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回到大明当才子 > 分节阅读 62

分节阅读 6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谨遵院长学令。”东林众学子齐声答应,随着高攀龙和钱谦益等人扬长而去。直到他们走远,围观的穷苦百姓才纷纷上前,将一枚枚沾满汗水的铜钱放进刘五纬捧着的捐款箱中,并纷纷劝道:“刘大人,你辛苦了,快休息吧,别顶着太阳站了。”“刘大人,你千万要保重身体,你要是倒下了,还有谁带着我们修芙蓉圩”“刘大人,芙蓉圩修成了,我们老百姓就好过了。我们支持你,如果上面敢来撤你的职,我们无锡的老百姓就为你喊冤,进京给你告御状”

“多谢,多谢各位父老乡亲。”刘五纬感动得泪流满面,抹着眼角说道:“各位乡亲。请你们放心,我刘五纬现在虽然被留职听参,可我相信,这一次朝廷派下来的钦差大臣,一定能为我刘五纬洗刷冤屈,还我清白。”

“对,对,这一次的钦差大人一定是好人。”无锡百姓纷纷附和,又有人叫道:“乡亲们,我们当捐一点给山东的难民吧,我听说了,这次朝廷派下来的钦差除了监察吏治,还有就是筹款赈灾,我们无锡的百姓捐得多,钦差大人一高兴,就一定会重查刘大人的案子,还刘大人清白。”

一呼百应,穷得衣服补丁摞补丁的农民和渔民纷纷伸手入怀,掏出仍然带着体温的铜钱,争先恐后的放进刘五纬面前的捐款箱中,弄得刘五纬还要反过来劝百姓,“老乡们,你们也不宽裕,还要过日子,少捐点,千万别影响到你们的生活。”

人群逐渐散去的时候,时间已是下午,因为前几日连降暴雨,身上有病的刘五纬不顾疲倦,又领着几个衙役打马赶往无锡县城西北的芙蓉圩堤坝,查看圩中洪水有无泛滥。到得工地一看,刘五纬松了口气芙蓉圩中水位虽高,他率领无锡百姓修筑的五十里塘岸却完好无损,自发组织起来巡堤的无锡百姓也在堤坝上来往不断,补堤所用的大石土袋也在堤旁堆积如山,随时可以投入抢险救灾。见此情景,刘五纬擦擦头上的汗水,欣慰说道:“值得了,再怎么挨骂,我都值得了。”

“刘大人,刘大人来了。”巡堤的百姓也看到刘五纬,纷纷涌上前来给刘五纬行礼。还有百姓激动的大叫道:“刘大人,谢谢你啊,有了你修这条堤,我们以后就可以安心过日子了,再也不怕干旱雨涝了你真是我们无锡的水神啊”

“不对,不对,这条堤是无锡百姓修的,刘五纬只是带了一个头,真正修堤的人,还是你们无锡百姓啊。”刘五纬谦虚的答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刘五纬话音未落,穷老百姓都叫了起来,“刘大人,你要是这么说,那我们可就要惭愧死了。谁不知道,刘大人你为了修这条堤,把自家的土地房屋都变卖了,把钱都捐给我们无锡人修堤”

“刘大人既然这么好,把自己的家产都拿出来给老百姓修水利。”人群中响起一个不和谐音,操着北方口音大声问道:“为什么还有人在朝廷参他劳民伤财还参他挪用库银”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刘五纬也寻声看去,却见说话人是人群外围的一名手拿折扇的青年书生,容貌甚是俊美,身后还站着四个青年仆人。那轻摇折扇的俊美书生见众当百姓都眼含怒火的看着自己,便笑道:“各位老乡,千万不要误会,我可不是说刘大人坏话。我是外地来的,不清楚这里的情况,所以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刘大人这样的好官,还会有人在朝廷里说他坏话”

“还不是因为这条堤坝。”一个百姓大声叫道:“刘大人没有重修芙蓉圩堤坝以前,这一带不是旱灾就是水灾,几万多亩良田白白荒废,根本收不上什么庄稼,刘大人上任以后,带着我们重新修好芙蓉圩堤坝,又开凿了一条圩河直通运河,雨大的时候可以把水送进运河,干旱的时候可以把运河水引过来浇灌庄稼,几万亩荒地又变成了良田,还有渔民,也多了一个地方可以打渔,不用冒着风浪进太湖。无锡的大财主眼红了,就又给刘大人送银子,想让刘大人逼着我们把原来的荒地、现在的良田卖给他们,又想让刘大人禁止老百姓在芙蓉湖里打渔,只让他们渔行打渔。刘大人不答应,他们仗着有亲戚在朝廷里当官,就到朝廷上诬告刘大人,想把刘大人逼走,他们好抢我们的土地。”

“哦,原来是这样。”那俊美青年点点头,又问道:“那么你们怎么不为刘大人喊冤呢我听说大名鼎鼎的东林书院就在无锡县城里,在里面讲学的夫子,个个都是朝廷里隐退回来的大官,在朝廷上极有势力;还有里面的学子,也个个家里都非富即贵,有的是官宦子弟。你们到东林书院去喊冤,肯定有的是人给你们做主啊。”

“哈哈哈哈哈哈”那俊美青年的话也不知道是那里说错了,在场的穷苦百姓纷纷大笑起来,好几个百姓都同时嚷道:“这位公子,你真是外地来的人啊,我们的无锡大财主,那个不是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东林书院念书,那个不是年年给东林书院送钱捐银子我们去东林书院告状,他们会理么”还有一个百姓大叫道:“听说在朝廷里告刘大人黑状的人,就是东林书院出去的官”

那俊美青年愣了一下,半晌才苦笑道:“想当年,我年纪还小的时候,我爹还打算把我送到江南东林书院念书,现在看来,我当年死活不来,还真是做对了。”俊美青年这句话总算是对了无锡老百姓的胃口,无数百姓都点头赞成,说道:“对,对,从那个书院里面出去的,没一个好人,全都是些赃官。”

“刘大人,我看你面有病色,千万要保重身体。”那俊美青年一边说着,一边转身离去,“你是个难得的好官,也有好人,我相信这个世上有报应,你一定会有好报,朝廷也一定会还你清白,让你做更大的官,为更多的百姓造福。”

注:刘五纬,史实人物,四川万县人,天启年间无锡县令,他上任之初,无锡西北各乡每年庄稼歉收,不是旱荒,定是水灾,农民缺粮严重,他实地勘察发现这一带地方所有河流大多淤塞,干旱时无水灌溉,黄梅时节又是一片汪洋,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于是主持兴修水利,清理淤塞,开凿圩河,干旱可引运河之水灌溉农田,水大则开闸放水入运河,同时河面阔了,也能兴起渔业水产之利。因为工程浩大,资金不足,刘五纬散尽家资方才成功,并因此积累成疾。但大功告成之时,当地士绅官宦见有利可图,纷纷妄图霸占水利所得良田,刘五纬又为民主持公道,力扼土地兼并,遂遭诬告调任一说为病情过重,殁于任上。后,当地农民与渔民集资为刘五纬建庙,初称水仙庙,又称刘侯庙,现今仍存。旧时每逢农历六月十一日刘五纬诞辰,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