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3(2 / 2)
弄巧成拙
滇西反攻虽分三个摊子作战,腾冲、松山、龙陵,但前面两个可以说都是围绕龙陵来进行,因此史家又称整个战役为“龙陵会战”。
龙陵是重中之重,不然就不会派宋希濂上了。
在黄埔一期出身的将领中,宋希濂除了运气特别好以外,脑子也属于比较灵光,经常喜欢走走捷径的那一种。
攻坚战非常难打,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如果硬攻,都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就算孙立人在八莫采用那种“不讲理打法”,也打了足足四周。
宋希濂认为自己可以快得多。
不是吹牛,那是有经验的。兰封会战,桂永清声名扫地,宋希濂却能取而代之,都跟兰封的攻守有关,而宋希濂之所以能攻下兰封城,某种程度上,却是日军主动撤离的结果。
什么叫垂死挣扎,什么叫困兽犹斗,都跟人的状态有关,你不能把人往死里逼,弄得他走投无路,那不得跟你玩命吗
老宋长了心眼,他在龙陵采取的是一种“网开一面”战术,即猛攻东、南、北三面,故意放开西面,这一面就是给日军跑路时用的。
很讨巧,但是运气好了,也不能说就一定不灵。
第32章 倚天屠龙记2
第十一集团军主力为钟彬第七十一军,包括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其悠久历史可追溯到德械师乃至“一二八”会战那段光辉岁月,虽然说眼下已算不上超一流部队,但在滇西远征军中绝对还是佼佼者。
加上宋希濂本人又是德械师的老军长,在两师中的威望很高,相当于是带着亲兵部队在征战,指挥起来那真是得心应手。
仅用两三天工夫,第七十一军便杀到了龙陵城郊,速度十分惊人。
6月10日晚,第七十一军前沿部队进入龙陵城,还占领了日军仓库,看到好多的干粮和罐头。
太可人了这个,让传令兵带点到后方去。
这下子,有实物有证人,到处都在盛传日军从西面跑了,远征军已经完全占领龙陵。
宋希濂喜不自禁,赶紧打电话到前线查问是否属实。
军师长们正吃着缴获的牛肉罐头,随口答道:“没错,要不要把罐头给您送两罐去”
老宋听了之后比吃牛肉还兴奋,刷刷地便写一捷报发重庆。
那阵子,无论腾冲还是松山,都没有着落,收到“克服龙陵”的消息,蒋介石的统帅部差点沸腾起来,立即向新闻界进行了通报。
但随后发生的事却让宋希濂和统帅部都目瞪口呆,且尴尬万分。
消息是假的,那不过是龙陵的第五十六师团唱的一出空城计而已。
当天晚上,退到四周山上的日军又反扑过来,城内的远征军未及提防,死伤大半,不得不退出龙陵。
“网开一面”设计得很好,我留西面,让你去那里待着,可是西面实际是平原,日军如果往西面跑,根本无险可守。
想想还要被你在后面追打,倒不如回过头来咬你了,实在不行,尚有险可据。
以往宋希濂的运气总是不错,然而这东西毕竟不是你们家亲戚,总有出偏差的时候,一不小心,眼瞅着就砸手里了。
敞开西面,却正好让敌人援兵从西面钻进来:从腾冲方向来了一千五百人,从龙陵的后方芒市又来了七百人,日军数量的剧增,使得仗越来越难打。
另一方面,由于腾冲、松山被卡,补给不能及时跟进,在粮弹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第一次攻击被迫暂停。
宋希濂万万不会想到,他要讨巧,结果却弄巧成拙,原先预想的最短时间变成了最长,直到腾冲、松山之役临近结束,龙陵之战还悬而未决。
8月10日,在补给到位后,宋希濂才得以重新集结兵力,向龙陵县城发动了第二次攻击。
如果说上次没成功,是因为不小心,这次应该给足了力,但情况却显得更加糟糕。
不仅二十多天没有打下龙陵,还遭遇了第五十六师团凶猛地反扑,有的部队退回来防守都来不及,还有的差一点就全军覆没。
卫立煌收到战报十分惊讶,这个样子,分明是攻守主角要易位了,龙陵日军哪来这么大的力量
按照卫立煌的推断,先前渗入龙陵的那两千多援军远不足以翻出如此大浪,其中必有蹊跷。
高科技是不得不信的,远征军航空队的侦察机又出动了。
连续几天拍成的照片在桌上摆了一堆,如果一张张单看,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古怪,但当卫立煌把它们平摊开,铺成一列时,立刻,一个类似于动画片的奇异效果出现了。
在芒市以南的公路上,许多树丛竟然会走路
人走路很正常,树走路
除非它是树鬼。
卫立煌立即命令当地游击队进行辅助侦察,侦察结果表明,“树鬼”并非灵异现象,而是伪装的日军军车,上面覆盖着的是绿色防空网,有的还特意被漆成了丛林图案。
这么多部队秘密移动,显然是一次大规模的侵略行动,表明日军的作战意图极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很快,缅甸地下抵抗组织传来的情报,完全证实了卫立煌的这一推断。
时间竞赛
缅北的第十八师团,滇西的第五十六师团,均属于日本“缅甸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编制,司令官为本多政材中将。
本多政材毕业于陆大第二十九期,他和横山勇一样,是从关东军方面转过来的,而且此前也是方面军司令官。
干过关东军的,总会下意识地把自己摆到绝对精锐的位置上去,即便换了地方,也改不了人五人六的习惯。
可时势比人强,等他到了缅甸,战局急转直下,曾经威风一时的“菊兵团”竟然成了挨熊的典型,在缅北只有被人掐住脖子痛打的份。
在没有多余机动部队的情况下,本多政材唯有调整战略,由兼顾两头变成只顾一头,即在缅北由攻转守,滇西却由守转攻。
缅北那里不是不管,而是暂时不管,等把中国远征军消灭或驱出滇西后,主力再移往缅北,变守为攻,以挽救密支那及八莫。
当宋希濂二攻龙陵时,本多政材已将自己的指挥所前移至芒市,第三十三军主力和第二师团也昼伏夜行,陆续往这里集结。
现在的芒市,已成了一座不断膨胀的大兵营,龙陵守敌力量的增强,正是缘于芒市日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