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 / 2)
把这么多人请去饭店吃一顿,我估计中国代表团就是把回国的路费都垫上也不够。
可这只是你的想法,因为颜惠庆根本就没打算请兄弟们上馆子。别说馆子,连街上的大排档他都没舍得。
中国代表团有自己从国内带来的厨师,中、晚饭都要做一桌工作餐。颜惠庆一想,反正桌子大外国的餐桌比较大,几个人是吃,十几个人也是吃,干脆,别浪费了,把外国朋友都喊上吧。
其实,咱们也不要把各国代表团的同志们想得太庸俗了,人家也是在五湖四海混的,见过世面,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再好的饭店,对于他们来说,跟赴个婚宴没什么区别,那菜都吃得没味道了。
嘴里太油腻了,得换换口味啊。
那就尝尝中国地道的家常菜吧。
提起故国国粹,别的不敢乱吹,就是这个做菜水平那确实是没人能比的。粤系湘系淮扬系,你见过哪个国家的厨师能分出这么多流派的。
跟咱们比,老外做出来的那也叫菜
来宾来了一尝,果然有滋味,有嚼头,这次吃了下次还想吃。
中国菜,very good。
对于各国代表团和国联的这些人来说,中国人把他们请到家里来吃饭,这还是破天荒第一回,是把他们当朋友对待,既亲切又上档次。
这一招就叫做拉近距离。
后来老美也学会了,用得最频繁也最有效的是前任总统小布什,经常把人带到他的那个什么农场去吃饭。虽然吃得也并不咋样,可去的人没一个不引以为傲且沾沾自喜总统家里我都进去过,倍儿有面子
吃饭的时候,颜惠庆也没闲着。他问这问那,了解代表团和国联的态度,顺势套出了很多正式场合或正常渠道下很难获知的情报。
又交了朋友,又打听了消息,这顿饭就算没白请。
到日内瓦一个多月,颜惠庆以每天请一个团的速度,把该请的都请到了,该混熟的都混熟了。
由于角色进入得快,颜惠庆很快就把国联的各种程序,明规则潜规则,弄得如数家珍。
“一二八”会战时,颜惠庆要求国联制止日本入侵,但有关提案,他没有交给国联理事会表决,而是交给国联大会讨论。
国联理事会就相当于今天的联合国安理会,国联大会等同于联合国大会,为什么不找“安理会”而找“大会”呢
“安理会”的议事原则是需要成员百分之百通过,无论谁在其中投了反对票,决议就得宣布无效。
偏偏日本自己就是“安理会”成员。
你要告我的状,我会理你吗
正是这条雷死人不偿命的规则,曾经让颜惠庆的前任走进过似乎永远也无法走出的死胡同。
和联合国一样,当初的国联也是一个办事效率极其低下且强者独霸的官僚部门,以至于很多弱小国家都处于投诉无门的窘境。
颜惠庆找到的办法是,避开“安理会”,直接找“大会”。
按照国联大会的规定,无论谁是谁非,中日都是“相争国”,要避嫌。中国将为此失去投票权,但日本也同样。
后者正是颜惠庆想要的。
白川从七丫口登陆后,国联大会即作出决议,要求日本停止入侵上海,这对日本政府内阁造成了很大压力,“淞沪停战协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国联大会决议通过之后,一家英国报纸的记者当场说了这样一句话:“颜惠庆可以胜过我们大英帝国最好的外交官”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当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同时知道,就是我们这样的弱国,曾经依靠一批很强的外交家,愣是在丛棘密布的国际外交舞台上杀出过一条条血路。
1932年年底,颜惠庆参加了国联对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的审议,这是一次外交大战,堪称中日外交家的世纪对决。
两位外交奇才中的另外一位,颜惠庆的上海老乡顾维钧浮出水面。
顾维钧是中国外交界的大帅哥,时称“貌美善言”,其成名之作为巴黎和会。
电影我的1919我没看过,只是听说里面扮演顾维钧的是陈道明。仅从形象上来看,我觉得还不是很神似。那谁最像呢我以为是鼎盛时期的发哥周润发。
发哥似乎更能诠释我心目中的顾维钧:高大俊朗,义薄云天,挥舞双枪在弹雨中来去自如,潇洒果敢,身后一群白鸽扑扇着翅膀飞起落下你只要把背景设想为外交战线就行了。
开巴黎和会那一年,顾维钧刚满30岁,但已经显示出了相当高超的外交技巧和卓尔不群的答辩能力。
当时日本想代替德国,攫取山东权益,顾维钧说了一句话,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诸位代表不是还拎不清中国失去山东的痛苦吗
想想看吧,有一天,当你们突然失去上帝,或者上帝曾降临的圣地从地球上消失,那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大家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世界末日,生不如死啊。
西方人可以不关心孔子和山东,但他们绝不可能不在乎上帝和耶路撒冷。
什么叫经典,我告诉同志们,这就是。
全场掌声雷动,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法国总理以及在场的各国代表都纷纷站起身,向年轻的顾维钧表示由衷的钦佩。
整个巴黎都轰动了。世界从此认识了这个来自弱小国家的杰出外交家兼演说家。
在国联,顾维钧和颜惠庆的对手,是日本首席代表松冈洋右。
提起松冈,这人早年的经历还是蛮可怜的,完全可以被拍成一部苦情励志片。
11岁时,松冈家便破产了。两年后,父亲把他交给做船长的弟弟,希望这个弟弟能给儿子找一条出路。
船长叔叔把他带到了美国。来到这个传说中的西方花花世界后,叔叔给小松冈找的“出路”,就是把他一个人扔在美国街头,让这个未成年的孩子自己去想办法。然后,他竟然就丢下小松冈,拍拍屁股走了。
估计这个没心肝的叔叔本身就是个不成材的东西,原本想趁此机会客串一回人贩子,把松冈骗到美国给卖了,赚点小钱花花,却没曾想有价无市,“鬼畜”不收,一气之下便把松冈给扔了。
可怜啊,才13岁,小学还没毕业呢,就这么被抛弃在异国他乡。一时间,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也是松冈命不该绝,就在走投无路之际,有一家好心肠的美国人看到了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就把他收养下来。
第45章 另一片战场2
从此以后,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便开始了。
正是这个松冈,在日后得势后,一扫外务省中的亲美英派,促成了德意日三国同盟,并主张对美国“绝不示弱”。
也许刚去美国的那段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导致他对美国没什么好印象。
真奇了怪了,有冤申冤,有恩报恩。你不去恨那个不是人的叔叔,去怪山姆大叔干什么呢。不管怎样,人家是救了你的,又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学,大恩人啊。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