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寸河山一寸血 > 分节阅读 34

分节阅读 3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等了几天,萧振瀛仍然什么回话也没能等到,倒是遇到了一位“故人”这时候也住在京城的韩复榘。

韩复榘过去因为背叛冯玉祥,被一众同仁骂得狗血喷头。现在看到萧振瀛也来了,而且寄人篱下,他就嘿嘿地乐了。

你们以前不都骂我和石友三是那个有“反骨”的魏延吗现在怎么着,你和宋哲元也哭着喊着要来当魏延啦。

萧振瀛正郁闷着呢,就毫不客气地回了他一句:我们是黄忠,不是魏延

韩复榘哭笑不得,都是来投蒋的,到你嘴里,怎么还变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了。

萧振瀛不理他,继续等。

这一等就是两个月。

两个月,对萧振瀛来说比两年还长。京城米贵,房租迫人,钱囊眼看一点点瘪下去,可是没把事情办好,他又不能回去。

一想到流落山西的弟兄们吃穿无着,不知道在受着什么样的罪,心里就跟刀绞一般,实在是不好受。

坐下来细细一想,明白了。

蒋介石口头答应,实际上是敷衍之词,内心并不同意。

什么叫没有编制,纯属扯淡,他如果愿意安排你,会在乎多出这么一个编制吗

蒋介石和何应钦这一主一仆,说穿了就是在踢皮球。答应要传经给你,传的却是无字真经,让你空欢喜一场。

照这个样子,别说两个月,就是再等两年,也不一定能等来自己想要的好消息。

这样不行,得重新想法子。

炫一天,萧振瀛翻报纸,忽然看到一则消息:“奉天宪兵至太原接收兵工厂”。

书眼前一亮,机会来了。

网天不亮,萧振瀛就站在蒋介石的办公楼下面苦等。

因为蒋介石的秘书给他打来电话,当天早上蒋介石要出门给一帮文武讲话。

人家秘书也忙得很,不去给领导写报告,管这闲事干吗

嘿嘿,关系呗。

高手就是高手,经过一番七弯八绕,萧振瀛这回把关系通到蒋介石的秘书那里去了。

蒋介石出门就看到了萧振瀛,因为要去讲话,所以想避也避不了。

赶紧打发了事吧。

萧振瀛知道蒋介石的心思,马上主动表示:这一回我只跟您谈三分钟,三分钟谈完,我即刻走人。

蒋介石给对方这么一说,倒变得不好意思了。

不忙不忙,坐下来谈。

在准备这个三分钟陈述之前,萧振瀛很花费了一番心思,动了一点脑筋。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会导致失败的结局关键还在于没有把蒋介石的心理研究透,没有从他的角度想问题。

那么蒋介石现在在想些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中原大战后,他万事无忧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老蒋整天想的就是要“削藩”,将东北、华北这些地方都合并同类项,归入他的囊中。中原大战,他虽然斗倒了老冯和老阎,使自己在南京政府的权威一时无二,但这并不意味着华北可以真正归其统制了。

东北军的入关,一方面使蒋介石最终奠定了胜局,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华北局势更趋复杂化,那就是前者可能因此坐大。

东北从形式上虽说是易帜了,其实中央政府在那里根本难以插足,如果整个华北也由东北军一手掌控,那就又变成了另一个东北。

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想老蒋之所想,急老蒋之所急,谈话才有效果。

重要的是如何使华北不由东北军一家说了算。

萧振瀛先从报上那个话题说起:听说东北军可能要接收太原兵工厂了。

蒋介石的耳朵果真竖了起来。

萧振瀛分析说,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兵工厂,今天接收兵工厂,明天就能接收整个山西,而山西一向都是华北的核心,如果这个地方被东北军控制住,张学良的势力那就不得了了,对于中央来说,以后很可能尾大不掉。

蒋介石看着萧振瀛。

那么,你有什么妙计吗

有。

萧振瀛的计策就是,以晋制奉。

我认识一个叫温寿泉的人,这人现在住在上海,跟我是铁哥们儿。他原来在山西当过副都督,跟山西将领很熟,我让他到太原去做工作,一定不让东北军进山西。

蒋介石的脸色慢慢缓和下来。

吃早饭没有

萧振瀛摸摸脑袋,一早就来了,还没呢。

那跟我共进早餐吧。

萧振瀛今天算是撞了大运。能够跟蒋介石在一个桌上吃饭,那可不是普通待遇。

为了跟萧振瀛深谈,蒋介石甚至把当天的讲话安排都临时取消掉了,因为萧振瀛所涉及到的东西,实在是他最关心的。

吃了早饭,又谈了半天时间,蒋介石把孔祥熙叫来:喏,事情是这样这样的,你看着办一下吧。

孔祥熙是多么玲珑的一个人,马上就明白了蒋介石的意思。他让人交给萧振瀛两样东西:两万元钱和一张军委会中将参议的任命书。

真是雪中送炭。蒋介石不愧大人物,出手就是不一样。

萧振瀛随即以中将参议的身份去找了温寿泉,后者果然就把事情给办成了。

由于山西将领的集体阻挠和反对,东北军愣是没能进入太原,更别说接收兵工厂了。

萧振瀛当然不会白干,蒋介石很快再次召见了他。

当着蒋介石的面,萧振瀛表示:只要中央收纳我们,我们今后将坚决脱离西北,为您所用,从而代表中央扎根华北。

至此,对由宋哲元在山西重组新军的事,蒋介石终于点了头。

蒋介石这关算是过了。可这事还不是他一人能说了算。

当着萧振瀛的面,蒋介石很实在地告诉对方,你得再去找一个人。

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少帅张学良。

华北地面上,只有他点了头,这事才算成。

从蒋介石这里拿到路条,萧振瀛就去天津找张学良。

可是天津的事并不比南京那边更乐观,因为有人跑过来插队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是老西北军中的知名人物孙良诚。中原大战溃败后,这位老兄也变成了光杆司令,跑到天津来做寓公了。

做寓公虽然不愁吃穿,可哪有带百万兵风光,孙良诚便也想通过关系到少帅这里来报个名,由自己负责改编晋南西北军。

替孙良诚操办这件事的人叫郑道儒。此君也是能人一个,在老西北军时就办过对外交涉,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还当过“经济部部长”。但能则能矣,碰到另外一个更能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