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回到大明当才子 > 分节阅读 184

分节阅读 1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张献忠竟然在延安府当衙役他后来怎么样了”

“跑了呗。”张石头轻松的答道:“小小一个衙役,竟然敢砍伤东厂番役,留下来,东厂的番役还不剥他的皮啊所以砍伤了两个东厂番役以后,张献忠就跑了少爷,少爷,你怎么了快来人少爷晕过去了”

好不容易被亲兵救醒后,张大少爷醒来第一句话就是仰天咆哮,“偷鸡不着蚀把米书到用时方恨少。古人诚,不欺我啊”

事实证明,陕西贼变的发展情况,完全出乎了张大少爷的预料短短半个月内,因为军官贪污军饷和克扣士兵口粮,与起义军对峙在榆林卫的明军竟然发生了哗变,大批官兵杀死将领投靠了起义军,导致王嘉胤率领的起义军竟然攻克了重兵驻扎的榆林卫,残余官兵被迫退往鱼河堡。紧接着,延安府西北的安塞县,又有一个叫高迎祥的猛人率众起义,抢掠了高鸿图送往前线的军粮,导致前线断粮,官兵再次崩溃,起义军乘机南下,与高迎祥军会师,仓促高鸿图再有本事也无法组织起大批军队镇压,只能坚守延安等待援军,邻近的安定、保安和青涧等县先后沦陷。

更让张大少爷和魏忠贤等人气得七窍生烟的还在后面,为了解除延安之围,三边总督杨鹤和陕西巡抚胡廷宴组织第三波军队北上平叛,结果竟然一战没打,军队刚走到富县就发生了哗变,主将叶文被乱兵所杀,军队不战自溃。与此同时,陕西西安府白水县的王二又一个猛人也高举义旗,劫掠县城率领六千余人北上投奔王嘉胤,起义军的力量更加壮大。另外还有宜川王左挂、洛川张存孟不沾泥、延川王和尚和汉南王大梁猛人高举义旗,与张大少爷之流的封建地主阶级展开斗争,至于小规模的起义和贼乱,那更是数不胜数。总之一句话,陕西全境糜烂,官兵只能据守城池,根本无力平叛。而在陕西之外,山西境内也是烽烟不断,不仅有陕西起义军侵犯山西,也有山西农民高举义旗,同样腐败不堪的山西明军节节败退,照样拿起义军无可奈何。也有东北方向的大同府情况相对好些,一是大同是军事重镇,驻军兵力雄厚,战斗力相对较强,二是大同知府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铁骨头阉党马士英,在他的率领下,大同军队多次打败起义军进犯,确保了大同安全,不过大同军队还要肩负防卫鞑靼入侵的重任,根本无力南下镇压起义,只能坐视战火纷飞,贼变愈演愈烈。

靠着东厂和镇抚司帮忙,多方面收集情报后,张大少爷总结出了陕西贼变提前大规模爆发的三大原因,第一,今年的陕西粮荒比历史上严重,魏忠贤虽然没学崇祯向陕西农民加税,可是也没力量赈灾,陕西百姓没有吃的,起义爆发后自然蔓延扩大得快;第二,流氓无产阶级的劣根性,动乱中让这些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看到有利可图,抱着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念头参加起义,再加上张大少爷这只大飞蛾带来的蝴蝶效应,提前给起义军送去了两大造反天才李自成和张献忠,导致起义军实力增强;第三,陕西巡抚胡廷宴比想象中更蠢,带着一些三线军队平叛不力和治下无能也就算了,最能缓和阶级矛盾的摊丁入亩新法更是执行严重不力,对于在西安府试行摊丁入亩阳奉阴违,勾结地方士绅对抗新法,把朝廷向士绅征收的赋税转嫁到佃户头上,加重百姓负担,强行征收,把利民政策搞成害民法规,导致陕西百姓看不到生活希望,起义爆发时毫不犹疑的参与,为起义军提供了生存土壤每每想到这点,张大少爷就恨不得抽自己一个耳掴子,懊悔自己没有未雨绸缪,提前搞倒胡廷宴这个历史上最废物的陕西巡抚

恼怒胡廷宴的不只张大少爷一个,至少魏忠贤就在第三波平叛失败后,立即就向明熹宗请旨将胡廷宴逮捕,交三法司从重问罪还有三边总督杨鹤也跟着倒霉,被魏忠贤一撸到底,罢官免职回家种狗薯不过在讨论让谁接任陕西巡抚一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朝廷中不管阉党、东林党还是中立派,竟然都众口一词的推荐张大少爷接任陕西巡抚,让张大少爷去平定陕西贼乱理由也很简单,张大少爷文武双全,文能安邦,在蓟门火耗收到两分,被当地百姓称为狗少青天,去安抚百姓正为恰当;武能定国,在战场上连建奴八旗都拿张大少爷无可奈何,更何况这区区刁民乱贼这样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他不去平叛挨乱贼的刀子,谁去而且这些人也不是全部出于恶意,为了让张大少爷尽快平定陕西的农民起义,甚至还有不少人建议朝廷破格提拔,让张大少爷把三边总督这个官职也兼起来,以免平叛之时遭人掣肘。

面对文武百官众口一词的呼声,魏忠贤万分为难,魏忠贤也知道干儿子张大少爷是陕西巡抚和三边总督这两个职位的最佳人选,可是张大少爷早早就和魏忠贤打了招呼,他最少需要一年的练兵时间,才能动用屠奴军参加军事行动,出于对张大少爷的信任和宠爱,魏忠贤也一口答应了。可现在屠奴军训练还不到半年不说,连新式火枪都没有完全装备到位,朝廷就要调动张大少爷的位置,魏忠贤对张大少爷食言不说,屠奴军的训练计划也势必被打乱魏忠贤打造一支只忠于自己的虎狼之师的计划也将落空。犹豫之下,魏忠贤自然迟迟无法做出决断。

“算了,把小猴崽子叫回京城来一趟吧。”军情如火,容不得魏忠贤太过迟疑,考虑一个晚上后,魏忠贤做出决定把张大少爷叫回京城来当面商议,如果张大少爷愿意去陕西,那魏忠贤也不拦着如果张大少爷坚持要留在蓟门继续训练屠奴军,那也可以商量,最起码,有一个懂军事的帮自己出谋划策,商议如何平定陕西贼乱。

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回京城

因张大少爷的消息灵通和性格奸猾卑劣。忽然收到魏忠贤急召自己回京述职的命令,又怎么能猜不到自己这次回京肯定会和陕西农民起义有关唯一让张大少爷郁闷的是,魏忠贤宣召自己回京的借口,竟然和张嫣一模一样,没有半点创意古往今来,海内海外,有一个外放巡抚不到半年时间就回京述职两次的吗这不知道内幕的人,指不定还以为张大少爷这个抚台当得太离谱办事也太差劲,所以才三天两头被叫回京城挨训,这叫张大少爷的面子往那里搁

郁闷归郁闷,魏忠贤的命令又不能不听,先粗暴打发走了死皮赖脸留在蓟门的陆万龄夫妻,又匆匆交托了公务军务给付之一、满桂和宋献策等人,第二天清晨张大少爷就领着二十个亲兵离开蓟门,快马加鞭赶回京城。还好,蓟门距离京城也就是一天的路程,出发的当天傍晚,也就是天启六年的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张大少爷一行就回到了城中。进得城来,张大少爷没先回家,仅是派人回家报个信。又领着张石头等人带上送给魏良卿和傅应星等人的礼物,马不停蹄的赶赴魏染胡同拜见魏忠贤很幸运的是,向来比张大少爷还忙的魏忠贤刚好在家。

张大少爷确实是越来越得魏忠贤重视和信任了,听说张大少爷回来,正在处理崔呈秀和冯铨纷争的魏忠贤竟然扔下这两个阉党巨头,亲自到门前迎接张大少爷。见此情景,刚才还在为了一个吏部主事职位的安插权吵得天翻地覆的崔呈秀和冯铨面面相窥,暗暗庆幸张大少爷是主动要求外放为官,否则张大少爷要是留在京城里任职,阉党中还有他们俩混的份吗当然了,如果崔呈秀和冯铨知道魏忠贤之所以同意把张大少爷外放任职,就是为了让张大少爷避开阉党内部的斗争漩涡,从容建立自己的势力,恐怕崔呈秀和冯铨更会妒忌得眼珠都子瞪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