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1(2 / 2)
李修文也举起了杯子,意味深长地笑道:“两位大人太客气了,相信咱们很快便能在京师重逢的。”
俩人只当是他要提携自己,对他态度更显得恭敬了。
当下,几人把杯畅饮,相处地像是亲兄弟般融洽。他们哪里知道,李修文这位“兄弟”,很快便要往他们身上捅刀子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李修文一行人,来到了杭州。
前些日子和董小宛四处游玩,也到过西湖,不过当时只是随意逛了一圈而已。
今日,李修文是来办案的。
早在前两天,丁小城便已经带人到了杭州,四处打探消息去了。
杭州府的知府余光远,领着一帮子官员们,热情地设宴款待了他,甚至还帮他安排好了住处。
怎么着,也要侍候好了这位钦差大人不是
李修文赴宴回来时,孙名文也已经从外边回来了。
“怎么样,这杭州知府有大问题么”李修文随口问道。
“公子,这杭州知府问题可不小”孙名文说完,递上来收集到的资料。
李修文闻言一愣,接过资料在手上翻看着。不一会,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李修文看完后,忍不住痛骂出声:“这余光远行迹如此恶劣,居然能在这江南地区逍遥自在,朝廷竟毫无所觉”
朝廷为什么毫无察觉,李修文自然是清楚的。
因为,他有后台
从资料上,李修文发现,这杭州知府先前虽也贪污,可还没那么猖獗。而从今年开始,他突然疯狂地敛财。
粮茶道,水陆关税等一干税监司在江南的镇守太监们,和他坑壑一气,欺上瞒下,克扣截留上交朝廷的大部分税款。
难怪以前听说,朱由检拖欠边关将士的饷银,导致士兵闹饷银,甚至还发生过兵变。
不是朱由检不想发,而是本来明朝的税收就比别的朝代都少,若地方官员再贪污腐败,而朝廷除了要应对外敌,还要剿内乱,两头用兵真的是发不起了。
想起朱由检亡国时,穷的叮当响的模样,李修文都有些同情他了。
税是收到了,但是都让地方官员和镇守太监们给层层克扣截留,中饱私囊了。
这杭州知府的后台不是别人,而是李修文的老熟人薛国观。
杭州知府余光远,和薛国观是老乡,还是同一年的进士。
余光远也是当年依附魏忠贤的人。只不过因为他当时官小位卑,只是被贬到了杭州当一名推官。后来他经过多方走动,居然在短短几年之后,又爬到了杭州知府的位子上。
当得知了薛国观重新被启用,成为佥都御史一事后。余光远立即把握住机会,遣人往京城送礼,和薛国观重新搭上了线。
都察院本是监察吏治,肃贪反贪的机构。如今连都察院的人都贪污索贿,大明朝廷如何不亡
“不对”
李修文突然想起,这余光远和薛国观的关系如此亲近。自己和薛国观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十分恶劣的地步。余光远怎么会热情接待自己
薛国观没有跟他通过气
不可能
自己在德州地界就遭遇了水盗。李修文虽然没有证据,但从分析便可得出,定然是薛家父子下的手。
那么在江南地区,薛家有余光远这样的棋子,竟然不对自己动手
就算是不对自己下手,也没道理热情地招待自己才对。
事出反常必有妖
自己此行只带了十名锦衣卫,身边又有几名弱女子,若是让人算计的话
李修文越想越惊,心中一阵后怕。他“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孙名文吩咐道:“快去告诉他们,搬离此处”
若是自己猜测的事情属实,那就太可怕了。
虽说杀官等同于造反,可这杭州地界出了任何事情,还不是由这位知府说了算
一旦自己丧命于此,便是死无对证。他们只要随意捏造一番,便可蒙混过关了。
没多久,李修文等人便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准备离开这个住所。
“钦差大人这是”
几名余光远安排过来侍候的下人,见到李修文等人要离开,迎上来问道。
李修文对许江等人打了个眼色,几人瞬间同时出手,敲晕了他们,便匆匆离去。
第143章 合作意向
李修文等人离开了那个住所,便随意找了家客栈先行住下。
之所以没有立即离开杭州,是因为李修文自信,目前的余光远,还没到正大光明杀自己的地步。至于之后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浙江布政使司也驻杭州,虽说资料上有表明,那位布政使大人也收过余光远的好处,因此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仅止于此。
若说他们和余光远合谋对付自己,倒是不太可能的。
自己到达杭州时,布政使司那几位大员们未曾露面,只是来了几名小官,随同余光远迎接自己。
想来也是,自己拿到王命旗牌的事,目前还没让外人知道。以自己一个正六品百户的身份,还没资格让那几位大官出面迎接。
目前自己初到杭州,还没到和余光远剑拔弩张的时候,对方也不会轻易就对自己下手,那样容易给人落下把柄。
只是他给自己安排的住所,处于一个比较偏僻的位置。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李修文才立即动身离开。自己身边人手有限,若是这杭州“治安”不好,夜里受到袭击可不好抵挡。
临走之前,李修文曾留了人手,暗中观察那里的动静。
果然不出所料,午夜时李修文就收到汇报,有一小伙黑衣人潜入先前的住所。
只是他们扑了个空,在进去之后不久,又匆匆离开了。
杭州城的一家小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