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1(2 / 2)
“孟队长,是谁批准殷麦曼少尉驾机升空的”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不客气,这让孟飞很不自在,就连眼皮也下意识的跳了跳。
“报告总司令殷麦曼少尉驾机升空,是得到了谢处长的批准的,这是批文,请总司令过目。”
孟飞硬着头皮说了几句,然后从皮甲克里摸出一只皮包,从里头拿出了一张纸,正是殷麦曼少尉可以在军事演习之后驾驶一架飞机接受检阅的政府批文,落款是“谢缵泰”,正是陆军部航空处处长。
其实,赵北本来是打算成立一个空军部的,但是仔细权衡之后,还是决定低调一些,先在陆军部里设一个航空处,而且目前也不单独成立独立的空军,而是先建立陆军航空兵,毕竟,现在的空军部队还无法单独承担作战任务,协助陆军作战似乎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由谁做这个航空处处长呢有人提议冯如,但是赵北却不同意,因为冯如是技术专家,无论是个人性格还是国家需要,他都不适合从政,反倒是谢缵泰比较适合担任航空处处长一职,一来他阅历深厚,能够应付一些复杂的政治事务,二来则是因为他现在闲着,而同时他也对航空业有一定认识,所谓“术业有专攻”,由谢缵泰担任航空处处长最为合适。
航空处不仅主持陆军航空兵建设,而且也主持军用航空器的研发,与之相配套的是,一座由德国援建的内燃机制造厂,谢缵泰同时也是那座内燃机制造厂的总办,冯如作为工厂会办具体主持工业规划,赵北希望这两人能够尽快使中国的航空业步入快车道,所以也给了两人相当大的权力,谢缵泰就完全有权力对陆军航空队进行必要的人事调整,所以,从理论上讲,谢缵泰完全有资格批准殷麦曼驾驶飞机接受检阅。
其实,谢缵泰之所以这么干,完全是一笔交易,因为殷麦曼从柏林赶到中国的时候,随行运过来一架飞机,就是殷麦曼学习飞行的那架飞机,殷麦曼同意将这架飞机低价卖给谢缵泰,而交换条件就是让他驾驶一架参加过实战的中国飞行队的飞机参加军事演习之后的飞行表演,他想与中国飞行员切磋一下技艺。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两点:第一,谢缵泰求机心切,不过这倒不能完全怪他,毕竟,赵北一直催得急,想迅速扩大航空兵规模,可是现在飞机很不容易购买到,能多买一架就多买一架,也难怪他会跟殷麦曼少尉做这笔交易;第二,殷麦曼少尉是个典型的“刺头”,他会利用一切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王牌飞行员,这样的人,性格中主动性是很强的,这一点,与孟飞倒有几分相似。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418章 整军下
第418章 整军下
既然殷麦曼参加飞行表演的事情与孟飞无关。赵北也就不打算深究了,不过他还是决定回头提醒一下谢缵泰,下不为例,毕竟,总统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军事演习结束了,检阅也结束了,英勇的飞行员也表彰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召集北洋军高级将领们开会了,国防军还是要继续整编,北洋部队还是要继续消化,赵北绝不会允许国中有国、军中有军。
军事会议是在陆军部召开的,除了赵北带来的联合阵线军官之外,段祺瑞、段芝贵等北洋元老都参加了会议,虽然他们中的多数人这几天以来一直担心赵北会来个“鸿门宴”,将他们一网打尽,不过目前的这种局面下,他们却也不敢不来,毕竟,现在的陆军部已经没有钱发军饷了,如果惹恼了赵大总统,到时候联合阵线的协饷不拨过来。那么,北洋军哗变是小事,如果赵北以此为借口将北洋一网打尽,段祺瑞等人连喊冤都没地方去。
“今天,请诸位过来,主要商议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迎接国会北上的事情。现在国会还在上海,与北京相隔遥远,电报时有阻滞,不便处理国事,所以,我已邀请国会议员全体北上,由海道赴京,而国会参众两院也已接受了邀请,再过几天,国会议员们将陆续抵京,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沿途的警戒措施将由陆军部负责,此事我想请段总长亲自主持。
第二件事,就是关于国防军官兵们文化补习的事情。现在共和了,我们要建设宪政,这就需要开启民智,但是开启民智就离不开普及文化和教育,现在我国国民之中,文盲过多,而军队的士兵之中,也多半是文盲。现代战争,越来越离不开技术、文化,不识字的话,连大炮上的密位都看不明白,如此,怎能打胜仗呢所以,不仅整编国防军的事情要抓紧,而且这个文化补习的事情也一定要抓紧办理,我已命令武汉的军政学院调一批文化教员到北京、南京,这些人将补充到原来的北洋部队里去,他们就是文化教员,军官和士兵的扫盲工作将由他们去完成,我希望诸位能够将部队约束住,告诫官兵,没有文化是可耻的,也是可怕的,他们必须认认真真跟着这些文化教员学习文化,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对于这些文化教员,官兵必须尊敬。如果有谁胆敢拒绝学习文化,那么,一律军法从事
另外,国防军之建设,应以共和军为蓝本,部队按照战斗力之强弱,分为甲种师和乙种师,待遇、装备、编制、军饷均有区别,至于区分战斗力强弱之办法,则以军事对抗演练成绩为准。作为第一个接受改编的部队,国防军暂编第100师是特例,这个师不必参加军事对抗演练,直接编为甲种师。希望诸位勤勉练军,争取多建几个甲种师,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现在,如果诸位有什么不同意见,尽管提出来,陆军部再仔细商议商议。”
赵北言简意赅,与会的北洋将领中多数人都不动声色,许多人将目光投向段祺瑞,看他如何应付这个改编方案。
但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段祺瑞一直保持着沉默,一言不发,好象存心要把这场军事会议变成总统的一言堂。
其实段祺瑞心里很矛盾,作为北洋元老,他很不忍心就这样看着北洋的军事力量被赵北消化,他仍想奋力一搏,但是另一方面,他确实已看清了赵北的实力。这不仅是硬实力,更是软实力,不说别的,就是那件借力打力收回海关部分权力的事情,段祺瑞就对赵北佩服之至。
但是佩服归佩服,作为北洋的一分子,段祺瑞本能的抵触北洋军与联阵部队的混编方案,如果不是段芝贵领着一帮人做了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