虚

这些地主阶层,利用各种手段兼并自耕农的土地,或是强买,或是乞请,又或者是让自耕农主动投献。

百姓们以“投献”的名义,将自家的田地挂靠到宗室或是有功名的举人名下,就可以避税了。

虽说没有了自己的土地,只能给东家当佃户,靠租种东家的土地来维持生活。可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躲避朝廷繁重的税赋,只需要向地主缴纳租金就可以了。

其实这田地租金也不低,可由于制度腐败,加上地方官员私自增收税目,耕种自己的土地吃不饱饭,所过的生活还不如租种地主家的土地好,谁不想生活更好过些

以上那些还不算太过恶劣,更有甚者,地主们随便指定一块老百姓的良田,勾结官府将其认定为“荒地”,然后这块田地就变成是地主自己开垦的了。

佃户们的生活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租种田地的收成几乎要向东家上缴一半,甚至是更多。若是碰上灾荒年,粮食歉收的话,很容易就会出现吃不饱饭的情况。

心善的地主可是不多的,哪管你是不是闹灾荒,租金绝对不会少收。如果灾荒太过严重的话,这些佃户们就会背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