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河北巨变(2 / 2)
李志坚专门派人去和马法五进行联系,告知如再遇到日军大兵来犯,可以通过白陉退到晋城,43军会进行接应。
现在的40军和第八集团军是唇亡齿寒,必须要抱团取暖,相互策应,马法五现在最大的依靠也就剩下晋绥军,周围再无其他国军力量,所以也是积极靠拢,甚至流露出投靠的意愿。
对此,李志坚将马法五的意愿传递给阎锡山,阎锡山回电,暂时先不要公开,40军原属于西北军,西北军毕竟不同于陕军,陕军杨虎城余部只剩下3个不满员的军,而现在西北军剩余的力量还较多,力量分散在各地,这时候公开,会让国府更加警惕,对山西大局不利。
且40军剩余的这点兵力,对阎锡山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抵抗日军上可以起到的作用也有限,由李志坚酌情帮衬就可。
于是,李志坚将在缴获的日军装备抽出一部分,给马法五援助了100挺轻机枪、100具掷弹筒以及相应的弹药,40军现在虚弱至极,只能进行游击作战,所以就给其的补充都是一些轻武器。这样既强化了一些自卫能力,又可以方便部队机动。同时为了加强联系,又给其援助了几部单线联系的电台。
由于庞炳勋的24集团军投敌,还产生了一些别的影响。
重庆国府决定将在山西的中央军以增援他地抗日需要而调出。
现在驻在山西的中央军已经没有任何驻防的意义,晋绥军的实力较大,驻守山西的中央军的待遇和装备都不如晋绥军,这样一直下去,还会造成军心不稳,于是决定将中央军全部撤走。
在山西的中央军总共有第14集团军和第3军,第3军一直在中条山驻守,这次河北巨变,紧邻的晋南必须保有较多的力量,就保留第3军暂时继续驻防,14集团军不再驻守山西。
国府中央对于14集团军现在也有了一定的防备,在山西驻防几年,没有向中央反馈过几次晋绥军的情况,反而屡屡给晋绥军说好话。随着晋绥军和山西在国内影响的持续扩大,内心开始有了怀疑的重庆国府军委会,决定对14集团军的实力进行了削弱。
辖下的第9军转隶到37集团军,高桂滋的17军转隶到第5集团军,司令官刘茂恩随集团军司令部到达河南。
不过在驻防河南后,又发现14集团军被削弱到力量太过于单薄,于是军政部又给了14集团军暂编第4军的番号,由谢辅三任军长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