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那一座城,将承载起孙权逐鹿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2 / 2)
大乔也说:“哪有我们搬出去独自过日子的道理?为人子女,理应孝顺公婆、抚育孩童。若是不懂这些,这辈子便白活了。”
徐妙然也附和:“这一大家子事务繁杂,我和大嫂若是私自离开,重担岂不是都落在二嫂身上?我们还指望二嫂继续开办学堂,教育这些孩子们,可得帮着二嫂一起忙活。”
大乔和徐妙然在家务管理、下人调度方面十分得力,尽管此次搬家工程浩大繁重,但有她们操持,不过多花了几日便整理得井井有条。
袁绮绮看着这一大家子人,心中有时也会感慨。
她是现代思想不搞宅斗,常觉得女人的世界若是一辈子困于家长里短的琐碎是非中,该是多么可悲。
幸好她遇到的婆婆、妯娌,还有小姑子孙尚香,都是大见识豪爽直率之人。
即便在长久的生活中难免会有冲突,但大家都能往好处想,心系孙家,看在孙权的面子上,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袁绮绮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很幸运了。
眼看着大嫂和徐妙然各家的儿子们日渐长大,袁绮绮也很乐意为这些孩子的成长谋划。
“首先,要给予他们良好、积极、正面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顺利成长,而不是在消极、争斗的思想影响下成为畸形的产物。
“其次,还要为这些孩子指引未来的方向,让他们看到正确的发展道路,而不是陷入勾心斗角、争宠和做表面功夫的泥潭。”
孙权和袁绮绮分工明确、合作默契。
孙权致力于安顿江东的政治生态,关注治所的城墙修筑。
秣陵城现在已被孙权正式改名为建业,孙权亲自主持了建邺城的防御工事体系。
城墙以土石混合筑成,周长约十一公里,长度恰到好处,足以有效守护城内百姓的安宁。
城内设有石头库、石头仓,储备着大量的军粮和兵械,为抵御外敌、保家卫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城墙高处,烽火台高高耸立,一旦敌军侵犯,烽火瞬间燃起,信号迅速传递,为都城的防御争取宝贵的时间。
城墙上,了望台间隔分布,值守的士兵目光敏锐,时刻警惕着城外的动静。城门处设有瓮城,布局巧妙,敌军来犯时,可给予有力反击,成为保卫都城的坚固防线。
张昭、张纮则继续协助孙权管理人口、发展经济、筹备后勤、完善文化制度。他们立志要尽快将建业城打造得热闹繁华。
“未来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市井的喧嚣在此汇聚。这才是人间烟火,百姓安居乐业的所在。也是为政者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