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别老说自己穷(2 / 2)
他兴致勃勃地讲解:“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做产品展示,再结合社交媒体进行互动营销,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先从热门话题入手,制作有趣的内容,提高曝光度。”
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功,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公司知名度也迅速提高。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成为核心团队成员。不仅薪资大幅提升,还获得了公司的期权。如今,他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还买了自己的房子。他用行动证明,只要不被“穷”的思维限制,就能打破命运的枷锁。
在小区的角落里,住着一位老人。老人年轻时便家境贫寒,几十年来,他总是把“我就是个穷命,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这句话挂在嘴边。
哪怕村里组织技能培训,能帮助大家学习养殖技术,增加收入,他也只是摆摆手说:“我没那命赚大钱,学了也没用。”
培训那天,村里的年轻人都积极参加,老师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展示着养殖带来的丰厚收益案例。可老人却坐在自家门口,抽着旱烟,看着培训的屋子,嘴里嘟囔着:“那都是别人的命好,我学不会,也赚不到那钱。”
后来,村里有人靠着养殖发家致富,盖起了新房,他却依旧守着破旧的老屋,继续抱怨。
有一次,邻居劝他:“你也试试呗,说不定能行。”
老人叹气道:“我都这么大岁数了,穷惯了,折腾不动了。”
邻居耐心劝道:“现在政策好,还有技术指导,你就当打发时间,说不定还真能改善生活。”
老人却不为所动:“我没那心思,也没那本钱,别劝我了。我年轻的时候都没成功,现在更不行了。”
村里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有人经营农家乐,又有人找到他,希望他能把老屋改造一下,参与其中。他还是拒绝:“我哪有那本钱,也没那本事,这好事轮不到我。”
来人解释:“前期有扶持资金,经营上也有培训,您就放心干。”
老人却直摇头:“我不懂这些新玩意儿,还是算了吧。万一搞砸了,钱没赚到还亏一大笔,我可担不起。”就这样,一次次改变生活的机会从他身边溜走。直到晚年,他依然一贫如洗,真的应了自己那句“穷命”的预言。
再看看小张,在一家工厂流水线工作。他每天抱怨工资低,工作又累,常说:“我也就只能挣这点辛苦钱,这辈子发不了财。”
工厂有内部晋升机会,需要通过技能考核,他却连名都不打算报,和工友说:“我没读过多少书,肯定考不过,去了也是浪费时间。”
工友小李劝他:“兄弟,我和你一样没多少文化,但咱试试总没坏处吧?我打算每天下班后学两个小时,就不信考不过。”
小张不屑地说:“你爱折腾就折腾,我可不陪你,我就知道我没那晋升的命。我要是去考,肯定被人笑话,还是老老实实干我的活儿吧。”
结果,小李每天下班后,在狭窄昏暗的出租屋里,就着昏黄的灯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李成功晋升,薪资翻倍,工作环境也改善了。小张却还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单调的劳作,继续抱怨着自己的穷日子。
还有在电商行业兴起时,不少人嗅到商机,纷纷投身其中。小王却总是说:“我没什么商业头脑,也没启动资金,做电商肯定赔本,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
朋友拉他一起创业,承诺前期资金和运营都有办法解决,他还是拒绝:“我可不想冒险,赔了本我可就惨了,你们干你们的,我没那命赚大钱。”
朋友无奈地说:“现在电商发展多好啊,咱们一起干,总能摸索出一条路,错过了多可惜。”
小王却不为所动:“你们是不知道我家的情况,赔了我连生活都成问题,我可不敢赌。”
后来,朋友的电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买了房买了车,还拓展了业务。小王却因为所在公司效益下滑,面临裁员危机,收入越来越不稳定。看着朋友的成功,他也只是酸溜溜地说:“人家运气好,我可没那运气。”
语言是有力量的,积极的语言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消极的语言则会像诅咒一样,把我们困在困境里。
当你抱怨自己穷时,你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匮乏和不足上,忽略了身边的机会。而且,这种负面情绪还会影响你给他人的印象,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消极、没有上进心的人,从而错过一些人脉和合作的机会。
想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我穷”换成“我正在努力创造财富”,把“我买不起”换成“我如何才能买得起”。这种积极的语言转换,能让我们从消极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别老说自己穷,因为你的人生,真的会被这些话影响。从现在开始,用积极的语言去塑造自己的生活,相信自己有改变命运的能力,你会发现,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正如西汉名相陈平,家境贫寒,然其从未言弃,更不抱怨贫穷。他凭借智谋与勇气,辅佐刘邦成就大业,不仅摆脱贫困,还青史留名。
再如宋濂,幼时家贫,却从不将“穷”字挂在嘴边,哪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依然坚持抄书求学,最终成为一代大儒。他们在困境中不被“穷”念束缚,终成大器。我们也应如此,摒弃消极话语,勇敢追逐梦想,向着光明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