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印刷初成(2 / 2)
为了让活字印刷术发挥更大的作用,林宇决定印刷一本简单的书籍。他思索再三,选择了《大秦农桑要术》。在这个以农业为本的时代,这本书若能广泛传播,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促进农业发展。
排版过程中,校对工作至关重要。林宇亲自参与其中,和博士们仔细核对每一个字。哪怕是一个笔画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农法解读的偏差。经过数日的努力,印版终于完成。
印刷开始,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印刷工具,一张张印好的书页不断产出。看着这些墨香四溢的书页,林宇心中满是成就感。书籍印刷完成后,林宇下令将《大秦农桑要术》分发到全国各地的郡县。一时间,咸阳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这本新书。农民们对种植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各地的农作物产量也逐渐提高。
活字印刷术的成功,不仅让《大秦农桑要术》得以广泛传播,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咸阳城的书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多的书籍被印刷出来,涵盖了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学兵法等各个领域。知识不再是贵族和士大夫的专属,普通百姓也有了学习的机会。
文化的繁荣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造纸业、制墨业、装订业等相关行业蓬勃兴起,为大秦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商人们往来于各地,将书籍和印刷品运往远方,大秦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然而,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守旧的大臣认为,这是对传统的亵渎,会扰乱社会秩序。他们在朝堂上对林宇进行指责,要求他停止推广活字印刷术。面对这些反对声音,林宇据理力争:“活字印刷术乃造福万民之术,能传播知识,提升国力,诸位爱卿怎能因循守旧,阻碍大秦的发展?”在林宇的坚持下,活字印刷术得以继续推广。
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字印刷术逐渐传遍了大秦的每一个角落。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整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林宇也从一个被人质疑的穿越者,变成了百姓口中的“贤明之君”。
回首这段历程,林宇感慨万千。从最初的艰难探索,到如今的成功推广,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汗水。但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活字印刷术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大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后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他,也将继续在这秦朝的历史长河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