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寸河山一寸血 > 分节阅读 82

分节阅读 8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队后,长谷川清又将木更津航空队和航母上的飞机集中起来,以便换换手气。

高志航再次率队出击,迎头先击落一架,接着又咬住一架。

在他看来,被咬住的这一架已是自己的盘中餐,击落不费什么事,可是他并不想立刻予以击落。

咱们缺飞机,要是能俘获到一架,那岂不是比击落好。

逼近右后方,平行飞行,打手势告诉对方:喂,哥们儿,投降吧,以飞机换小命,还来得及。

日机飞行员哪见过这个,伤自尊啊,一冲动,就拔出手枪朝高志航开了枪,正中后者手臂。

高志航忍着痛,再不言语,直接对准日机,把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打得空中开花,一命呜呼。

主将神勇,部下们也不是盖的。

继高志航歼敌后,又有几个神人浮出水面,首发者为四大队分队长乐以琴。

第5章 准天神

此前他一直蛰伏在3000米高空的云层中,充当陈纳德所说的“第三杀手”。忽然在谁也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杀出,并且左右开弓,一口气打掉对方四架战机

这不是在玩电子游戏,能一对一已属不易,何况以一击四,乐以琴遂被誉为“江南大地之钢盔”。

除了老将,还有新秀,印尼华侨梁添成是新近入伍的中央航校学员,而且是首次上阵,可这小子的胆子比谁都大,运气也特别好,竟然也像大队长那样,一人干掉了俩。

返航时,由于过于兴奋,他连降落要放起落架这事都不记得了,结果飞机机腹着地,当场掀了个底朝天。

众人大惊失色,急忙上前准备抢救,却见小梁自己从里面钻了出来,一蹦一跳,嘴里还狂呼:我干掉了两架,两架啊

至此,四大队飞行员全都有了击落日机的纪录,一般都是击落一架,两架以上的择优进入了中国空军“四大天王”名录。在这个榜单上,四大队一下子就占了三席,分别是: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

高志航是老大,老二的位置虚席以待,它在等待另一位天才英雄的加入。

继他们的天神队长之后,四大队人人称雄,被称为志航大队。

长谷川清本想翻本,没想到“八一五”比“八一四”损失得还要多还要大,当天出去的相当一部分轰炸机都没能做到全身而退。

这么说吧,淞沪会战开始后就三天时间,日机总共被击落46架,其中大多出自鹿屋和木更津航空队。

要知道,这两支航空队都是日本海军最精锐的航空部队,它们原先可都是为应付将来的日美之战,以美国为假想敌训练出来的秘密武器。

虽然日本的飞机很多,但要蒙受这么大的损失,以致华东的天空几乎成为日机墓场,这也令日本人心疼得受不了。

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航空队再也傲不起来了,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他们被迫改变了白天进攻的方式,准备夜袭南京。

想趁晚上来我们这里捞便宜,没门,不过作战环境变了,战术当然也要变。

在陈纳德的要求下,一天之内,附近能征集到的所有高防炮和照明灯都被集中到南京,在南京上空部署出了一个防空网。

但是这只是内线防御网,陈纳德的目标是尽可能御敌于城外,所以他又建立了一个外线防御网:在南京周围设置了数十盏大型探照灯,用以覆盖日机可能出现的区域。

舞台已经搭出来了,灯光也有了,孩子们,我要给你们上一堂新课,告诉你们如何进行空中夜战。

对先前的部署,大家可能会觉得疑惑南京城外也没有高防炮,光有探照灯有什么用,这不变成给轰炸机指路了吗

我告诉大家,这是一种古老而奇特的进攻战术,不过是在空中的运用而已。

没有意外,陈老师即将讲述的,也是他自创的众多新理论中的一种,唤作:探照灯战术。

陈纳德说它古老,是因为其灵感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个小常识。比如你夜间行走,迎面碰到一辆汽车,这汽车还开着大灯,那么在耀眼的强光下,你的分辨能力一定会降到最低。

所以我们在影视片中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当事人在汽车灯光的照射下,双手捂着眼睛,哇的一声大叫,然后惨祸发生。

探照灯所起的作用,就是传说中的汽车灯光。它可不是给日本轰炸机照明的,而是为了不让轰炸机飞行员往下看,因为在被探照灯光束完全罩住的情况下,如果往下看的话,强烈的光线会直接刺激他的双眼,使他瞬间什么都看不见。

只要不往下看,那就好办了

课堂下面,一群中国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听到节骨眼上,个个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着急着要听下文。

美国老师都有这么一个特点,你越问,他越高兴,讲起来也就越带劲。

你们问我为什么日军飞行员不往下看就好办了,很简单,我要让你们顺着探照灯光,从轰炸机下面直飞上去,此谓猴子爬杆

由于对方不能往下看,所以在轰炸机裸露肚皮下方50英尺内,他绝对察觉不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你们应该懂了。

就好像西游记中悟空被师父用戒尺敲了三下,优秀飞行员们马上领悟过来。

依靠探照灯战术,中国空军再显神威。有一天晚上,日本海军航空队一共出动飞机13架,其中竟有七架有来无回

对南京进行轰炸,没捞到什么大的油水不说,平均每天晚上还要损失差不多一半的飞机,这不是亏,而是亏得太大了。

整整六周,日本航空队偃旗息鼓,再也不敢轰炸南京,这使陈纳德得以在小范围内从防守转入进攻。

“八一五”空战中方虽然战果辉煌,却损失了“天神”高志航因受伤而被送往汉口医院。

陈纳德要打进攻战,就必须寻找一位新的领军人物。

在讲述探照灯战术的过程中,陈纳德发现有一位飞行员十分用心。

他不仅认真听,还一边在笔记本上拼命作着记录,而且每节课后,都要带着十几个详细的问题,拉住陈老师问个不停当然是通过翻译。

陈纳德认定这就是他要找的人。

美国人的眼光真是够毒,一眼就知道谁是“准天神”。

在中国空军飞行员里面,要论飞行技术,高志航是最出色的,能与之一较短长的,还有一个人。凑巧的是,两人又同为东北同乡,并且是中央航校的一对师徒。

他是五大队24队中队长刘粹刚,也就是陈纳德手下最用功的那个学生。

一个“九一八”,不知在华夏大地上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刘粹刚本一介书生,也曾梦想过“工业救国”,此时却不得不投笔从戎,一路流亡到南京,并考入了黄埔军校。

黄埔教的是步兵,凑巧这时中央航校来黄埔招生。小伙子身为关东大汉,有副好身板,想想还是空军有劲,从此便另投门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