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摸到了保皇党的门槛边(2 / 2)
一番君臣对话,让不清楚兵事的大臣有些惊异,这么久了兵事仅限于军机处和内阁,最多也就延伸到六部尚书级,这下知道了更多。
辽东纯属用钱砸的地儿,吃空饷者如此之多,万幸建奴年初至今没在那边搞事。
动动也好,能节约朝廷开销,天子借着宣府东风,辽东那帮人也不敢过份造次。
其实崇祯只是随口一问,侯恂以往奏本中早已透露端倪,下一步要好生收拾国内,辽东仍旧需要一个“稳”字。
而且辽东只是防御,十万满员大军已经足够,建奴经历大败,也暂无能力搞出大动作。
臣子寻思一阵,有的似乎想发问,不过最终还是忍住,崇祯已看出疑惑,便问道:
“诸位可能就派出兵科下放地方一事,存在诸多不解吧?”
很多大臣微微低下头,看样子显然被说中。
崇祯清了清嗓子,接着道:
“太祖开创六科言官制初衷极好,然历经两百余年发展,早已成为同僚攻伐,结党营私之地,与太祖初衷背道甚远!
朕意在今年全面取缔六科,六科人员对号归入六部,每部增设部属督察司,督察司受六部主官与督察院双重领导!”
阁中陷入寂静,臣子全都默不作声。
孙承宗几个大佬知晓迟早会这样做,六科言官成天叽叽喳喳,实事儿没干多少,废话还特别多,早该被取缔。
如此这般,相当于六部多出个纪检部门,能起到部内督导作用,最重要一点,没了六科后,皇帝将少听到很多烦人的苍蝇声,皇权也更为集中。
六科是在步御史后尘,听说那些御史数月前到地方后,把不满情绪充分发泄,或多或少对地方起了点作用。
“谁赞成?谁反对?”
崇祯大声发问。
“臣...臣等无异议。”
“那就这么定了,着内阁、六部、督察院细细合计,年底前完成此项改革!”
“臣等遵旨!”
天子带着莫大武功归来,那份威严不容质疑,核心大臣们倒不用多说,对刚踏入保皇派门槛的臣子而言,更得听之任之。
崇祯也感到了这种微妙变化,任何朝代开国君王之所以说一不二,社会经济与军事力量强大,靠的其实都是战功,有幸他也做到了一两分。
接着,崇祯询问大明水师、温体仁和陈奇瑜在两地发展状况,又详细了解天津方面具体态势,相关大臣一一禀报。
差不多了,崇祯扫视到场诸公,考虑些许后,开口道:
“英国公、怀宁侯、彰武伯、惠安伯!”
“臣在!”
“诸位赋闲在家,然面对反贼挺身而出,朕心甚慰!”
“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哈哈哈,甚好,朕不要你们死,你们都得给朕好好活,看着朕将勋贵之中败类通通灭之,让开国公侯含笑九泉!”
“臣等多谢陛下。”
“哈哈哈,尔等要朕何种赏赐?朕绝不吝啬!”崇祯露出笑容。
四人有点感动,他们与其余勋贵不同,是真心想为大明出力,只是当下境遇有点尴尬。
崇祯自然清楚这些,他最终想根除的,仅勋贵世袭制及其特权。
而对于有用之人,能用者当然得好生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