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8(2 / 2)
李修点头道:“既然殿下心里明白,又何必为此忧心呢”
朱绍烨缓缓点了点头,依然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忽而问道:“衡之所求之利,又是甚么”
“殿下这不是明知故问”
李修笑道:“以我李家的财力,自是吃穿不愁。可若有机会,谁人不希望居于庙堂之上,辅佐一位明君,一展心中抱负,为天下万民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继而能够青史留名”
“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
朱绍烨口中重复着这句话,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今算是太平盛世么很显然,不是辽东让皇太极给占据了,还立了国号满清。在边关蠢蠢欲动,这对大明来讲,始终是个心腹大患。各地常有灾荒,百姓流离失所,各地的叛乱从不间断。
外有鞑虏寇边,内有民乱四起。又如何能算得上是太平盛世
就算朱绍烨不像李修那般,对未来有所了解,看不出国之将亡。可他还是有些眼光的。他知道,倘若朝廷再不尽快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话。这大明江山将会满目疮痍,破败不堪。
诚然,这是施政之人的过失。可若换了自己,是否就真有这个能力,挽救这个朝廷
朱绍烨不敢去想,他没有这个把握。若是换了他,或许能够更好些,至少比现在要好得多。这个信心他还是有的。可那个位置,始终轮不到他,他有这个自知之明。
李修见他沉思,也不出声打扰。他知道,想让朱绍烨觊觎皇帝的宝座,是需要时间的。毕竟现在的大明朝庭还气数未尽,以一藩之地对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可他知道,崇祯坚持不了几年了。
回到亭子里刚坐下不久,却见朱怀玉搀着周王朱恭枵,正向这边过来。俩人见状,连忙起身出去相迎。
“孩儿见过父王”
“小生见过王爷”
俩人迎上去,各自行了礼。这是李修第一次见到朱恭枵,但是朱恭枵的身份,他却是能够一眼就能够认出来的。不说服饰方面,能让小郡主搀扶的人,除了王爷还有谁
周王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年纪,略显老态。他的面相和蔼,见朱绍烨两兄妹在他面前都十分放松,看不出有紧张的神色。虽说是他十分疼爱这两兄妹,可李修看得出来,朱恭枵应该是没什么架子的。
“唔免礼”
朱恭枵点了点头,让他们起身。目光移到李修身上时,疑惑道:“这位是”
朱绍烨忙介绍道:“父王这位是李修,开封府的诸生,也是孩儿的朋友。今日是孩儿邀他过来的。”
朱恭枵点了点头,他很少出门走动,对外界了解不多。李修只是一名诸生,朱恭枵没听过他的名字,也是很正常的。
“在屋子里闷得慌,便想着出来走走。”
朱恭枵说。他年纪大了,
“是了父王是要多出来走走,对身体有好处。”
朱绍烨应答着他的话,眼睛却瞪了妹妹一眼。他知道,朱怀玉这是故意给他捣乱来了。自己刚才将她支开,她便特意把父亲给搬出来,以此来报复自己。
好在他和李修已经谈完了事情,此时他们过来,倒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朱怀玉装作没看到他的眼神,一双大眼睛里,却充斥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她对朱恭枵说道:“父王这位李修可了不得呢他十八岁时,就成为了咱们开封府院试的案首。”
“哦”
朱恭枵看了眼李修,赞道:“倒是有些才气”
“王爷过奖了”李修忙谦虚道。
朱怀玉继续说道:“那是他那天还作了首什么诗词来着。唔我想不起来了。”
李修和朱绍烨闻言皆是一愣,心里暗道不妙。互相打了个眼神,这首词可不能让朱恭枵听到,否则小命休矣
“什么诗词可否吟给本王听听”
朱恭枵闻言,倒是有些兴趣了,他虽算不上采不凡,却也是有些偏好诗词的。
李修暗道不妙,硬着头皮说道:“小生不才,那词只是即兴所作,怕是难登大雅之堂,看不敢在王爷面前献丑。”
“是啊父王,这词孩儿听过,确实有些瑕疵,怕是难以入了你的法眼的。”
朱绍烨也忙着打起了圆场,同时向妹妹递过去了一个眼色,示意她别再纠缠此事。
朱怀玉见他眼色,眸子里闪过一抹慧黠的光芒,揽着朱恭枵的手臂说道:“父王那首词我也听过,好像是不太好。要不,咱让他此时再做一首诗词得了”
朱恭枵闻言,点头道:“也好”
李修心中暗暗叫苦,这小郡主还真是难缠。他能记得的诗词不多,且大多还是唐宋时期的有名诗词。可现在是在明朝,就算他想做这个“抄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难不成随意做首打油诗在周王面前,这和作死有什么区别
正额头冒汗之际,李修突然想到了一首词来,且这词是清代的纳兰容若所作,他们是肯定没听过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李修吟了词的一半,倒不是他有意只念一半。而是他只记得前面两句,后面两句嘛,不好意思,李大官人想不起来了。
“这似乎还没完”
朱恭枵愣了愣,他听得出来,这词应该是只有一半。可他等了半晌,李修却没有再次出声。他不由得出声询问。
“这个王爷恕罪小生不才,下边的却是暂时作不出来了。”李修说道。
“这倒有些可惜了”
朱恭枵有些意犹未尽,却也没打算为难李修。便笑道:“罢了世间之事总是难以尽善尽美,想必天意如此,本王就不强求于你了。”
朱恭枵身体不好,此时已是有些乏了。话落便已经起身,准备回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