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一切为了胜利(1 / 2)
中路无名山谷突然爆出的密集枪声,很快就惊动到了两翼的鬼子;
带队的中队长实战经验很丰富,猜到了中路军可能遭遇到了伏击,立即下令增援。
救兵如救火,鬼子回援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右翼(南路)的鬼子;
他们距离伏击点仅隔着几个山头,中队长笠原大尉恨不能马上飞过。
可惜鬼子都没长翅膀,而且山地作战,看起来相隔只有几个山头,但望山跑死马,不仅没能飞过去,还累成了狗。
“快快的,就剩最后一个山头了,枪炮声还没停止;
冲上去,杀光八路军!”
尽管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笠原次一郎还是在不停的催促鬼子加速,对被伏击的中路军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笠原中队之前的队形是两路纵队,就是常见的一字长蛇阵,这种行军队形的优势是便于向两翼展开;
当侧翼传来密集枪炮声后,笠原大尉判断是中路军遭到八路攻击,立即下令向右转向,将纵向的一字长蛇阵变成了横向的。
这样的扁担阵毫无厚度可言,所以他下令再次变阵,将横向的一字长蛇阵变成了中队的进攻队形;
这是一种锋矢阵,一个小队在前,两个小队在后,就像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插无名山谷的腰部而去。
锋矢阵不仅有攻击的强度,同时还具备防守的厚度,进可攻、退可守,非常适合野战;
鬼子在排兵布阵方面非常老到,训练有素,是真正的精锐。
当他们的前锋小队士兵,气喘吁吁冲到最后一个山头半山腰时;
山顶上突然爆出了猛烈的枪声,接着就是密密麻麻的子弹雨喷向鬼子群,瞬息就扫倒了一大片鬼子。
笠原大尉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八路军果然安排了阻援的部队,火力还很猛烈,目测至少有5挺机枪,近百人。
阻援的八路军火力猛烈,占据着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将笠原中队死死的挡在了半山腰;
鬼子骤遭打击,伤员很大,山坡上趴满了鬼子屎黄色的身影。
有的已经被打死,有的在痛苦挣扎,剩下的则在自发的还击,双方的战斗很快就进入到白热化。
笠原大尉的神色非常严峻,正端着望远镜观察八路军的布防,试图找出破绽。
八路军挑选的阻击阵地很有针对性,正好卡在便于通行的山口处;
防守正面约300米,两侧山路陡峭,怪石嶙峋,想要迂回过去很难。
笠原大尉很快就发现了八路军的短板,那就是兵力不足,不到百人阻击300多米的正面,一字排开,毫无纵深可言;
这种线形防御阵地很容易突破,集中兵力攻击一点,一点破则全线破,笠原大尉的心中很快就有了作战方案。
这种线形防御阵地,是国府军在野战中常用的,笠原大尉在晋南作战中经常遇见,有着丰富的破防经验。
现在就是选择突破口,从两翼突破太费时间,作用不大,笠原果然选择了中队,决定集中主力从中间突破。
鬼子能想到的,二连三排长李海峰也想到,他的排兵布阵看起来是简单粗暴,其实也是有章法的。
他也知道三排的防守毫无纵深可言,但没有办法,他只有90多个人,6挺机枪,5具掷弹筒;
要堵住300米的山口,只能一字布防,牺牲防守厚度。
当然在一字布防上他还是有侧重点的,就是一个原则,两翼重火力轻兵力,中间轻火力重兵力;
6挺机枪的5挺都部署在两翼,左2右3,中路只有一挺机枪,但有50人,两翼各20余人。
李海峰将连机炮排加强给他们两门飞雷炮,就埋在中路峰顶上,炸药包都提前装好了,这是三排最后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