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寸河山一寸血 > 分节阅读 25

分节阅读 2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信自己,信手下们的眼睛。

人少看不过来,松木要求本庄繁再给他调兵,调骑兵。只要有匹马的,全给我拉过来。

本庄繁在黑龙江丢了面子,知道围捕马占山的难度有多大,所以对派援的要求满口答应。这次他当然不好意思再向参谋本部开口了,要不然后者没准会惊得跳起来。

给你一个近卫师团的骑兵旅团都不够搞什么你们

只好自己挖潜。

关东军每个师团里面都配有骑兵,本庄繁把它们全挖出来,派到黑龙江,加上整天在空中寻找线索的日机,一天一地,人马可谓浩浩荡荡,差不多可以用人海战术来形容了。

人多了,耳目就多,马占山被发现的概率自然大大增加。但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是马占山部队本身出现的漏洞。

马占山复出后,由于力量薄弱,不得不收编了相当数量的“胡匪”。这些“胡匪”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作战纪律较为松散,由此暴露了行踪。

松木按图索骥,终于发现了马占山的秘密:一本本情报册子。

面对那些熟悉的作战命令和通报总结,松木震惊了,他这才意识到,马占山不仅在跟他打一场追逐战,还在暗中进行情报战的较量,不仅比体力,更比智力。

太厉害了,本庄司令说得没错,这样的人物,一定是今后关东军和日本帝国在“满洲”的大敌,此患不除,永无宁日。

松木迅速对部队进行整顿,所有口令、次序以及部队作战规律都重新过滤了一遍,确保不被马占山再钻任何空子。

位置暴露,情报失灵,使马占山失去了灵动的特点,被日军重重包围于罗圈甸子。

在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罗圈甸子,它将成为马占山最后的葬身之地吗

坐镇大本营的松木虽未亲自到场,但他比谁都紧张和激动。两个多月的苦追,眼看马上就要有眉目了。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几天后,他终于等到了那个让他心花怒放的消息。前线部队报告,马占山已被击毙,并已摄影存照,同时从尸体上搜出关防印信、随身烟具以及名章。

照片送上来,松木眯缝着眼睛看了半天。

看不出来。

原因是死者生前受多处枪伤,已面目全非。不过其人身形瘦小,与马占山倒是很像。

松木把照片一扔,还看什么看,向关东军司令部写请功报告。

弟兄们累死累活这么多天,不能白忙活。

收到报告,本庄繁比松木还乐,“九一八”以来,好久没这么开心过了。他赶紧向军部和天皇报捷连裕仁都知道“北满”的马占山厉害。

日本国内报纸欣喜若狂,皆认为是关东军在“满洲”取得的一次大捷。为了增加视觉冲击力,他们还把“马占山被击毙”的照片要了过去,作为重点猛料登了出来。

这个世界上,红眼病的发作率总是同感冒一样频繁。

看你立了大功,有人就不乐意了,说这种相片算怎么回事,又看不清楚,谁知道究竟是不是马占山。

风言风语传到松木耳朵里,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东西又不可能进行dna检验,没法辩白啊。

把马占山的脑袋割了,让他们去认。

结果还是有人说不像。

不就是不想让我爽吗,松木再不管那么多了,一口咬定,这就是货真价实的马占山。

一个多月后,他被结结实实地扇了一记大耳光。

真的马占山现身了。

松木和本庄繁都从头凉到脚,感觉又被马占山给摆了一道。

其实这一次倒不是马占山又用了什么计谋,一切纯属巧合。罗圈甸子突围时,牺牲在日军枪下的是马占山的义子韩述彭少将。

韩少将身材跟马占山差不多,身上又携带着马大帅的随身物品,所以才会被日本人误认为是马占山本人。

马占山本人经历千难万险,令人难以想象地突破重围,又在另一个地方重举义旗。

本庄繁都要崩溃了,眼前这个对手究竟是人还是神

不过一胡子出身,打正规战,他创造了江桥之战的经典;打游击战,他攀上了这一领域的巅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不挪窝时你翻遍黑龙江都找不到他,一旦出来又可以打得你浑身难受。

你说本庄繁对马占山不重视吧,本庄繁自己都要急得哭起来了:冤枉啊

关东军一共四个师团,两个在这里和马家军打,几乎用上了关东军的一半力量,还不行,又厚着脸皮,从国内走后门,调来近卫师团骑兵旅,就这样,仍然徒劳无功。

本庄到这里,也真是急了眼,关东军里面只要被他看见是根葱的,都要拔过来,插到黑龙江去对付马家军。驻辽、吉的两个师团本来追当地义勇军就追得上气不接下气,他还要从中调最能跑的骑兵联队出来。

对那两个可怜的师团来说,这哪里是在调他们兵,分明是在抽他们的血。干脆,大家都别玩了,我们也躺着睡觉,门外面的义勇军吵翻了也随他去,反正出来了也追他们不上。

能押的赌注这回全押上了,总算,下面报捷,说马占山被打死了。本庄繁还为此难得地露了一回笑脸,以为这下子可以轻松一点了。没有想到,所谓“马占山被击毙”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大笑话。真相被揭露后,一堆人都表情尴尬,除了松木、本庄繁,竟然还包括天皇裕仁。

下课

弄到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你本庄繁再不下课,就没天理了。

为此倒霉的除了本庄繁,还有关东军司令部的那些大小参谋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东军大改组”。

本庄繁以下,从板垣到石原,不是调任,就是调出,没有一个能够幸免。

历史总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关东军前后两套制造事件的班底,村冈和河本,因为张作霖而下课,本庄繁和石原,则是因为马占山而出局。

直到1932年年底,马占山才被迫进入苏联境内,从新疆转道回国。

他的离去,实际上代表着东北抗战一个阶段的结束。回国之前,这位东北战神由中国政府安排,去波兰、德国等地转了一圈,沿途皆人山人海,仰慕者众。

只要是英雄,在哪里都会得到尊崇。

第36章 大泽起龙蛇

马占山在东北抗战一年多,关内民众纷纷组成义勇军北上“援马”,其中有一位广东人,名叫蔡廷锴,时任第19路军军长。

在第19路军,蔡廷锴并非老大,老大是总指挥蒋光鼐。

这是两个从外貌到性格,乃至于家庭出身都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蒋个子瘦小,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