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分兵向西,奇袭日军联队(1 / 2)
风雨欲来,可未雨绸缪。
战争的天平,往往是倾向于有准备的一方。能提前获知敌军动向,提前做防守准备,已经让李峰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从当前的态势来看,所面临的不过是七八千骑兵的压阵。
来绥西作战的目的是吸引26师团出兵,眼下还没达成这个目的,明显是揍鬼子揍得不够狠。
那没什么说的,趁着此次缴获的弹药装备,来一场漂亮的草原大捷。
吃过饭后,楚云飞、李峰、孙德海、孙铭四人进入指挥部。
地图上标记了目前侦察的情况,以和林县城为核心,周边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日伪军驻防情况。
李峰透过即时战略视野能看到更广的地方,但部队的侦查范围显然不如。
“来吧,我预估日伪军至少会出动四五千兵力,用于反攻和林,瓦解我们这股骑兵。接下来就看咱们如何化解攻势,再狠挫日伪军的锐气了。”
李峰占据了主导权,在地图的三角位置上多看了一会。
脑子内灵感一闪,突然转过头看向楚云飞。
此次来绥西作战,正是借鉴了楚云飞的战略思维,举一反三的来讲,不跟敌人在和林交火。调集骑兵主力向西,去攻打九原的日军如何?
作战示意图
优点有几个,
九原属于日伪军进攻的最前沿,正面有七路半的兵力牵扯,后方运输线漫长。日军打到这里,基本属于打不动的状态。
往南有黄河天险,往西有绥远军抵抗。
这时候从背后跨200公里突袭,绝对出乎日军预料。
另一方面,九原方向只有一个骑兵联队,未有其他兵力,以目前骑兵的兵力跟火力,优于日军。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往往能打出出乎意料的战果。
作战吗,总要来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现在有条件把这个想法实现,李峰当然要尝试一下。
在和林作战,无外乎与日伪军攻防相抵。
抛开这块战场,找到日军最薄弱的一环,迎头痛击。如果灭掉九原日军骑兵联队,则九原至归绥的200多公里范围,日寇将无力看护。
打掉驻蒙军西进的爪牙。
楚云飞深吸口气,被李峰的想法小小的惊讶一番,随后又非常认可。
以他的眼光,有时候也能做出这样的计划。
奔袭200公里,行军两天,前提是不被日伪军提前发觉。
既要避开据点,也要避开骑兵侦查,避开飞机侦查。
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
避开其他侦查容易,至于飞机,李峰的即时战略视野也没办法找飞机啊。
可以赌,日伪军主力要进攻和林,即便有飞机配合,也只会把目标放在和林县城,不可能追到草原上寻找骑兵团主力。
提前出发,休整一下后,所有骑兵一路向西。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李峰下定了作战计划,留孙德胜的小股骑兵与敌周旋,侧翼干扰日伪军的判断。让敌人误以为李峰的骑兵主力还在和林。
实则主力部队西进,突击骑兵联队去。
在日伪军集结作战的前一刻,李峰带主力离开了和林,留楚云飞主持大局。
既要应对日伪军来袭,还得伪装主力就在这里,还要兼顾雁北地区的情况,本来楚云飞带队突袭更合适,可他没有李峰的战略视野能力,于突袭中很可能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