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逆袭人生,布衣天子刘邦的传奇3(2 / 2)
“结果事败,他无奈只能藏匿于下邳。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张良也选择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旗帜。”
“刘邦和张良素昧平生,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安排,他们二人居然一见如故,刘邦的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张良。”
“而张良和刘邦讨论《太公兵法》时,其他人都很难听的明白,可刘邦呢,却一点即通,这让张良更加欣喜,直言【沛公大概是天赋的奇才!】。”
“也就是因为这份互相的欣赏,使得张良选择加入刘邦的队伍,自此后,张良一路谋划,为刘邦最终问鼎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勋。”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有人抱着为灭亡的六国报仇的念头起义,也有人为挽救天下百姓而起义,更有人只是惦记着那九五至尊的宝座……”她摇头道,“总之,秦末时期,战乱频发,战场形势也是变幻无常,瞬息万变的。”
“这其中,便数昔日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和侄子项羽最为了得。他们在会稽起兵后发展迅速,叔侄二人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攻秦,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
“不久,项梁部和景驹部发生激烈的火拼,景驹部很快便被消灭。”
“而景驹被消灭后,刘邦的靠山便倒了,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决定去投奔项梁。而项梁也听说过刘邦的大名,见刘邦主动来投,也很欢喜,当下便借给刘邦五千人马,助其攻打丰邑,并终于收复了丰邑……”
“而刘邦自打投靠项梁后,便开始了与项梁、项羽叔侄一同战斗的岁月。”
“说起项羽呢,他和刘邦一样,虽然识字,但不爱读书。”徐爱还是比较喜欢西楚霸王的,“唐诗人章碣曾写过的《焚书坑》里便有一句【坑深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句话便是形容他俩,一个是市井无赖出身,一个则是只喜好武艺,两人不喜欢读书。”
“不过我觉得这还是有点偏见的,个人觉得刘邦可以写出《大风歌》这样的诗词,绝对不是印象中那种只认识几个字的半文盲……”
“至于项羽,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可拔山,骁勇善战,有【战神】之称。至于文采如何,就不太好说了……”
“不过,不同于刘邦的豪侠气,项羽在见到始皇的车队时,并不像刘邦那样的满脸钦佩崇拜,而是觉得不屑。【彼可取而代也!】这句话,既显示了他的霸气,也展现了他的野心。”
“后来,项羽确实成为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她微笑道,“然而,只有睥睨天下的傲气却是不够的……”
“项羽输就输在他太过骄傲,从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愿意从他觉得不行的人身上学习什么……”
“他在和刘邦并肩作战的那些日子里,展现出的勇猛、狂傲和不可一世,让刘邦既佩服也鄙夷,毕竟他亲眼看见了项羽屠城杀民的残暴一面。”
“说实话,刘邦心里是不服项羽的。但他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不是对方的敌手,藏锋守拙,潜心等待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