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拜年老传统(2 / 2)
孙父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从兜里摸出两个红纸包:\"来,压岁钱。\"
两个孩子欢呼着接过,立刻被孙母叫住:\"还没磕头呢!\"
佑安拉着佑宁跪下,像模像样地磕了三个头,逗得大人们直乐。
孙玄也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两个一块钱红包,给了孩子们一人一个。
紧接着孙玉和王胜利也带着小军进来了,又是一番拜年后孙玄再次给出了一个红包。
吃完饺子,孙父发话了:\"小逸,你和玄子带着孩子们先去你大伯家拜年,我跟你娘收拾收拾再去。\"
他顿了顿,又嘱咐道:\"见了长辈要磕头,问好,别毛毛躁躁的。\"
外头的雪停了,但地上积了足有半尺厚。
孙玄抱着佑宁,孙逸牵着佑安,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孙大伯家走。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还带着昨夜鞭炮燃放后的烟火气息。
村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在走动,大家见面都笑着拱手拜年,一声声“新年好”“恭喜发财”在空气中回荡。
路过生产队大院时,孙玄看见墙上新刷的标语:\"破四旧,立四新\",鲜红的字在白雪映衬下格外刺眼。
孙大伯家早就热闹起来了,一进门,就看见堂屋里摆着祖宗牌位,前面放着几个装着饺子和苹果的碗。
孙大伯穿着崭新的对襟棉袄,正在给几个小辈发压岁钱。
\"大伯过年好!\"孙玄和孙逸齐声说,领着孩子们就要跪下。
\"等等!\"孙大伯拦住他们,指了指祖宗牌位,\"先给祖宗磕头。\"
孙玄肃然,整了整衣襟,恭恭敬敬地跪在草垫上,给祖宗牌位磕了三个头。
起身后,才又给孙大伯和大伯娘磕头拜年,大伯娘赶紧扶他们起来,往每个人手里塞了一把炒花生。
\"你爹呢?\"孙大伯问。
\"在家收拾呢,一会儿就来。\"孙逸回答。
正说着,三叔一家也到了,又是一番拜年问好,屋里顿时挤满了人。
孙大伯高兴得直搓手:\"好啊好啊,咱们老孙家人丁兴旺!\"他突然压低声音:\"趁着现在没人注意,我给你们讲讲咱们老孙家的来历...\"
孩子们立刻围了上去,孙大伯清了清嗓子:\"咱们老孙家祖籍安市,战乱年间逃荒来的这边...\"
孙玄听过这个故事无数遍,但每次大伯讲起来,都像第一次听一样认真。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这些家族记忆显得尤为珍贵。
拜完年,孙大伯站起身:\"走,咱们去村里转转,给老辈们拜年去。\"
一大家子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先去的是村东头的五太爷家,老人家已经九十多岁了,是村里辈分最高的。
五太爷耳朵背,孙大伯得趴在他耳边大声喊:\"五叔!我们带小辈们来给您拜年了!\"
五太爷笑得露出光秃秃的牙床,颤巍巍地从炕柜里摸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其实也就是几个一分两分的硬币,但孩子们还是欢天喜地地接了。
接着又去了六太奶奶家、老支书家、大队长家...每家都要磕头问好,喝口热水,说几句吉祥话。
雪后的村庄银装素裹,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崭新的春联,虽然内容都是\"翻身不忘党\"之类的革命标语,但那股年味却是实实在在的。
走到村中央的老槐树下时,孙大伯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树干上一道很深的疤痕说:\"知道这是怎么来的吗?四七年土改的时候,地主王老财就是在这棵树上被枪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