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调整北线(2 / 2)
第四是日军现在明显在走下坡路,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不利态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从中国抽调的力量也越来越多,在中国战场上的部队已经少了很多,但是要面对的抵抗力量越来越强。之后想要继续发起对山西的大规模进攻已经比较困难。
所以,必须要加上张家口的力量,不过兵力不必都部署在张家口,可以将大同作为守卫张家口的二线基地。
阎锡山在骨子里就对地盘有很强的占有欲,尤其张家口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在他心里更加在意,打心底不愿意轻易放弃,在听到李志坚所说的几个有利点之后,就立马坚定了固守张家口的决心。
阎锡山决心既下,也就不再这个话题上再纠缠,让众人商议确定由哪些部队驻防张家口。
不过张家口的地形,确实如参谋处所说的那样,相对于忻口和娘子关等地,在防守上的确要差上一些。尤其距离日军的核心占领区平津和东北距离都不远。
经过商议,最终决定将机动性最强的骑一军部署在张家口,实行主动防御的策略。
同时将在晋北的四个独立游击旅全部扩充为独立守备师,扩充的人员从移民自卫队改编的垦荒队中抽人补入。
独立守备第一和第二师驻防张家口,这两个师最终要组建一个新军,但是暂时没有编制,先由赵承绶节制。
赵承绶兼任张家口警备区司令,负责在张家口周围大力修建钢筋混凝土堡垒,强化防守能力。
独立守备第三师驻阳原,驻守山西东大门;第四师驻守山西最西北处的右玉杀虎口,这两个师都是防守张家口的预备力量。
防御北移,使得忻口一线就不再需要大部队进行驻防。本来在忻口驻防的61军和19军都可以前移,但是包括阎锡山在内的众将领还是心里有点不放心,三次太原会战给所有晋绥军将士太深的记忆,不是忻口防线的坚固工事保护,现在山西估计早已沦陷于日军之手。
虽然理性上认为已无必要。但是包括李志坚在内的所有人都建议将忻口防线上的部队缓慢调离,至少暂时继续留下一个军。
于是61军还留在忻口驻防,不过负责的区域从忻口防线扩大到整个忻州地区。
19军全军移防大同,负责整个大同地区的防务。
除了被决定调整部署的队伍外,其余参战部队,在会后各自归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